番禺学宫与德庆学宫、揭阳学宫一道,同为广东三大学宫。
据清朝同治年间《番禺县志》记载,宋朝淳祐元年(1241年)在县东南5里创建,后来被毁。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县毛忠、训导李昕建于东城内,后被火焚毁;洪武十三年(1380年)重修于本址,为当时地区最高学府,建成后再次被火焚毁。清代以前为番禺县县学和祭祀孔子的文庙,每年农历二月、八月在此举行祭祀典礼。现时格局形成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原学宫阔三进,深五进,规模宏大:大门是花岗岩石雕琢的棂星门,正面有大成殿、崇圣殿、尊经阁;左侧有铺、土地寺、科痒、儒学署、明伦堂、光霁堂、八桂儒林、园、廊、名宦寺;右侧有铺、节孝寺、训导署、忠义孝弟寺、射圃、乡贤寺、廊等。戟门后有池畔一口,中建石桥,再进内是大成门,两旁是更衣所及东庑西庑。各种殿堂组成红墙黄琉璃瓦的建筑群。目前左右两路除左侧尚存明伦堂、光霁堂外大部分建筑已毁;中路建筑尚存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以及东西廊庑,东斋东墙上镶嵌有《番禺府县新生印金章程碑记》等6块碑刻。占地面积5425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成殿规模较大,面阔五间24.72米,进深14.22米,高12.62米,木质结构。1906年改为番禺中学堂的八桂中学,民国十五年(1926年)将大部分租给毛泽东等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设于此。1953年辟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1961年3月4日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维修时,挖空大成殿金柱腐朽部分,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仍保持金柱外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