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毛委陵菜

星毛委陵菜

植物界
中文学名 星毛委陵菜
委陵菜属
目录导航

地理分布

星毛委陵菜(别名无茎委陵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平原,河北北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中、南部,伊克昭盟东部,陕西、甘肃、宁夏黄土高原和西藏;蒙古、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有分布。星毛委陵菜作为常见的伴生植物,出现于蒙古高原东部的波状平原及黄土高原丘陵、山地的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带的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以及广布于东起华北平原,西至祁连山,北界冀北山地、阴山、南达河南伏牛山的长芒草(Stipa bungeana)草原中。同时,也是山地草原干旱生境最常见的杂草成分,出现在蒙古高原及其以南相邻地区,阴山、晋北山地、贺兰山的小针茅(Stipa sp.)草原中。在新疆,它也是山地草原的伴生种。星毛委陵菜作为杂类草成分,参与冀北山地以北的黄土丘陵地区,东鄂尔多斯及甘肃、宁夏南部的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草原,或由小针茅草原因过度放牧和强烈风蚀影响演替而来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草原,能时常在群落中起优势作用,而在水分条件略好的森林草原地带的过牧阳坡、半阳坡,可成为群落建群种,组成次生的星毛委陵菜草原。此外,也是东北、内蒙古东部丘陵、山地分布很广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线叶菊(Fitifolium sibiricum)草原的重要伴生植物。

星毛委陵菜图册星毛委陵菜图册(11) 星毛委陵菜图册星毛委陵菜图册(3)

形态特征

星毛委陵菜图册星毛委陵菜图册(11) 星毛委陵菜图册星毛委陵菜图册(3)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全部被星状毛、叶丛高1.2~3(5)厘米,生殖枝高1.5~7(10)厘米,具细长横行根状茎,褐色,自节上分生新植株。主茎甚短,自基部分枝,掌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基部楔形,边缘具钝齿,灰绿色,托叶革质,与叶柄合生。花黄色,单生或由2~5朵形成聚伞花序,萼片5,卵状披针形,副萼片5,条形,花瓣5,宽倒卵形,雄蕊多数。雌蕊多数。瘦果椭圆形,褐色。

饲用价值

星毛委陵菜是温带、暖温带草原性的旱生、中旱生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森林草原及典型草原地带。生长在不接受地下水影响的高原、丘陵或山坡地,土壤为淡栗钙土、栗钙土、暗栗钙土或黑垆土、浅黑垆土、山地栗钙土等,质地可自壤质、沙壤质、沙质到砾石质,能忍耐较强石质化生境,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石生性。在内蒙古花期为5~6月,果期为7~8月。在宁夏固原县黄土丘陵坡地上,调查星毛委陵菜的单株鲜重为1.0~1.59克,风干重为0.46~0.75克,干鲜比为1∶2.28;株丛结构为茎占总重的30%~40%,叶占总重的46%~50%,花占总重的10%~23%,茎∶叶∶花=1∶1.37∶0.47。星毛委陵菜以根茎进行营养繁殖,往往在草群中聚生成直径30~40厘米的斑块状,春季开花期,使草原在草绿色背景上形成一团团黄色的花斑。该草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耐牧,可成为针茅属草原放牧偏途演替的代替种,例如黄土高原中、西部的星毛委陵菜型干草原上,经常出现的牧草有长芒草、赖草(Leymus secalinu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podioides)等,地上部生物量鲜重143克/平方米,其中星毛委陵菜为34克/平方米,占23.7%。但它并不能忍受过分地践踏和重牧,在花期过度放牧利用的情况下,便会逐渐衰退。

词条图册

属于放牧型草,适口性不良,仅为中等偏低的饲用植物。绵羊、山羊春季(四、五月)吃其嫩枝叶和花,整个夏季不爱吃或不吃,马、驴在旱年缺草时才吃;因为生长低矮,牛、骆驼无法采食。冬季枝叶保留较好,为山羊、绵羊所采食。对羊只保膘有一定意义。本种是早春的蜜源植物,又因根茎发达,作为良好的地被植物在山、丘坡地有保持水土的积极作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