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词初集

今词初集

中文名 今词初集
性质 私有
目录导航

《今词初集》(纳兰性德、顾贞观编选)

康熙十六年(1677) 纳兰性德和顾贞观编选明末清初至康熙十六年这四十多年间的优秀词作。

清初主要有三部意在反映“当代”词学成就的选本,依照时间顺序,分别是初刊于顺治十七年(1660)的《倚声初集》,刻成于康熙十六年的《今词初集》,和编定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刻于次年的《瑶华集》。关于《倚声初集》和《瑶华集》在清词复兴中的重要性,并世学者已有论述,《今词初集》居于其中,也有其重要的认识意义和美学意义,却少见研究。本文拟对此略作申说,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清代初年词坛发展的大趋势。与其他两部词选相比,《今词初集》的篇幅较小,仅有二卷,选录清代立国以来三十年间的词人184个,词作600余篇。从其选词思路来看,不仅有钩勒30年间词坛风貌的意思,也可以看出选者的词史意识和批评眼光。

《今词初集》的编者在总结清初词风的发展时,既从当下的角度,看到词坛所具有的凝聚力所在,又从历史的角度,看到了词坛将要展开的趋势,有着比较深刻的眼光。

在《今词初集》中,陈子龙的词入选29首,赫然居于诸家之尊,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显示出,选者是将陈子龙置于清词开山的地位。

编选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二次过目即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参加会试,中式,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因此未能成为进士。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卢氏。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卢氏于婚后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他的《饮水词》在他去世之后受到了持续至今的欢迎,代表了清代婉约词的最高水平,并可与宋代婉约名家相媲美。

作为词坛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康熙时代乃至清代词坛的杰出代表之一。谭献评价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四首深得冯延巳、欧阳修、陈子龙小令之妙:“势纵语咽,凄澹无聊, 延巳(冯延巳)、六一(欧阳修)而后,仅见湘真(陈子龙)。”施蛰存曾在《花间词新编》中辑录宋代和清代“花间”风格婉约词,清词人中以纳兰性德入选最多,词后附按语曰:“容若情真性厚,小词声色窈丽,哀乐无端,非晏欧所能限,况方回乎?篇什既富,珠玉火昆耀, 亦不当屈居李重光下。 谓为唐五代来一大家,可以无忝。云间词派,方当消歇之时,忽有满清华胄,远绍弓裘,陈卧子地下有知,亦当蹙额。”亦将纳兰性德(容若)与李煜(李重光)、贺铸(方回)、陈子龙(陈卧子)等婉约名家相提并论。

王国维对纳兰词真切自然的特点极为赞赏,赞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但是这句话常被后人有意无意地断章取义为“纳兰词成就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实际上王国维所称誉的是纳兰词的清新自然风格是词人中少见的,而非认为其词成就为“北宋以来第一”,事实上王国维认为自己的词是欧阳修以来最好的(实际上当然完全不是);另外纳兰性德出生于北京,并无“初入中原”这一事实,纳兰性德出生后就接受纯正的汉文化教育,这为他之后轻松中进士以及填词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所谓“未染汉人风气”也只是王国维的片面之词。王国维的评价影响很大,必须加以辨别,避免断章取义,更勿挟此偏见以自重,以免贻笑方家。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 东林党人 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 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山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 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 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顾贞观、性德作词主张“舒写性灵”,其词极情之至、质朴自然、雄于学养而又能创新出变,秦赓彤在《弹指词·序》中说:“先司寇题语有云:本朝词家,以弹指为最。窃展卷诵之,惊为自古词家所未有,盖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而叹先司寇公评骘之当也。”

顾贞观词,以〔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两首最佳,以词代书信,纯用白描,缠绵恳切,感人极深。纳兰性德读后叹为:“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词后自注)陈廷焯评他的〔贺新郎〕两阕说:”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白雨斋词话》)。其余作品,亦幽艳圆朗,以情韵胜。如〔眼儿媚〕《“手□湘帘雨初收"、〔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百字令〕《荆溪雨泊》,用史梅溪韵留别陈其年、史蝶庵诸同学》、〔石州慢〕《御河为漕艘所阻》等首皆是。杜诏为他的词作序,把他和陈维崧、朱彝尊等相提并论,可见其受人推重。

著有《纑塘集》、《弹指词》,编有《唐五代词删》、《宋词删》,又有与纳兰性德合编《今词初集》。其中《弹指词》声传海外,与陈维崧、朱彝尊称词家三绝。

对《倚声初集》的继承与修正

对陈子龙的推崇,是清初伴随着对明词哀颓的反省就已经提出的。《倚声初集》的主要编者之一王士禛就这样说过:“词至云间《幽兰》、《湘真》诸集,言内意外,已无遗议,柴虎臣所谓华亭肠断,宋玉魂销,称诸妙合,谓欲专诣。”《今词初集》的编纂应该是受到《倚声初集》的启发而进行的,二者尊崇陈子龙的用心相同。

但是,从选篇编排来看,则无疑《今词初集》把陈子龙放到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倚声初集》的编选,据王士禛序,是“网罗五十年来荐绅、隐逸、宫闱之制,汇为一书,以续《花间》、《草 堂》之后,使夫声音之道不至湮没而无传,亦犹尼父歌弦之意也”。这50年间的作品,反映在书中,共有20卷,475人,1914首,不仅容量大,而且各类代表人物尽量遍举,各种风格尽量齐备, 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的词学进程。只是,这部大型词选虽然网罗广泛,亦有宗旨,但在突出重点方面,却并没有一般选本所显示出来的效果,这和它的编排方式有重要的关系。

王士禛、邹祗谟编选的《倚声初集》原就以其分散性的编排,使得对突出人物的强调不够,其后,更由于批评之声日起,不免益加淹没。而且,《倚声初集》虽然有其宗旨存在,但个体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其中选录编者邹祗谟和王士禛的作品独多,应该不是完全出于文学史意义上的总结,而是很大程度上带有个人目的。陈子龙所创作的词本来就不多,一则被湮没在分调的零散篇目中,二则即使进行数量上的统计,他也处于一个比较一般的位置。所以,如果从清初第一个大型当代词选来看,对于清词发展脉络的梳理,还并不清晰。

反观《今词初集》,以非常明确的数字,体现了陈子龙的地位,这一思路,显然更加突出。也许可以换句话说,如果把选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式,则真正建立起陈子龙在清词复兴中的地位的,是《今词初集》,而不是《倚声初集》。后来,清末谭献在《复堂日记》中说:“同自南宋之季,几成绝响。元之张仲举,稍存比兴。明则卧子直接唐人,为天才。”近人龙榆生也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今词初集》。

《今词初集》见录十篇以上的词人

姓名 选篇数量

陈子龙 29

龚鼎孽 27

顾贞观 24

吴绮 23

朱彝尊 22

宋征舆 21

丁澎 19

李雯 18

成德 17

严绳孙 17

曹溶 16

吴伟业 13

王士禛 13

陈维崧 11

彭孙遹 10

顾氏(顾贞立) 10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