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5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文学与图像
图像与清代诗人文学活动及其诗史意义
清代诗学
传统与个人:明清时代的元诗观
清初陶学“忠愤说”下的拟陶诗——以钱澄之《效渊明饮酒诗》为例
翁钱论交与覃溪宗宋诗学之确立
夫唱妇随:明清过渡时期李元鼎和朱中楣夫妻的诗歌唱和
清代闺秀诗人才名的确立和传播
超然吟社小史
尘封诗史待重光:郭家声及其《忍冬书屋诗集》
“本事”背后的“风人”:从张尔田与夏承焘的学术交谊谈起
清代文章学
清代赋总集分期述要
论《陶庵梦忆》的二重风格:基于文本形式的细读分析
角色化呈现:明遗民自叙传文中的自我塑造
论桐城文派对归有光古文创作的模仿
田同之《西圃文说》引文考
清初拟话本小说有关造假的书写与批判——以《五色石》、《八洞天》为中心
从开端及结局部分看金批《水浒传》的结构特征
书评
评谢海林著《清代宋诗选本研究》
评朱天曙编校整理《周亮工全集》
评张剑整理《翁心存日记》
红学书评二篇
稿约
《中国诗学》第十六辑目次
《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3辑)》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文学与图像学
超越形似:肖像学与图像学视野中的《清代学者象传》
一部清代文人的生命图史:《卞永誉画像》的观看
文学流派与地域
毗陵星象聚文昌——略论清代常州骈文名家分布
桐城文章中“尚有时世——以同光年间莲池书院之讲习为中心
从吴(阎生)马(其昶)反目看晚清民国
桐城文派的理论取向
张裕钊的诗论和诗歌创作
蕉园诗社与清初女性文学传统
清代高密单氏家族著述述略
诗与史的交涉——钱澄之《所知录》书写样态及其意涵之研究
论钱谦益杜诗版本校勘的学术成就
《红楼梦》桐花凤阁评本后补二十回探蕴
清代学术与才学小说的兴起
书评
评胡晓真著《才女彻夜未眠》
评方盛良著《清代扬州徽商与东南地区
文学艺术研究》
稿约
《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三辑要目
五男
《瓯北集》卷四十八有《从子廷镛、从孙公兰、孙作梅、阿发、阿科俱应童子试,喜赋》诗,嘉庆十一年丙寅作。“五男”俱应童子试。“廷镛”谓赵廷雄,“公兰”谓赵兰,“作梅”谓赵忠弼,“阿发”谓赵庆龄,“阿科”谓赵申嘉。赵廷雄父赵汝霖,已卒于乾隆五十一年丙午①,赵忠弼父赵廷伟,已卒于嘉庆二年丁已②,故赵翼云:“从子廷镛孙作梅,两皆孤儿稍成材。”此年,赵廷雄二十二岁,赵兰二十一岁,赵忠弼十八岁,赵庆龄十五岁,赵申嘉十三岁(俱虚龄),诗中“从孙公兰较年长”之句,指赵兰比赵庆龄、赵申嘉年长。赵翼云:“老夫晚景百不营,只虑书香或中坠。”对“五男”寄予传承“书香”而不“中坠”的厚望。
赵公桂《瓯北集》卷二十七有《第一孙生志喜》二首,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作,“第一孙”指赵廷英子赵公桂。诗云“青箱端赖有传薪”,赵翼期望长孙赵公桂能继承家学。卷四十八有《桂孙南回,笼一驯鹊,朝出暮归,驱之不去,乃知物生得食皆可驯也,感赋》诗,《长孙媳查氏痨病甚剧,势将不起,悼之》诗,又有《查氏病殁》四首,第一首云:“于归六载惯钗荆,恰称儒门气味清。但问举家千食指,不曾听过勃溪声。”称赞长孙媳查氏勤俭持家,维护家庭和谐。第二首自注:“氏以十一月十五日殁。”据《赵谱·北岸支表》:赵公桂“配查氏,候选同知懋仁女。乾隆五十年乙巳三月十八日寅时生,嘉庆十一年丙寅十一月十四日寅时卒,年二十二。……子六:长曾庆,查孺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