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3]
成语寓意
人非圣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完人,所谓人才也只是在某方面有突出特点的人。成语告诉人们,尽管每个人都有缺点,但为实现目标要发挥并使用的是长处优点而非缺点,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发挥组合效应,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发挥各人的长处使其相得益彰,即可使整体效能达到最佳化。[4]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伯夷列传》是《史记》七十篇列传中的第一篇。该篇传记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文中简要的记述了孤竹君(孤竹,国名,传说为商汤所封,在今河北卢龙)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互相让位而逃,最后不食周栗,饿死首阳山上的事迹,歌颂了他们注重节义的品德,同时说明伯夷、叔齐之所以能闻名后世,与孔子的称颂有直接关系。
孔子在《论语·公冶长》、《论语·述而》中,对伯夷都有过评价和赞颂。孔子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意思是说:“伯夷、叔齐不记别人过去的仇恨,所以他们的怨恨情绪很少。这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在求仁,而得到的正是仁,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写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骥:千里马;附骥尾:比喻追随贤人之后。意思是:“伯夷、叔齐虽是贤德,也只是得到孔子的赞誉名声才更加显赫;颜渊虽然专心好学,也只是因为他追随孔子,德行才更加显著。”后来,人们根据这段话引出“相得益彰”这个成语。[5]
作谓语、定语;指相互配合。
例句 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相互补充,相互促成。 洪深 《女人女人》第一幕:“还有,人体里的维他命和矿质是相辅相成的。”
势不两立 敌对双方矛盾尖锐,其势不能并存。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宋&mi
两败俱伤 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失 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于大人反为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