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臭蛙

滇南臭蛙

脊索动物门
无尾目
中文学名 滇南臭蛙
蛙属
目录导航

简介

滇南臭蛙,所属动物界,体形较大的蛙类,雌雄在体形大小上差异显著,雄性体长5cm左右,雌性可达10cm以上。与其他臭蛙一样,捕捉时皮肤可分泌难闻的粘液。后肢发达,善跳跃。栖息于海拔低于1200m的地区,常在稻田及水塘附近的草丛中,有的在溪流旁杂草间活动。雄蛙有时可爬到1m高的灌丛之上。滇南臭蛙发现于云南南部,故得其名。

形态特征

体形较大的蛙类,雌雄在体形大小上差异显著,雄性体长5cm左右,雌性可达10cm以上。与其他臭蛙一样,捕捉时皮肤可分泌难闻的粘液。后肢发达,善跳跃。栖息于海拔低于1200m的地区,常在稻田及水塘附近的草丛中,有的在溪流旁杂草间活动。雄蛙有时可爬到1m高的灌丛之上。滇南臭蛙发现于云南南部,故得其名,近年发现在海南岛也有分布。

分布

滇南臭蛙(学名:Rana tiannanensis)为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海南、云南等地,多生活于阴暗的水流湍急的山涧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河口。

生活习性

与黑斑蛙相似,指趾纤细,指端尖。滇蛙的指、趾尖通常皮肤磨损,露出指骨。是稻田或池塘中最常见的蛙类之一,每年4~7月繁殖,在有些地区直至10月在池塘附近仍可见到。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在云南分布于滇中、滇西、滇西北、滇东等地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