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柳莺

林柳莺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拉丁学名 Phylloscopussibilatrix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林柳莺
雀形目
亚纲 今鸟亚纲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林柳莺

  二名法:WoodWarbl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鹟科

  属:柳莺属

  种:林柳莺

  分布区域: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  

形态特征

  林柳莺独具特色的体型略大(12.5厘米)而翼长的柳莺。上体偏绿,眉纹、颏及胸部柠檬色。翼斑黄绿,三级飞羽羽缘浅黄。具狭窄的深色眼纹及黄色眼圈。尾平或略凹。胸部黄色骤变为腹部的丝光白色。第一冬的鸟上体较成鸟略暗且喉部黄色较少。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肉黄色;脚-浅黄。叫声:叫声为流水般的tiuh及轻柔的wit-wit-wit声。鸣声为一连串清脆的zip声加速成金属颤音。林柳莺夏季在中国东北、河北省北部及新疆等地的山林中繁殖。它筑巢的地点极为隐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中,或在地面凹窝中,以树皮纤维及草茎编织成球状巢,出入口开在巢的一侧。

  

生活习性

  林柳莺(学名:Phylloscopussibilatrix)为鹟科柳莺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德国。

  林柳莺夏季在中国东北、河北省北部及新疆等地的山林中繁殖。它筑巢的地点极为隐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中,或在地面凹窝中,以树皮纤维及草茎编织成球状巢,出入口开在巢的一侧。

  巢壁内常混有大量苔藓和蕨类以及羽毛、兽毛等,有着伪装鸟巢的本能,能衔取藓和树皮盖在球状巢的巢顶上,厚度可达6厘米,从表面上很难发现它的巢。它们出入在一个很不规则的洞口,卵的长径1.4~1.8厘米,短径1.1~1.3厘米。孵化期13~14天。

  林柳莺满窝卵为4枚,白色,有红褐色细斑,特别在钝端密集成环轮

  。卵的大小为14.8×11.4毫米,卵重0.9克。在消灭害虫方面有较大的作用。所吃的昆虫种类有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的昆虫,而这些都是有害种类,例如蝽象、叶跳蝉、蝇类和蚊类等,有时也食杂草种子及植物种子。在迁徙时,它们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在控制园林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大力保护。

  

人工饲养

  (一)饲喂

  1、粒料的饲喂对于一些林柳莺,应供给粒料,它们能将饲料壳剥去,吞食籽粒,但剥下来的壳常与饲料混合在一起,有时甚至会造成食缸中有食的假象,其实食缸中剩下一些鸟弃之不食的壳。所在在饲喂时,应注意食缸中食量的多少,不能造成断食少粮。应该每天将壳吹去或筛除,再添加些新饲料。对于无壳粒料——蒸蛋米和炒蛋米,因为它们易变质发霉,在饲喂时一定要密切注意,发霉变质的蛋米

  不能饲喂。一般情况下,炒蛋米可2天更换一次,蒸蛋米夏、秋高温炎热季节应每天更换。

  有的鸟在取食时,喜欢挑取其中的菜子、苏子、麻子等富含脂肪的食物,而把其他谷物如粟、黍、稗、稻谷等留于食缸。饲养者在添加饲料时,不能只加鸟喜食的食物,以免鸟摄取脂肪过多而发胖。而应该减少饲料脂肪的比例,或适当减少食缸中饲料添加量,采取少量多次的添加方法,迫使鸟取食混合饲料。

  林柳莺食料如粟、黍、稗、稻、苏子、麻子、菜子等,一定要晒干和精选,有利于贮存,在给鸟饲喂之前,还应检查是否发生霉变,已变坏的食料不能用于饲喂。

  2、粉料含蛋白质丰富,与粒料相比更易发霉变质。所以在粉料饲喂方法上,除了同粒料一样注意不缺食断粮外,应防止食物发霉变质,在配制粉料时,可少配一些。一般掌握气温在12℃以下时,一天的粉料可一次调配,12-24℃时一天的粉料分二次调配,24℃以上时,一天的粉料分三次调配。

  添加饲料时应注意,必须让食缸已有的粉料吃完之后才加,如果食缸中已有的粉料将要变质,在添加新粉料之前,必须把食缸中剩余的粉料清除干净,否则,新加的粉料易变质。

  3、青料的饲喂青饲料包括各种菜叶、胡萝卜、水果等。青饲料应保持新鲜,可将少量青饲料切碎放入菜缸中饲喂,当碎菜叶变色或变蔫时应更换。也可将青菜插入菜缸中,菜缸事先放入少量水,以利保持青菜新鲜。水果片、胡萝卜片等,可插于竹扦上供林柳莺啄食。

  (二)饮水

  应供给笼鸟清洁干净的饮水,以凉白开水或自来水为好,矿泉水因为太硬最好煮成开水晾冷后使用,河水因为太脏一般不用。在供给饮水时,既要防止水缸中缺水,水又不能加得太多,以防林柳莺在水缸中水浴,因此可采用曲颈饮水器或在水缸中放入一块丝瓜络或海绵,使林柳莺仅能饮水而不能淘水。夏天、秋天高温季节,应随时检查水缸中是否还有水,缺水时应添加干净饮水。为了防止水质变劣,可在水缸中加入一块木炭。一般每天换水一次。

  

物种家族

  褐柳莺

  褐柳莺体重♂8-12g,♀7-9g;体长♂109-134mm,♀112-125mm;嘴峰♂8-10mm,♀8-10mm;翅♂52-65mm,♀53-62mm;尾♂41-56mm,♀42-56mm;跗蹠♂21-25mm,♀19-23mm(指名亚种)。

  中等体型(11厘米)的单一褐色柳莺。外形甚显紧凑而墩圆,两翼短圆,尾圆而略凹。下体乳白,胸及两胁沾黄褐。上体灰褐,飞羽有橄榄绿色的翼缘。嘴细小,腿细长。

  指名亚种眉纹沾栗褐,脸颊无皮黄,上体褐色较重。与巨嘴柳莺易混淆,不同处在于嘴纤细且色深;腿较细;眉纹较窄而短(指名亚种眉纹后端棕色);眼先上部的眉纹有深褐色边且眉纹将眼和嘴隔开;腰部无橄榄绿色渲染,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偏黄;脚-偏褐叫声:鸣声为一连串响亮单调的清晰哨音,以一颤音结尾。似巨嘴柳莺但鸣声较慢。叫声为尖厉的chett…chett似击石头之声。

  烟柳莺

  中等体型(11厘米)的单褐色柳莺。甚似褐柳莺但上体烟褐色较重,下体沾黄绿,眉纹偏黄亚种tibetanus上体色较深,下体较少黄色,眉纹近灰。旧羽标本下体近灰色。下体的黄色不如黄腹柳莺艳丽且眉纹较短。棕腹柳莺色不如其深且下体淡皮黄而非黄绿色。灰柳莺之不同在于上体浅灰褐,腰略沾橄榄色,前眉纹略沾橙。虹膜-褐色;嘴-上嘴褐色,下嘴偏黄;脚-褐黑叫声:鸣声为重复的单音tsli-tsli-tsli…或双音tslui-tslui…叫声为偏高的tzik或轻柔的stup。也作比褐柳莺的chett声略高的chek叫声。

  繁殖于林线以上海拔3500~4500米的多岩石高山草甸及灌丛。一般少见烟柳莺习性:隐匿于覆盖下,姿势水平,常做尾上翘和翼及尾轻弹的动作。有时在开阔处尤其是溪流边进食有时作为与褐柳莺的同种,隐匿于覆盖下,姿势水平,常做尾上翘和翼及尾轻弹的动作。有时在开阔处尤其是溪流边进食。

  

       冕柳莺

  冕柳莺中等体型(12厘米)的黄橄榄色柳莺。具近白的眉纹和顶纹;上体绿橄榄色,飞羽具黄色羽缘,仅一道黄白色翼斑;下体近白,与柠檬黄色的臀成对比;眼先及过眼纹近黑。与冠纹柳莺的区别在仅一道翼斑,嘴较大,顶纹及眉纹更显黄色。虹膜-深褐;嘴-上嘴褐色,下嘴色浅;脚-灰色。叫声:叫声为轻柔的phitphit。鸣声为多变刺耳的pichipichuseusweu声,尾声最高。喜光顾红树林、林地及林缘,从海平面直至最高的山顶。加入混合鸟群,通常见于较大树木的树冠层。见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相似的大冕纹柳莺P.occipitalis可能在西藏南部有见。其区别为嘴较大且色深,头上条纹色浅且眉线更白。

  

       灰柳莺

  灰柳莺的形态特征中等体型(11厘米)的冷褐色柳莺。下体硫磺色,上胸、胸侧及两胁沾灰褐。尾无白色,无翼斑,无顶纹。颏偏白,眉纹长且色淡,过眼纹近黑。与棕腹柳莺的区别在色较冷而少橄榄色,眉线前端橘黄而后端成黄色。比烟柳莺色彩淡而亮丽。与棕眉柳莺的区别在色彩较冷且喉无黄色细纹。虹膜-褐色;嘴-带粉色,嘴端色深;脚-褐色。

  叫声:鸣声约1秒钟,包括4~5个音调相同的快音节tsi-tsi-tsi-tsi-tsi。有时前有清脆的装饰音。叫声为轻柔而具特色的quip声,听似滴水。繁殖于南亚及中国西部山区;越冬至印度,主要分布省份:新疆,分布在以下保护区:托木尔峰。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昆仑山-西段、伊犁谷地、尤尔都斯盆地、南部天山山地、东疆戈壁丘陵塔河上游平原塔河中下游平原罗布泊低地、昆仑山北麓平原、西昆仑山山地、阿尔泰、托木尔峰南坡(琼台兰河)、布泊地区、米兰鲜见夏季繁殖鸟。见于新疆的喀什、天山、和静及昆仑山以及青海的祁连山有分布记录灰柳莺在树枝上横向移动而似旋木雀在树枝上横向移动而似旋木雀。穿行于灌丛中似岩鹨。常光顾多砾石堆积的山麓地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