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噪鹛(8)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和后颈栗褐色,眼先白色与宽阔的白色眼圈相连并向眼后延伸呈眉状,其余头侧淡栗褐色。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概为浅褐色,各羽均具棕色先端和宽阔的黑色次端横斑,这些黑色次端斑和棕色端斑在腰和尾上覆羽变得较狭窄,棕色端斑甚至变得不很明显,因而使黑斑显得更多更着。翅上内侧覆羽和三级飞羽在色彩和斑纹上均与背相似。小翼羽蓝灰色,初级覆羽黑色,二者均具白色端斑;飞羽黑褐色,羽端亦为白色,初级飞羽外翈羽缘蓝灰色,次级飞羽外缘与背同色或外缘以棕褐色;中央尾羽橄榄褐色至棕褐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外侧尾羽基部蓝灰色,从中央尾羽到最外侧尾羽,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逐渐的扩大。颏、喉淡栗褐色,上胸淡褐或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下胸与颈侧呈带紫的灰色亦具白色或灰白色端斑。腹白色,两胁棕褐或淡棕褐色、微具黑褐色细窄次端横斑,尾下覆羽和覆腿羽棕色。
虹膜黄色或褐色,嘴角褐色,下嘴较淡,脚、趾肉褐色。
性别 | 体重 | 体长 | 嘴峰 | 翅 | 尾 | 跗蹠 |
---|---|---|---|---|---|---|
雄性 | 82-95克 | 240-286毫米 | 23-30毫米 | 95-105毫米 | 122-138毫米 | 42-47毫米 |
雌性 | 72-94克 | 236-270毫米 | 24-29毫米 | 96-104毫米 | 120-134毫米 | 41-43毫米 |
性别 | 体重 | 体长 | 嘴峰 | 翅 | 尾 | 跗蹠 |
---|---|---|---|---|---|---|
雄性 | 82-95克 | 240-286毫米 | 23-30毫米 | 95-105毫米 | 122-138毫米 | 42-47毫米 |
雌性 | 72-94克 | 236-270毫米 | 24-29毫米 | 96-104毫米 | 120-134毫米 | 41-43毫米 |
白点噪鹛(Garrulax bieti)与该种非常相似,野外难于鉴别,但白点噪鹛体型稍大,背具白色端斑而不是棕色端斑。
斑背噪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400-2600米高山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热带常绿阔叶和竹林中,也出入于林缘疏林灌丛、次生林和地边灌丛中。
行为:常成对或单独活动,较少成群,多在林下灌丛和地上活动。活动时频频呜叫,鸣声响亮、单调,其声似“古儿、古儿”。[3]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繁殖期间主要以甲虫、毛虫等昆虫为食,非繁殖期间则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据李桂垣等(1985)剖析的16个鸟胃,除4-5月的3个胃全为昆虫外,有4个胃兼有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其余9个胃全为植物性食物,主要种类有蔷薇科、豆科、莎草科、茜草科、忍冬科、荚蒾、胡颓子以及常春藤、悬钩子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斑背噪鹛是中国特产鸟类,仅分布于中国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北部、西部、中部和西南部。斑背噪鹛分布图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分布范围 |
---|---|---|---|
斑背噪鹛凉山亚种 | Garrulax lunulatus liangshanensis | G. Li, Q. Zhang & R. Zhang,1979 | 分布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 |
斑背噪鹛指名亚种 | Garrulax lunulatus lunulatus | J. Verreaux,1870 | 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湖北西部,四川北部平武、茂汶、南江、东北部城口、万源、中部宝兴、西部康定和丹巴。[2] |
有关该种的亚种分化,尚有争议。Deignan(1964)、郑作新(1976)、郑作新等(1987)、李桂垣等(1985)、唐蟾蛛(1996)等将Oustalet(1897)根据采自云南西北部维西标本描述的白点噪鹛(Garrulax bieti)种亦归入该种,从而分为3亚种。但中国以外多数学者认为白点噪鹛应作为一独立种(Vaurie,1959;Waiters,1980;De Schanensee,1984;Howard and Moore 1980,1991;Inskipp et al.,1996)。其理由是它们在形态上明显不同(Berlioz,1930),叫声也不同(Robson.pers.comm,1996)。Vaurie(1965)认为它们的分布区可能在四川一带重叠。郑作新(1994)亦依近来多数学者的意见,将白点噪鹛(Garrulax bieti)作为独立种,而将该种分为2亚种,即指名亚种和凉山亚种,两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指名亚种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颏、喉和上胸淡栗褐色;凉山亚种额至后乌褐色,头侧、颏、喉和上胸淡乌褐色。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分布范围 |
---|---|---|---|
斑背噪鹛凉山亚种 | Garrulax lunulatus liangshanensis | G. Li, Q. Zhang & R. Zhang,1979 | 分布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 |
斑背噪鹛指名亚种 | Garrulax lunulatus lunulatus | J. Verreaux,1870 | 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湖北西部,四川北部平武、茂汶、南江、东北部城口、万源、中部宝兴、西部康定和丹巴。[2]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
已被鸟类生活国际(Bird Life International)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