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领噪鹛整个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概为棕褐色。眼先白色沾棕,眉纹白色、宽阔而显著一直延伸到颈侧,耳羽黑色而杂有白纹,后颈栗棕色,呈半环状。翅上初级覆羽暗灰褐色,飞羽黑褐色,外翈缘以棕褐色,内翈缘以棕黄色;中央一对尾羽全为棕褐色或橄榄棕色,外侧尾羽具黑褐色次端斑和棕色或棕黄色端斑。颏、喉白色沾棕,颧纹黑色,常往后延伸与黑色胸带相连,胸带有的在中部断裂,胸、腹棕白色或淡黄白色,两胁棕色或棕黄色,尾下覆羽棕色或淡黄色。[1]
虹膜棕色或茶褐色,嘴褐色或黑色,下嘴基部黄色,脚暗褐色或铅灰色,爪黄色。[1]
大小量度:体重♂135-152g,♀140-160g;体长♂285-318mm,♀275-312mm;嘴峰♂25-30.5mm,♀25-30.5mm;翅♂125-141mm,♀126-138mm;尾♂129-160mm,♀130-160mm;跗蹠♂41-47mm,♀44-48mm(华南亚种)。(注:♂雄性;♀雌性)[1]
黑领噪鹛和小黑领噪鹛是一对亲缘种,外形和羽色非常相似,野外容易混淆。但小黑领噪鹛体型稍小,耳羽灰白、上下缘有黑纹,黑色胸带常常断裂且多与黑色颧纹相接,有时黑色胸带仅系一些黑色点斑形成,可与之区别。[1]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中,也出入于林缘疏林和灌丛。[1]
迁徙:留鸟。
习性:性喜集群,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小黑领噪鹛或其他噪鹛混群活动。多在林下茂密的灌丛或竹丛中活动和觅食,时而在灌丛枝叶间跳跃,时而在地上灌丛间窜来窜去,一般较少飞翔。性机警,多数时间躲藏在茂密的灌丛等阴暗处,附近稍有声响立刻喧闹起来,有时一只鸟鸣叫,其他鸟也跟着高声鸣叫起来,鸣叫时两翅扇动,并不断地点头翘尾,直到并未发现可疑物,才又逐渐安静下来;如发现人,在一阵喧闹之后又静悄悄地躲开、逃走,约半小时后又出现在另一树林里。
食性:主要以甲虫、金花虫、蜻蜓、天蛾卵和幼虫以及蝇等昆虫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1]
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甘肃东南部和陕西南部,往南经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东至浙江、福建,西至四川、云南、贵州,南至广东、香港、广西和海南岛。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低山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丛、竹丛或幼树上。巢呈杯状,主要由细枝、草茎、苇茎、草叶、竹叶、根等材料构成,有时还掺杂有苔藓,内垫细草茎和须根。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蓝色或深蓝色,形状为长卵圆形,大小为28.7-33.8mm×20.9-24.1mm。[1]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1 | 黑领噪鹛喜马拉雅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melanotis |
2 | 黑领噪鹛指名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pectoralis |
3 | 黑领噪鹛华南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picticollis |
4 | 黑领噪鹛滇西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pingi |
5 | 黑领噪鹛滇南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robini |
6 | 黑领噪鹛海南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 semitorquatus |
7 | 黑领噪鹛缅甸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subfusus |
[1][2]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1 | 黑领噪鹛喜马拉雅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melanotis |
2 | 黑领噪鹛指名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pectoralis |
3 | 黑领噪鹛华南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picticollis |
4 | 黑领噪鹛滇西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pingi |
5 | 黑领噪鹛滇南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robini |
6 | 黑领噪鹛海南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 semitorquatus |
7 | 黑领噪鹛缅甸亚种 | Garrulax pectoralissubfusus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