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
作 者:蔡圣勤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5月1日
ISBN: 9787307086265
开本: 16开
定价: 60.00元
2010年11月,在武汉举办的“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中国乃至亚洲国家第一次高级别的专门性学术会议。来自9个国家的150多位学者与会共享了这一学术盛宴。该研讨会把新时期的“库切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由蔡圣勤、谢艳明所编,收录了该研讨会的数十篇论文,希望通过库切的研究推动其他文学的研究。
序:“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专家论坛:“库切研究”主题发言
J.M.Coetzee’s Australian Realism
受压迫的人也需要聆听
Coetzee:Controversy and Disgrace
“To Speak of This You Would Need the Tongue of a God”:
Coetzee’S Age of Iron,Township Violence,and the Classics
Writing Self as Other:J.M.Coetzee’S“Life Writing”in
Scenesfrom Provincial Life
论库切在《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中的元小说艺术创新
The Ethics of Reading and the Role of the Novelist:
The Challenge of J.M.Coetzee’S Diary of a Bad Year
Island Consciousness:Intellectual Hobson’S Choice of White Writing
—On Coetzee’S Construction of Postcolonial Theory
理论研究及后殖民批评专题
东方后殖民主义文学论纲
后殖民理论之争与批评实践
——中国后殖民批评研究综述
赋格音乐中的舞者——库切与他的人
库切的自传观和自传写作
库切作品中的阐释式写作策略刍议
——科斯特洛、库切与戈迪默
《异乡人的国度》中的殖民和后殖民批评
库切《凶年纪事》中的文体游戏
《凶年纪事》的叙事形式与“作者时空体”
后殖民视域下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系列小说
论库切小说的审美特征
库切作品的多维度解析
库切的跨文化性以及“耻”的内蕴
后现代语境下的人性之耻
——关于《耻》的生态解读
无辜的替罪羊
——试论《耻》中的女性身份问题
复调下的人性
——库切《彼得堡的大师》中复调特征所体现的
人性复杂性
《福》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戏仿与解构
Dogs,Women。and the Significant Otherness in
J.M.Coetzee‘s Disgrace
作为公共演讲的虚构叙事
——读库切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
突出与小说的主题关联性
——《耻》之文体分析
殖民文学经典与经典改写
——析库切小说《福》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改写
库切作品中的生态自然观透视
《耻》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沉默与逃避
——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风景
穿行于虚构与真实之间:库切小说《夏日》互文性解读
库切小说《耻》中人性的异化
库切作品中重复面纱下的“他者”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中的不确定性
特点研究
库切作品的译本研究
作为批评家的库切
——《异乡人的国度》译后记
Stylistic and Translation Study of Coetzee’s Works
—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Foe
文化翻译中的后殖民镜像:库切小说《耻》中的新世界观
呼唤译者角色的回归
——J.M.库切作品《凶年纪事》中译本误译探析
其他作品的后殖民特征研究
Scientific Features in Naipaul’s India:
A Wounded Civilization
Poetry and Other Forms 0f Litera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Respect t0
Pakistan and China
《伯格的女儿》中的身份叙事
从当代泰国英语作家皮拉·苏塔姆的Esarn系列作品
看全球化中的边缘化问题
从电影看后殖民语境中马来西亚英语的复杂状
日本殖民统治东北时期的“满洲文学”研究
女性与自然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白日悠光》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The Predicament 0f Women:Cases in Postcolonial Singaporean
Plays Ordinary Women&Spoilt
研究生专栏:新秀新作
浅析库切自传文本的话语权探索及其成因
库切小说《铁器时代》中文化混杂性解析
南非人还是英国人?
——《男孩》和《青春》中库切的文化身份意识解读
帝国寓言:《等待野蛮人》与后殖民写作
《等待野蛮人》中显性暴力的作用
探析《慢人》中奇异“谜人”之谜
第三空间的自由人
——从《耻》中的动物和浪漫主义情结解读库切的自由观
受“奴役”的边缘文化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后殖民解读
《阿凡达》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文化皮影戏幕后的阴谋
——少数族裔女性文学被美国社会“接受”的真相
从《喜福会》探谭恩美的身份寻求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附录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辞
库切本人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发来的祝愿词
South Africa and J.M.Coetzee:Timeline (1940-1990)
South Africa and J.M.Coetzee:Timeline (1990-2010)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是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之一。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1940-)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布克奖的作家和著名学者。他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学国际大奖,更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库切生于南非,先后在南非和美国完成学业。早年在英国任IBM公司计算机程序员,后在美国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南非开普敦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讲授文学。库切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宗教研究等方面造诣颇深。代表作品有《耻》、《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等;理论代表作品有《陌生者的海岸》、《双重视角》、《白色写作》等。2010年11月,在武汉举办的“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中国乃至亚洲国家第一次高级别的专门性学术会议。来自9个国家的150多位学者与会共享了这一学术盛宴。该研讨会把新时期的“库切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