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思治 (作者), 冯尔康 (作者), 陈捷先 (丛书主编)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1日)
丛书名: 清史事典
平装: 51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13400199, 9787513400190
条形码: 9787513400190
产品尺寸及重量: 25.8 x 16.4 x 2.4 cm ; 821 g
《康熙事典》主要内容简介:康熙是清入关建立全国政权后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有清一代凡二百六十八年。康熙在位的时间,几乎是清代历史存在时间的近四分之一。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是“康乾盛世”的奠基人与开创者。
《康熙事典》:清史事典
出版说明
主编的话/陈捷先
前言
凡例
康熙皇帝小传
康熙皇帝事典
附录
1.康熙皇帝后妃表
2.康熙皇帝诸子表(一)序齿皇子
3.康熙皇帝诸子表(二)未序齿皇子
4.康熙皇帝诸女表
5.年代对照表
6.辞条索引
7.译名对照表
后记
康熙是清入关建立全国政权后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有清一代凡二百六十八年。康熙在位的时间.几乎是清代历史存在时间的近四分之一。
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是“康乾盛世”的奠基人与开创者。
明末清初,由于长期战乱与灾荒,社会残破,经济极其凋敝。顺治年间,湖广道御史郝浴,巡按四川,他所见到的情景令人心怆:焚屠之后,一望丘墟,城廓内外茂草横生,满目荒凉。蜀民死于兵火灾荒者十室九空,一邑不满三十户,三府一州二十九县,共有民人仅九千三百五十余口,生者长年乏食,血枯髓竭,鸠形鹄面。有可耕之田,无可耕田之民。即便是任职官员,因俸禄未给,只得以藿草野菜果腹,补缀鹑衣,“望而不知为官”。
康熙即位,面对“所在萧条”的社会经济状况,亲政后,虽军务繁忙而又紧张,却十分关注国计民生。他说:“自古国家长治久安之谟,莫不以足民为首务。”于是大力倡导奖廉去贪,重视吏治,实施垦荒等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策与措施。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已然是“今天下户口甚繁,地无弃土”。湖广、陕西,人多地少,“百姓皆往四川开垦……今四川之荒田开垦甚多。”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山谷崎岖之地,“已无弃土”。而“京师近地,民舍市廛曰以增多,略无空隙。”清王朝走向经济繁荣。
上个世纪末,尔康和王思治教授等老友共同撰写《清朝通史》,思治兄写康熙朝,尔康写雍正朝,完稿之际,尔康在《清朝通史·雍正朝卷》的《后记》里说到众友合作愉快,自家的心情乐也融融。今次与思治兄再度连手编撰,情分更浓。我们因默契有自,故而只作了最简单的分工,即思治兄写康熙前三十年史事,笔者涂鸦后三十一年的,成稿后各自交给远流出版公司。笔者遂投入紧张的写作之中。
一朝之史,包罗万象,写起来有两个难点,第一是本书的文字有限,难以过多的容纳,于是对史事要有选择,如何选择?既要尊重事象本身的重要性,也要根据自身的学养与兴趣,在这两者兼顾之中,尔康对后一方面看得又重一些,特别表现在“小事典”的立目上,原则是必要、通俗和有趣,很自然地将目光放在了人物、社会事件、政事、图书等方面,而对各种案件、民运尤加关注,此外,鉴于是在台湾枣梨,有关台湾史的内容就有所关照了。有所取,就得有所失,这是常理,若以此来原谅自己,亦非尔康所乐于采取的态度。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难处,历史的方方面面,尔康不懂得的太多,时间的紧迫,又不允许去补课,所以中外关系史的事情涉及得少一些,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尔康在不止一部书的“后记”中说过,每当脱稿,是亦喜亦忧,今日此书杀青,不是喜忧参半,而是有着某种不安:深知写作匆忙,误失必然不少。本书类似于工具书,史实应当绝对准确,但是查阅参考文献不够,不能保证做到,深有憾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