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故城

阴平故城

中文名 阴平故城
南北宽 约450米
目录导航

简介

《汉书·地理志》载:阴平,侯国,属东海郡。《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明帝年间,举孝廉,除阴平长,后拜楚郡太守,累迁太仆、司空、司徒。《峄县志·古迹考》:“阴平城,县南三十里,汉阴平县,属东海郡。”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现状

故城遗址处在阴平镇卫生院后面的麦地中,记者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正生长的旺盛,如果不加指点,估计一般人真的不会知道在这些麦苗的下面,竟然沉睡着一座 古城。同行的著名书画家孙中正先生打小就在故城边长大,他告诉记者,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还能够看到故城的一些印迹。其中的一片高岗应该是城墙的一角,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在他小的时候夯土上有个洞,可以藏下好几个人,小伙伴们都喜欢到这个洞中玩耍。夯土中夹杂着一些灰色的陶片,多数为板瓦、筒瓦和瓦当的碎片,并且还出土过汉代半两、五铢钱、楚国蚁鼻钱等古币,据说故城内还曾发现过数眼古井,出土过汉代石磨等物。当地有将在土中捡到的青铜钱币串起来挂在小孩身上避邪的说法,但现在已经很少再见到这种被称为“阴由”(音)的如花生米大小的古币。据《 枣庄古代史纲》一书介绍,阴平故城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西汉成帝阳朔二年(前23年)二月封楚孝王之子为阴平侯,始称阴平国,属东海郡。故城东现有石羊村,村旁有一汉代石羊,其造型、雕刻手法及风格,与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的石羊相似,现被 枣庄市博物馆收藏。

阴小国的传说

站在阴平故城遗址之上,看北部山区文峰、铁脚诸峰林立,遥想两千多年前这座诸侯小国的繁荣,耳畔似乎响起阵阵喧闹之声。阴平镇文化站站长赵静告诉记者,阴平国在民间也被称为阴小国,至今还留有许多的传说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阴小姐兄妹俩的故事。据说阴小姐天生丽质,貌美如仙,并且文武双全,其兄也英武有力,有万夫不挡之勇。阴小姐兄妹俩尚武好义,为除暴安良,聚众乡里,北依铁脚山安营扎寨,南据阴平兴建城池。兄妹俩各带精兵把守,并修筑地下通道,绳系钢铃联络, 以相互策应。现在铁脚山上寨墙遗迹、臼坑、水池、拴马石等依旧存在,当为那时旧物,可见民间的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虽然今人已经无法考证阴小姐兄妹到底是何人,但他们的故事已经和阴国故城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并时常被人们所提起。

阴平长袁安其人其事

东汉时的名臣袁安曾任阴平长,在阴平留下极好的口碑。《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公元92年)字邵公,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也,明帝年间(公元58一76)举孝廉,除阴平长,后拜楚郡太守,累迁太仆、司空、司徒。”《峄县志》载:“安除阴平长,任城(今济宁)令,所在吏人畏而敬之。”可见其在担任阴平长一职时对下属要求极为严格,所作所为深得民心,备受民众爱戴。   袁安青年时曾任小吏,自认为不是本分所得而辞去。后到京城洛阳,恰逢大雪,洛阳令在袁安门前见大门紧闭,雪上 无人走痕迹,遂叫人除雪入户。见袁安僵卧,问其缘故,袁安说:“天下大雪,人们都很饥饿,不宜再去干扰别人”。洛阳令听后,感觉袁安很贤明,虽身处困穷却仍能坚守节操,就推举他为孝廉。这就是扬名后世的成语“袁安卧雪”的来历,这个故事也被称为“袁安困雪”、“袁安高卧”。袁安卧雪的故事在古代极有影响,成为传统文学和绘画广为引用的典故和题材,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如王维、董源、范宽、李唐、周?、赵孟?、王恽、倪瓒、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及现代画家傅抱石等都曾画过《袁安卧雪图》。   章和元年(公元87年),袁安晋 升为司空、司徒(相当于宰相)。在职期间,袁安不畏权贵,多次弹骇外戚车骑将军窦宪的专横。但数谏不能改变朝廷局面,因而每与公卿言论国家,无不噫鸣流涕。由于袁安的威望,确保了刘氏政权延续。袁安于永元四年(公元92年)病逝,其后世屡盛不衰,子孙任高官者层出不穷,其三子袁敞,官至司空,其孙袁汤,桓帝时先后担任司空、司徒和太尉,时称“四世三公”,形成了全国有名的汝阳袁氏大族,并出现袁术、袁绍这样的世族豪强。在中国历史上,其望族气势一直未减,历朝皆有名人辈出,一直到民国的袁世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