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古城位于己于人松潘县县政府所在地进安镇。松潘为川西北地区的门户之一,自古松潘古城以来就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深得厅朝重视。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挥师占据松州后,两度上书朝廷请求设卫建城派兵驻扎,次年朝廷批准设“松州卫”,后将“潘州卫”(今若尔盖县求吉乡境内),并入称“松潘卫”。
保存至今的古城墙即为此时始筑。据民国《松潘县志》载,松潘始设卫时,丁玉即调宁州(个甘肃宁县)指挥高显来松潘负责筑城事宜。高显在唐宋柔远土城基础上,西缘山麓,东滨江岸筑城,历时五年之外。明英宗上统年间,御使寇琛又将西部城墙内山麓顺山脊筑至山顶。嘉靖五年1520年松潘兵何卿又增修外城二里七分四百零五丈。松潘城制大体完成。
松潘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平面跨崇山,依山顺势略呈三角松潘古城形,东部崇山之下河谷部份为长方形,外城毗邻内城南面的河谷下坝,有城门与内城相通,平面为长方形。城墙总长6.2公里,用本地烧制的青砖砌成墙身,内土石(其中外城城墙长1.37公里,用条石砌成墙身,内填土石)而成,高12.5米,厚12余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粕连勾缝,坚固如铜墙铁壁。古城有城门七道,其中内城五道:东曰“觐阳”,南称“延薰’,两号“威远”,北名“镇羌”,西南山麓者冠之‘小西门”,外城有门两道,东西向者雅各“临江”,内北向者称谓“安阜”。各城门仅以大块规则的长方条石券拱而成。各城门外原皆有翁城(今仅存南门翁城),城门上建有重檐歇山式城楼,惜已毁。从实际调查情况采石,每道门(包括翁城)外壁门沿两侧上方有仿木结构建筑,高浮雕须弥座莲花柱础,阑额,柱顶枋上施七铺作圆柱,省替、镨柏枋、梁、狮首椽子等,圆柱顶部阴刻密集形纹饰,阑额中心浮雕一朵双莲菱形花纹,雀替下方铲地浅浮雕“双鹿吃叶”图案,门洞上方门楣上雕菱形窗格间以云彩纹饰。
门洞内壁两侧墙基分别浮雕28至30匹骏马自城内向外奔驰图,自起步到止步的系列动作形象逼真,生动传情,每马间以云彩纹。此外在南门、东门内券拱顶部阴刻本教“干”字形符号,临江门旁镶嵌一通崇祯十六年关于减免捐税的布告,及小两门附近城墙一通清雍正六年松潘兵民为总镇张元佐竖立的功德碑,是研究了解明清时期该地区政情民瘼的重要史料。松潘古城规模宏伟,气势非凡,其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浮雕石刻的精美在民族地区是首屈一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松潘古城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06′—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松潘县幅员面积8486平方公里。县城进安镇,海拔2849.5米,距省会成都335公里,距州府马尔康431公里,“九环线”西线沿岷江纵贯全县,九寨黄龙机场距县城仅17公里。
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人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吏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松潘古城遣拾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
进入松潘县城,方圆十里的城门城墙高大古老,保存完好。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西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
松州设卫时,丁玉调宁州卫高显来权负责筑城事宜,在西缘山麓,东傍江岸以上筑墙,历时五年,筑成一段城墙。古墙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5厘米,所用灰浆系用糯米、石灰、桐油熬制而成,每块青砖重达30公斤,砌成十多米高,6200多米长的城墙,工程艰巨。在松潘的“窑沟”“窑坝”山上,遗留有为筑城烧制青砖而造的古窖遗迹。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松潘发生民变。高踞西山之巅的变民,可观察到城中的布防情况。民变平定后,负责松潘兵备的御史冠琛,将西部城墙由山麓筑到山巅。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又增修外城一千余米,历时60年,才使松潘城制初具规模。
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临江门旁石壁上,镌刻着崇帧十六年(1644年)关于减免苛赋的布告。
古城墙门堡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时。门洞厚十五丈,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登上城墙可饱览周围的雄壮景色。
松潘城内,小桥流水,景观独特,一条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从松潘古城的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在切过中央大街后,转往南流,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潘古城,使得整个松潘古城顿时活泼生动起来。尤其河两岸的人家,依着河岸在河面上架起古意盎然的竹楼,欣赏远山近水,非常写意。
松潘是一处重要的历史纪念地。清咸丰年间,税赋沉重,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藏、羌人民反清大起义。起义历时六年,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松潘羌族女英雄额能作。起义军曾攻下九关六堡,占领松潘古城(今松潘县城)两年,多次击败清军围攻,消灭清军数千人。
松潘还是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过5次重要会议,其中有两次(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在松潘境内召开。为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弘扬长征精神,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定在松潘川主寺镇修建红军长征纪念碑园。于今,红军长征纪念主碑已高高耸立在川主寺镇元宝山顶,背靠雪山、森林,面向草地,主碑高41.3米,顶端的红军战士铜像14.8米,铜像一手握鲜花,一手拿枪,双臂高举成“V”字形,象征长征的伟大胜利。碑体用450块铜合金贴面,呈三角形,象征着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北上抗日,无坚不摧的雄奇胜利。碑座由汉白玉环线贴面,碑座周围铺垫绿色草坪,寓意为“雪山草地树丰碑”。园内建立起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艺术群雕,通过刻画艺术形象,展示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群雕长72米,宽8米,最高点12.5米,用1160立方米、1440块红色花岗岩精雕细刻组合而成,寓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现代艺术的魅力于一体,规模雄伟,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松潘藏族主食为青稞糌粑、乳酪、牛羊肉、蔬菜(土豆、萝卜等),青稞酒、玉米酒,饮料主要有奶茶、酥油茶、酸奶。藏民待客以手抓肉、血肠为主。牦牛肉干是当地不可错过的特产。
牦牛的肉经过盐卤,切成薄片,拌上辣椒不失为一道好的下酒菜,当然,酒要喝当地的青稞酒咯。牦牛产于松潘九寨沟一带的高原,肉香且带有一点野味,目前九寨沟已经有牦牛肉的加工厂,做成真空包装的熟食,游客购买起来也十分的方便,并能够带回家赠送朋友。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九寨沟的饮食已经汉化,在九寨沟你没有找不到的汉族菜肴,各种风味、品种的菜都能够随意吃到,要吃当地的特色餐饮可能要费一点脑筋了,去当地人家里吃是一个好办法。当然了,沟口很多特色的小餐馆也提供一些特色菜。
贝母是药用植物中的 “ 名门望族 ” ,九寨沟一带有川贝和暗紫贝母两种。它性味苦甘、凉口,能清肺散结、止咳,并能治疗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肿痈等病症。
做贝母鸡时,将鸡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在开水锅中煮去血水捞起,再用清水小船坞一下。然后将贝母用水洗过,用一铝锅或沙罐装水 1.5 公斤,将鸡放入,同时下黄酒少许及贝母,盖严后用旺火烧开,然后小火炖两小时即成。
洋芋既可作主食又是一种很好的菜肴。洋芋制作的食品味美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洋芋糍粑更是独特的佳肴。选择体大、形状好的洋芋,用水洗净,放入铁锅内蒸熟。趁热取出将皮剥去,放入盆内或石窝里用木棒将其捣碎。捣碎后的洋芋犹如糯米一样有粘性,既细又绵软,则成为洋芋糍粑。吃时醮上大蒜、花椒、海椒配制的醮水真叫人馋不忍嘴。
古城墙遗迹
松潘古城墙始建千明朝,当时所用的青砖长50厘米、厚12厘米,每块砖重达30公斤,所用的灰浆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因此城墙异常坚固。城墙高10米、宽30米、长6200米,是中国苜屈一指的古城墙遗址。位于城东、城南、城北的三座城门顶部均呈半月形,门基大石上镂刻着各种别具匠心的浮雕,古色古香,至今保留着远古的韵味。
古战场遗迹
自古以来,松潘都是兵家必争之边陲重镇。如今,岷江河谷、涪江河谷沿岸大量的关隘、兵屯、靖墩和烽燧(烽火台)等古战场遗赃仍然随处可见。
古桥春涨
通远桥是一座伸臂式木廊桥,吞大洪水潮涨时节,桥叶杏花吐蕊、水磨旋转,上下沙洲百鸟争鸣,构成一幅宁静而繁荣的乡村图。
金蓬晚照
县城东南方的金蓬山曾是羌人金蓬部落的居住区,至今仍有羌酋遗冢,傍晚夕阳依山,回映金蓬山如诗如画。
龙潭映月
位于县城西郊,在这里西门沟与岷江交汇激荡的水流,在映月桥下漩为深潭,月圆之夜,静影沉壁。
炉烽晓烟
位丁城东南石河桥畔,这里山峰状如香炉,清晨炊烟四起,缭绕炉峰,别具诗情画意。
大悲梵钟
传说大悲寺的古钟是一位神仙化身的方土所铸,铸成离别时方士嘱咐大悲寺和尚:“我离去10日后方可敲钟”。寺内和尚不解其意,在他离去的当天当天下午就敲响了大钟。此时方士只走到了雪山梁,闻声叹道“钟声只能传到这里了!”据说如果不是这样,大悲寺的钟声将会远达京城,传播边警。
赤松古迹
传说神龙氏的雨师赤松子曾历尽艰辛,保证松潘一带风调雨顺,百姓感其恩,便与城南建赤松观、筑炼丹台纪念他。
风洞秋声
在通往黄龙主祟区的驿道上有明代所设风洞关,关下溶洞深不可测,秋天发出悦耳的风声。
雪栏霁色
雪栏关是东路通往黄龙沟的又一处关口,每当雨后天睛,远山森林如洗,彩虹下古城堡笼罩在淡淡的雾蔼里。
川主寺
川主寺位于松潘县城北郊17公里,为川西北高原第一重镇,同时又是连接黄龙、九寨沟、红原、若尔盖等风景区的枢纽。它南距成都337公里,北距九寨沟88公里,东邻黄龙39公里,西去大草原43公里,是“黄龙-九寨沟”黄金旅游热线上的必经之地。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碑园位于川主寺镇东侧园宝山,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园名。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过5次重要会议,其中2次是在松潘境内召开的,即沙窝会议、猫儿盖会议,因此红军长征纪念碑就选择建在这里。
大草原
自川主寺西行出关上尕尼台,即进入大草原。这里草场广阔、牧草茂盛,畜牧业十分发达,形成了川西北独特的草原游牧风光。这里属安多藏族(牧区藏族)聚居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庄严神秘的寺院庙宇,有着众多虔诚善良的佛教信徒,充满着浓厚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
松潘县公路总里程已达726公里,其中:国道141公里,省道44公里,县道281公里松潘古城,村道260公里;已有100个村通公路。 县城进安镇,海拔2849.5米,距省会成都335公里,距州府马尔康431公里,“九环线”西线沿岷江纵贯全县,九寨黄龙机场距县城仅17公里。松潘城内阿坝汽车运输公司每早有发往黄龙的班车。去黄龙的班车为早去晚归,单程票价20元/人。在川主寺镇,也有个体面包车供出租,包车约250-400元/天。旅游旺季,在川主寺镇也有不少面包车跑黄龙景区,票价约20元/人,人乘满后发车。
松潘县现已完全通车。可以驱车直达牟尼沟风景区的每一个景点。但其中不泛有许多游客仍喜好骑马旅游。骑马旅游,别绕情趣,独具魅力。首先使你感到自由、随和、机动。而且活动内容、游览时间、驻地、食宿等等,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游客的爱好情趣来灵活变动。骑马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你真正地感受体会到,人和大自然相依相存,沿途风光,尽饱眼中,骑在马背,悠哉游哉。极目远望,雪峰山川银光闪闪,悬崖突兀高耸,白云在蓝天翻滚,雄鹰在自由飞翔。环顾四周,森林茂密葱郁,高山湖泊奇幻宁幽……。
松潘县就近大型火车站——成都火车站。成都火车站地处宝成、成渝、成昆、达成铁路干线的交汇点,金牛区和成华区的交界处,是成都铁路局管内唯一的客运特等站,担负着宝成、成渝、成昆、达成线经由成都到全国各站的旅客运输。行包托运、货物整车运输任务,每日开行旅客列车46对,发送旅客3.3万人,高峰日达到5万,日均行包作业量超万件。
松潘县城内有2个客运站,一个是松潘县车站,一个是阿坝州运输公司车站,每天都有发往成都、九寨沟或黄龙的班车,发车时间基本都在6:00到7:00,懒觉是睡不成了。在松州宾馆门前还有一个州二运司的小车站,只走成都一线,每天上午6:00有一班车发往成都(途径都江堰、汶川)。在旅游旺季时,成都到九寨沟之间的班车还会增开数班,因此在交通方面尽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