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市彝族乡

珠市彝族乡

人口 1.9万(2017年)
中文名 珠市彝族乡
贵州省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方言 西南官话
邮政区码 553203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51年建珠市乡,1956年改珠市彝族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7千米。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1.9万,是赫章县惟一的彝族乡。216省道过境。辖珠市、文渊、青杠、核桃、光明、上寨、德块、街上、兴营、汞山、兴山、七一、矿山、高原、陆坪、团结、以那、韭菜坪18个行政村。

自然地理

珠市彝族乡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下辖的一个民族乡,位于贵州屋脊韭菜坪山麓(最高海拔2900.6米),是毕节市与六盘水市结合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北距赫章县城36公里,南离六盘水市中心60公里,西接威宁县。

珠市地属乌蒙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最高峰阿西里西山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海拔1860米,平均海拔2400米。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年降水量1000mm左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

地理资源

境内拥有西南最大的铁矿石矿床,“菜园子”铁矿储量达4.2亿个金属吨,号称“贵州第一矿”,同时还储有锌、铝等多种矿源。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珠市乡拥有“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洛布石林风景名胜区”名扬省内外,有“贵州屋脊、天上石林、铁都彝乡”之美誉。

经济发展

珠市彝族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农业与农村工作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走“民族文化兴乡、农产富乡、矿业强乡”之路,突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实现了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工业总产值从3.58亿元增加到26亿元,年均增长48.66%;固定资产投资从1.68亿元增加到6.65亿元,年均增长33.24%;财政总收入从1550万元增加到6800万元,年均增长34.43%;招商引资从1.04亿元增长到3.2亿元,年均增长25.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057元增加到21315元,年均增长18.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400元增加到6792元,年均增长22.06%;人均粮食占有量从400公斤增加到460公斤,年均增长2.83%。

民族风情

在赫章县珠市彝族乡韭菜坪风景名胜区里,环山而居的彝族同胞们三五户自成一寨,星罗棋布地散居山麓,由于地域偏远,很少受现代文明的濡染,因此彝族文化里许多面临消失的民族传统,在这里却活化石般地保留下来,形成了独特的“阿西里西”文化。彝族酒礼歌,敬酒歌,铃铛舞以及顺风耳等彝族传统歌舞以及彝族火把节成为重要的人文遗产。

韭菜坪岭上气象万千,变幻多端:晴日,目穷数百里,收众山于眼底;阴时,视线不过数米,如沉雾海;雨天,或细雨如丝扑朔迷离,或暴雨倾盆,山怒峰吼;雨后初晴,云海茫茫,千山若隐若现;春日,山下已是万紫千红,山上却积雪未尽,草木沉睡,一旦春光普照临山,满山植物抢时放绿开花结实;春夏之交,一旦乌云密布,冰雹骤然而至;夏令,山上和曦送凉,山花烂漫,杜鹃点红;秋季,红叶遍野,金绒满地,八月左右,满山提早换上“黄袍”,寒气一袭,竟会大雪纷飞;十月,就银装素裹,耸亘皓幛。

旅游资源

“天上石林”与“贵州屋脊”小韭菜坪共同构成了别具风情的旅游资源,贵州最高峰小韭菜坪以其秀丽的风光和宜人的气候连续两届入选“全国十大避暑名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