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升

冯立升

中文名 冯立升
出生日期 1962年6月
目录导航

人物信息

  男,汉族,1962年6月生,山西省浑源县人。

学历简况

  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1984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攻读自然科学史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5年晋升副教授,1996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8月~1995年9月赴日本东北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从事中日科技史研究。

任职简况与研究领域

研究项目

  1996年考入西北大学攻读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教授。现任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副主任、日韩科学史研究中心主任。2000 年9月~12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创新工程资助)。2001 年9 月~2002 年6月,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为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理事。

研究领域

  教学工作,曾讲授中国科技史、外国科技史、中国数学史、外国数学史、数学史文献导读、科学编史学概论等研究生课程;参加编写的教材有《中外数学史教程》和《中华传统数学文献精选导读》等。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中外数学史、中国机械史、中国测量学史、中国物理学史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在数学史研究方面发表论文20多篇。应邀参加大型学术著作《中国数学史大系》(吴文俊主编,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的编写工作,冯立升的书冯立升的书并任编委。在中日数学关系史的研究上取得突出成果,博士论文《中日数学关系史》(22万字)填补了中日数学史的研究空白,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系列成果“中国古代测绘史研究”通过了自治区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独著的《中国古代测量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1840年前中国测量科技成就及其发展的专著;担任副主编和主要执笔人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通史卷》

所获奖项

  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在机械史的研究方面,发表数篇专题论文,任中科院重点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卷》(科学出版社,2000年)的编委和主要执笔人。应邀参加中科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工程技术史综合研究”的研究工作,并担任子项目的负责人。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吴文俊数学与天文学丝路基金项目1个,内蒙古教育厅重点课题项目1个。多次应并邀获得会议组委会资助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996年8月出席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8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1999年10月出席在日本前桥召开的第4届汉字文化圈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担任会议组委会委员和分组会议主席;2001年10月,出席在香港召开的第9届国际中国科学史国际会议,并担任分组会议主席。

主要学术成就

  新加坡国立大学射频与微波中心主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2003年受聘于哈工大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兼职教授和境外兼职博导,开始在我校招收博士生。与合作导师吴群教授共同培养博士生4名。其中已经毕业1名。派遣博士生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短期研究和联合培养2人次。作为合作人参与我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我校名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

最新消息

       冯立升老师应邀到东京大学讲学

  应日本东京大学共生哲学国际交流中心和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科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室的邀请,本所冯立升老师以客员教授的身份于今年5月至8月在日本东京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讲学和合作研究工作。这次访问和合作研究得到了日本文部省重点学科基地(研究据点)21世纪COE“共生哲学国际交流中心”基金的资助。

  在日期间,他在为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科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了“中日数学文化交流史”讲座课程。东京大学特聘教授、共生哲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石黑ひで(国际著名哲学家,庆应大学名誉教授、原伦敦大学教授)和著名数学史家佐佐木力教授一直亲临讲座参与讨论。他同时参加了《三上义夫着作集》的编辑、解说工作。三上义夫是中国数学史和日本数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论着至今仍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冯老师负责其中第四卷《中国数学史·中国科学史》的论文及论着搜集、选编、校对和解说工作,这一卷在他回国前已交稿。此外,他还调查了日本的数字图书馆和典籍文献数字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对日本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图书馆、京都大学图书馆和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典籍文献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工作与科研

工作经历

  曾任任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副主任、日韩科学史研究中心主任。2000 年9月~12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创新工程资助)。2001 年9 月~2002 年6月,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理事。

研究领域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中外数学史、中国机械史、中国测量学史、中国物理学史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教学工作

  曾讲授中国科技史、外国科技史、中国数学史、外国数学史、数学史文献导读、科学编史学概论等研究生课程;参加编写的教材有《中外数学史教程》和《中华传统数学文献精选导读》等。

科研成果

  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在数学史研究方面发表论文20多篇。应邀参加大型学术著作《中国数学史大系》(吴文俊主编,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的编写工作,并任编委。在中日数学关系史的研究上取得突出成果,博士论文《中日数学关系史》(22万字)填补了中日数学史的研究空白,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系列成果“中国古代测绘史研究”通过了自治区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独著的《中国古代测量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1840年前中国测量科技成就及其发展的专著;担任副主编和主要执笔人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通史卷》,在机械史的研究方面,发表数篇专题论文,

所获奖项

  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学术荣誉

  任中科院重点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卷》(科学出版社,2000年)的编委和主要执笔人。应邀参加中科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工程技术史综合研究”的研究工作,并担任子项目的负责人。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吴文俊数学与天文学丝路基金项目1个,内蒙古教育厅重点课题项目1个。多次应并邀获得会议组委会资助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996年8月出席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8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1999年10月出席在日本前桥召开的第4届汉字文化圈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担任会议组委会委员和分组会议主席;2001年10月,出席在香港召开的第9届国际中国科学史国际会议,并担任分组会议主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