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白莲》以白莲为题的词,宋代词人张炎和周密都曾写过以同一词牌名为题写过相应的词。张炎写这首词布局巧妙,章法奇特,匠心独运。周密则是借赋白莲以托喻后妃,深沉婉折地倾诉了故国之思,遗黎之恸,构思新巧,造语工炼,是咏物之作中的佳品。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
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
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
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
褪红衣、被谁轻误?
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
隔浦相逢,偶然倾盖。
似传心素。
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这是一首以白莲为题的词。此词布局巧妙,章法奇特,匠心独运,可堪与蒋捷同题材的词相比翼了。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是对白莲作总体的概括描写。把莲花比作仙人掌上的芙蓉,它还滴着金盘的玉露,借用的是汉武帝承露盘事。落笔把莲花的整体精神摄起的,跟着具体勾画:“轻装”、“纤裳”,为形质;“照水”、“玉立”,为姿态。配似“飘飘似舞”,使莲花的形象突现眼前。
“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随即换了角度,自身落笔。“销凝”意为徘徊凝望。几度排徊在满湖烟月和一汀鸥鹭之中,为的是要领略这诗的环境中那白莲的雅韵。“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悄然静夜之中,驾一叶扁舟,在湖上飘摇。淡白的湖光,远送的香气,皆进目鼻之中,那莲花却混在波明月白之中了不可见。这几句莲花被置身于若有若无之间。湖光、烟月、小舟、鸥鹭物光人色皆有。如果能够用丹青画出,当是一幅绝品。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大抵是浣纱人妒忌美丽,换红衣裳,穿一件素白的罗衫,以便消减您那动人的魅力。这里写白莲仍是一片迷离之色,轻轻把题目的“白”字反挑出来。
“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白莲的姿态陡然呈现。“闲情淡雅”一串特写镜头,“淡雅”是写神魂,“清润”是说姿态:“凭娇待语”是拟人化手法,写出它“若讽若惜,如怨如慕”之情态。
“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隔浦”化用白居易的《隔浦莲曲》句:“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倾盖”借用“倾盖而语”的成语。“心素”即心事。这里又补足了一笔,将上面意思说透。
结拍“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从眼前荡开,想到未来。“湘皋佩解”是个典故。郑交甫遇见江水女神得赠玉佩。这里的“佩解”是比喻莲花落瓣。“怕湘皋佩解。”讲不久西风吹来,花瓣飘落,如江妃解佩。只剩“绿云十里”在西风中飞卷罢了。
整首词,有总写,有分写,有远写,有近写,有正写,有侧写,章法颇可玩味。其中的“小舟夜悄”一段,迷离惝怳:“浣纱人妒”三句,想象幽奇:“凭娇待语”、“似传心素”,则人花合咏,也都显出作者的匠心。
长调咏物,要有整体的布局。或总或分,或实或虚,或探或补,手法颇多,规划得好,才能下笔。这首词,总分结合,远近相宜,章法颇为严谨。
张炎(1248-1319)宋末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素鸾飞下青冥,舞衣半惹凉云碎。蓝田种玉,绿房迎晓,一奁秋意。擎露盘深,忆君清夜,暗倾铅水。想鸳鸯正结、梨云好梦,西风冷、还惊起。 应是飞琼仙会。倚凉飙、碧簪斜坠。轻妆斗白,明珰照影,红衣羞避。霁月三更,粉云千点,静香十里。听湘弦奏彻,冰绡偷剪,聚相思泪。
“素鸾飞下青冥,舞衣半惹凉云碎。”起笔似天外飞来,破空而下,笔势飞动,取喻新颖。这两句描模白莲在风中摇曳之姿,极尽物态,给人以清雅、灵动的美感。 “半惹”写出活泼泼的神态,又有分寸感,便显得蕴藉而有趣。次三句是咏本题。蓝田在今陕西,历来是出产美玉的地方。“蓝田种玉”是巧用字面,以形容绿色秋水中的莲花。“玉”字雅洁,“种”字有生趣,都是极经意处。“绿房迎晓”从李贺“一夜绿房迎白晓”(《牡丹种曲》)诗句变化而成。展玩原诗,此句似怜惜牡丹之孤寂,然则周词此语亦暗含矜悯莲花之意?下面“一奁秋意”句,说到时令,点染出清冷的环境,同前文“凉”字相关合。“一奁”承“绿房”,意涉宫闱。 “擎露盘深,忆君凉夜,暗倾铅水”三句又折进一层。汉武帝尝造手擎承露盘的金铜仙人,至魏明帝时强行拆离汉宫,欲运往洛阳。传说拆盘时金铜人潸然泪下。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即赋此事,有“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之句。“擎露盘”三句正隐括李诗,亦同铜仙恋汉之悲也。曰“深”,早“倾”,则其愁怨真可与江河比长,同湖海比深了。“想鸳鸯正结、梨云好梦,西风冷、还惊起。”兼感身世之句。借梨云好梦,反衬境况之凄凉;惊起鸳鸯,隐指世事之变,孤索落寞之情更著。“西风冷”与“凉云”“秋意”照应,可见周词针缕之密致。
过片,又作奇妙之想,折回本题。“应是飞琼仙会”,托诸仙踪。 “倚凉飙、碧簪斜坠。”表其神态之超脱、闲适;“轻妆斗白,明珰照影”状其妆饰之明丽典雅。“红衣羞避”再用俗艳红妆之含羞退避,侧笔衬托,以见素娥之丰采,是加重一层的写法。“霁月三更,粉云千点,静香十里”咏“白”字,不事雕饰而自然明畅,句法雅切而浑成。歇拍三句归入怨歌,“相思”揭出一篇主旨。 “湘弦”,用湘妃典,“冰绡(洁白之缣)”似兼宋徽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之意趣,则君国之爱,亦可明见。[1]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其词讲究格律,文字精美,词风与吴文英(梦窗)齐名,并称“二窗”。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早期多惆怅之作,如〔木兰花慢〕《西湖十景》,韵美声谐,中期以后转为忧伤凄楚,多抒发思国怀乡之情 ,如〔拜星月慢〕“腻叶阴清”、〔秋霁〕“重到西泠”、〔玉京秋〕“烟水阔”、〔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等。他善自度曲,也有过分追求形式美的倾向。著述颇丰。《齐东野语》可补史传阙文,《武林旧事》掌故见闻广博。另有《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词集《苹洲渔笛谱》,入《彊邨丛书》。《草窗词》2卷。又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辑132家作品,有《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