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表明, 五六千年前,县境内即有人类生息繁衍,商为燕京戎所居,周为娄烦胡地,春秋末年晋国在古城村建汾阳邑。西汉为汾阳县,属太原郡。东汉废。
北魏永兴二年(410年)于汾阳县故治置秀容郡、县。永熙二年(533年)于今东村北十三公里岚城镇北置岢岚县和岚州。
岚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岢岚县及岚州治徙今静乐县境。十年,秀容郡、县治徙今忻州地区忻州市境。大业八年(612年)于今岚城镇北置岚城县,属楼烦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宜芳县,于县置东会州,县属之;又析宜芳县地于今古城村置丰润县,于今东村西北九公里合会村置合会县,俱属东会州。寻废丰润县入宜芳县。六年改东会州为岚州,宜芳、合会两县均属之。九年废合会县入宜芳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岚州为楼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岚州。
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宜芳县及岚州俱废入管州。五年复置岚州,属冀宁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岚县,属岢岚州。
清雍正初年属保德州,后改属太原府。民国初年属冀宁道,道废后直属省。
1937年,贺龙率120师进驻县境,同年,中共晋西北区党委也由岢岚移驻县境,岚县成为晋西北革命的中心。1938年,中共岚县县委成立,1940年,岚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9年属兴县专区,县府驻岚城镇。1950年徙今治。1952年属忻县专区。
1961年9月,恢复岚县建制,岚县分为东村、普明、岚城、上明、界河口、大蛇头、张家湾、河口、榆湾、毕家坡、梁衬会、梁家庄、兰家舍、王狮、敦厚15个公社。
1986年,岚县分为4镇16乡329个村民委员会,347个自然村。
2001年,岚县由4镇16乡拆并为4镇8乡;2002年岚县村民委员会由329个拆并为167个。
2003年10月属吕梁市。
岚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东北端,汾河上游。地理坐标为北纬
38°05'00″-38°36′11″、东经111°21′43″-111°50′02″。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6.5公里,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西接兴县,北靠岢岚。岚县国土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约占山西省总面积的0.97%,占吕梁市总面积的7.2%。
岚县辖4个镇、8个乡:、
岚城镇 | 普明镇 | 界河口镇 | 土峪乡 | 上明乡 | 王狮乡 |
梁家庄乡 | 顺会乡 | 社科乡 | 大蛇头乡 | 东村镇 | 东村镇 |
明、清行里、甲制。明洪武初年分为24里,成化十八年(1482)减为18里,嘉靖十九年(1540)年减为10里:在城、在思、宜芳、秀容、普明、上明、怀顺、青台、秀川、宜阳。清初“跟庄”(整顿里甲),减为5里:在城、秀容、普明、怀顺、在思。里又称都,每都10甲。
民国初年行乡村制。全县分一城四乡。城关为城,城北为北乡,城东南为东乡,城西南为南乡,城西为西乡。
民国六年(1917)行编村制。百户至三百户为一编村,不足百户的数村为一编村。大村为主村,小村为附村。全县共324个编村。
民国七年(1918),分全县为3个区。一区公所驻县城,辖岚城、东土峪、梁衬会、榆湾、河口、大蛇头、界河口、张家湾一带。二区公所驻东村、辖东村、古城、兰家舍、梁家庄、毕家坡一带。三区公所驻普明、辖普明、祁家庄、王狮、敦厚、袁家村、车道坡一带。区下辖编村,村下辖闾、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夏,实行大编村制,全县分为23个大编村。一区辖岚城、东土峪、胡琴舍、郭家沟、钟家沟、河口、赤湾子、大蛇头、张家湾9个编村。二区辖东村、西村、任家庄、李彦舍、葛铺、毕家坡6个编村。三区辖普明、上明、合会、大贤、小万、张其庄、石桥、袁家村8个编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正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划全县为5个区、67个行政村。6月,以二区之郭家庄、毕家坡,三区之袁家村、裴家庄、宁家湾五行政村建第六区。同月,日军侵占岚城、东村、普明、寨子等地,控制岚县平川,抗日民主政权与日伪政权形成犬牙交错之势。一区营坊上、河口、蒲胡、王家村是根据地,戌子、南沟、郭家沟是游击区,岚城、榆湾、梁衬会是敌占区。三区寨上、段家湾、上滩沟三行政村是根据地,丁家山、马坊、府台、老庄、安家沟、李家湾6行政村是游击区,普明、王狮、敦厚等公路沿线各村是敌占区。四区王堡是根据地,西坡、黄签、羊圈坡、阳坡4行政村是游击区,岚城、寨子、丁字坪是敌占区。五区全为根据地划入静乐之二、六区及三区一部合为1 个区。其中袁家村、裴家庄、宁家湾3行政村是根据地,岔上、两角、南泉庄、曲井、窑上、翟家沟、上马铺、薛家沟等行政村是游击区,岭上、普明、东村、上井、黄家墕、杨家墕等是敌占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四月,岚县全境解放,划分为6个区54个行政村。一区辖河口、营房、王家村、马涧、榆湾、蒲胡、戌子,第一沟8个行政村。二区东村、石家庄、东阳涧、西村、南白家庄、圪埚、任家庄、冯周村、兰家舍、下马铺、荆峪堡11个行政村。三区辖普明、大贤、前合会、芦家窊、小万、史家庄、张其庄、石桥、敦厚、祁家庄、贯家庄11个行政村。四区辖东土峪、上明、斜坡、顾尾头、岚城、前黄签、前庄、阳湾、梁衬会、牛湾子、明家庄11个行政村。五区辖大蛇头、郭沙沟、上寺墕、界河口、阳寨、铁青、张家湾、岔上8个行政村。六区辖毕家坡、梁家庄、袁家村、裴家庄、宁家湾5个行政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四月,撤六区,毕家坡、梁家庄划入二区,袁家村、裴家庄、宁家湾划入三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四月,划全县为4个区、41个行政村,一区辖河口、界河口、大蛇头、条子沟、铁青、张家湾、第一沟、郭沙沟、上寺墕、营坊10行政村。二区辖东村、石家庄、任家庄、冯周村、东阳涧、西村、南白家庄、圪埚、荆峪堡、毕家坡、郭家庄11个行政村。三区辖普明、合会、芦家窊、小万、王狮、敦厚、瓦窑、袁家村、宁家湾9行政村。四区辖东土峪、岚城、牛湾子、榆湾、李衬会、戌子、胡琴舍、马涧、上明、斜坡、顾尾头11行政村。
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重建五区,辖大蛇头、界河口、条子沟、上寺墕、郭沙沟、铁青、张家湾7行政村。原属四区之戌子、榆湾、马涧3行政村划入一区。
1950年3月,划全县为4个区78个行政村。一区辖岚城、南关、北关、阳湾、马家庄、河口、营坊、王家村、后则坪、戌子、榆湾、第一沟、正道、东土峪、店上、胡琴舍、后黄签、上明、寨子、瓮子、顾尾头、吸百里、梁衬会、明家庄24个行政村。二区辖东村、北村、天窊、石家庄、圪埚、西村、毕家坡、李彦舍、葛铺、郭家庄、牛湾子、北白家庄、冯周村、兰家舍、荆峪堡、南白家庄、下马铺、东阳涧、南村、翟家沟、任家庄21个行政村。三区辖普明、屯营、大贤、芦家窊、小万、祁家庄、普家庄、贯家庄、后合会、官桥、斜坡、王狮、张其庄、史家庄、敦厚、石桥、阳坡坪、草城、裴家庄、车道坡、冀家庄21个行政村。四区辖大蛇头、界河口、会里、条子沟、小蛇头、沐会、郭沙沟、上寺墕、铁青、张家湾、岔上11个行政村。
1952年11月,改四区为五区,划一区之上明、瓮子、吸百里、顾尾头、后黄签、寨子、胡琴舍、店上,三区之斜坡、官桥、后合会,二区之石家庄共12行政村为四区。
1953年划全县为5区、41乡。一区辖岚城、马家庄、正道、东土峪、牛湾子、河口、营坊、第四沟、榆湾、戌子、梁衬会11乡。二区辖东村、东阳涧、西村、南白家庄、兰家舍、浮家峪、任家庄、冯周村9乡。三区辖普明、小万、芦家窊、祁家庄、王狮、石桥、敦厚、裴家庄、芦苇塔、宁家湾10乡。四区辖上明、顾尾头、前合会、前黄签、店上5乡。五区辖大蛇头、界河口、条子沟、郭沙沟、上寺墕、铁青、张家湾7乡。
1954年撤二、四区,原辖乡改为直属乡。
1956年3月,撤区,划全县为东村镇和普明、合会、上明、东土峪、岚城、梁衬会、上井、兰家舍、袁家村、王狮、敦厚、榆湾、河口、张家湾、赤湾子、大蛇头、界河口、毕家坡、梁家庄19乡,共20个乡镇。
1958年9月,赤子乡入大蛇头乡,东土峪乡入岚城乡,上井乡并入兰家舍乡,合会乡并入上明乡,袁家村乡并入梁家庄乡。全县共15个乡镇。
1958年9月,政社合一,全县划为6个人民公社:东村、上明、兰家舍、毕家坡4乡合并为东方红公社。普明、王狮、敦厚3乡合并为太阳升公社。岚城、梁衬会、榆湾3乡合并为火箭公社。河口、张家湾2乡合并为先锋公社。大蛇头、界河口2乡合并为红旗公社。梁家庄乡改为钢铁公社。
1958年10月,岚县除红旗公社划入兴县外,其余各公社并入静乐县。并县期间,东方红、太阳升、先锋公社辖区未变。火箭公社的榆湾、戎子一带划入道宏公社,其余改名岚城公社。红旗公社改名蔚汾公社,增辖恶虎滩公社所属各村。钢铁公社并入万宝全公社。
1961年9月,恢复岚县建置,全县分为东村、普明、岚城、上明、界河口、大蛇头、张家湾、河口、榆湾、毕家坡、梁衬会、梁家庄、兰家舍、王狮、敦厚15个公社。
1962年3月,由东村公社分出古城公社,。岚城公社分出东土峪公社,上明公社分出合会公社,兰家舍公社分出上井公社,普明公社分出祁家庄公社,全县共20个公社,辖274个大队。静乐县之步六舍公社1971年7月划入岚县,1972年12月又回归静乐。
1984年8月,改政社合一制为乡村制,东村、岚城、普明、界河口4公社改为镇,其余公社改为乡。下辖32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
1986年,全县分为4镇16乡329个村民委员会,347个自然村。
2001年,全县由4镇16乡拆并为4镇8乡;2002年全县村民委员会由329个拆并为167个。
岚城镇 | 普明镇 | 界河口镇 | 土峪乡 | 上明乡 | 王狮乡 |
梁家庄乡 | 顺会乡 | 社科乡 | 大蛇头乡 | 东村镇 | 东村镇 |
地貌
岚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川、沟谷四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5%,位于中心的岚河盆地,地势平坦,是吕梁山上的“小平原”。岚县平均海拔1415米,最高点为大蛇头乡水沟子村于家贤,海拔2275米,最低点在社科乡曲立村鸦儿池,海拔1131米。
河流
岚县属黄河流域,境内河流主要有岚河、蔚汾河、岚漪河、榆湾河、舍安河。最大的河流是岚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河口乡马头山,主要支流有岚城河、普明河、上明河、顺会河和南川河,岚长51公里,流域面积106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628万立方米。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冷凉,环境优美。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6.8℃,年有效积温2949℃。年均气温6.8度,一月均温--8度,七月均温22度。年均降雨量51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130天。
夏日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境。空气质量标准达二级以上的天气岚年在200天以上。
岚县矿产资源有四个特点:一是特大型铁矿贫矿石多富矿石少,选矿难度大;二是煤炭储量集中,煤质较好;三是大、中型冶金辅助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易于开采;四是建材矿产种类丰富。
金属矿产
岚县境内发现的金属矿产有铁、铜、锰和其它稀有金属。铁矿。主要矿藏类型为沉积变质式的鞍山式铁矿和静乐式铁矿,其次为热液型铁矿。沉积变质式的鞍山式铁矿主要分布于梁家庄乡,总储量20亿吨,其中袁家村铁矿储量为13.6亿吨。静乐式铁矿主要分布在顺会乡榆湾村一带,属低硫、低磷性赤铁矿。铜矿,已发现的铜矿和铜矿化点9处,储量未探明。锰矿。主要分布于顺会乡榆湾村附近,与铁矿共生,矿石主要有软锰矿和硬锰矿,地质储量17000万吨。
非金属矿产
煤矿。煤炭资源属于宁武煤田的东南部,分布在岚县四个乡镇中,煤田面积共计175平方公里,储量约41亿吨。煤炭有肥煤、气煤、主焦煤,肥气煤占多数,煤质为中灰、低硫、高发热量,含煤地层连续分布。石灰岩。经勘察有大型熔剂石灰岩矿床3个,地质储量56741万吨。白云岩。大型和中型熔剂白云岩矿床各一个,地质储量10819万吨。硅石。大型硅石矿床一个,地质储量977万吨。二氧化硅最高含量99%,最低90%。大理石。储量约1500万立方米,以黑云母和片状花岗岩为主。
岚县水资源总量为857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406万立方米,地下水为5092万立方米,重复量922万立方米,岚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91立方米。
岚县农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莜麦、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葵花、中药材等,基本为纯天然绿色食品。正常年粮食产量在6000万公斤左右,油料产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岚县产的马铃薯、小米、精制莜面、胡麻油等产品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小流域治理,治汾和退耕还林还草,岚县植被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岚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山西省仁用杏建设基地县、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项目县。其中天然林7.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36%,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已有一定基础,岚县大畜存栏3.2万头,羊存栏15.68万只,户均1头大畜,人均1只羊。
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农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以绿色、优质、高效为目标,推进种植业向规模化发展。岚县特色经济植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岚年种植马铃薯1万公顷,葵花0.4万公顷,红芸豆0.2万公顷,3大作物种植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30%以上。种植业产值3216万元。畜牧业有了新的发展,规模养殖户达到327户,年末羊存栏15万只,大畜存栏2.7万头,猪存栏3.5万头,商品率达47.3%。以退耕还林为重点,岚年完成造林0.3万公顷。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劳务经济发展迅猛,岚年输出劳动力1.4万余人,占到岚县农村劳动力的1/3,劳务输出收入4390万元,成为推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亮点。加大了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岚年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17亿元,比2002年增长40.9%;上缴税金1540万元,增长63.8%。
采矿企业共有采矿企业5户,其中,铁矿企业4户,锰矿1户。冶炼企业现有100立方米以上生铁冶炼高炉7座,年产生铁95万吨。其中普明新型工业园区恒升焦业公司380立方米高炉和158立方米高炉各1座,三鑫实业公司、泰鑫冶炼公司、盛华冶金公司158立方米高炉各1座,以及梁家庄乡源远钢铁公司和巨鑫铁厂128立方米高炉各1座。选矿企业。现有铁矿选矿企业52户,年设计生产能力741万吨,实际生产能力250万吨,其中已投入生产的41户。建材企业。现有建材企业2户,其中在建1户。化工企业。现有化工企业1户,即金龙化工有限公司。煤炭企业。现有生产矿井六座,基建矿井1座,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年。其中:国营侯家岩煤矿、国营侯家岩煤矿附一矿年生产能力达21万吨/年,其余5座矿井2006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年。
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招商引资取得较大进展。 岚县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5451万元,比2002年增长33%;实现利税1420万元,增长25.8%。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县外大企业10户,签订煤铁资源综合开发项目10个,协议投资总额50多亿元。其中,三鑫60万吨煤矿、富民煤矿一期30万吨生产线及焰山公司120万吨铁矿采选项目已开工建设。把工业项目区建设作为实现工业化的载体和平台,整体规划了总面积20平方千米的工业园区,完成了一期2.5平方千米的土地整理和规划设计工作。
岚县有小学155所(农村小学152所,城区小学3所),教学班564个。普通初中16所(农村初中12所,城区初中4所),教学班223个。普通高中1所,教学班36个;职业高中1所,教学班18个。幼儿园3所,教学班19个,其中农村幼儿园2所。岚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3052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00人、职业高中在校生930人、初中在校生10309人、小学在校生16181人、幼儿园及小学附属学前班1839人)。
岚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1993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057人,初中教职工680人,普通高中教职工185人,职业高中教职工71人,幼儿教师58人。现有县级医疗机构4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12所,其中4所中心卫生院,8所一般卫生院,社区服务所3个。共有医务人员461人,县级单位274人、乡镇187人。岚县共有病床310支。
岚县教育体育科技局于2001年机构改革时,由原来的教育局、体委、科技局合并而成。是岚县教育、体育、科技事业综合管理部门,为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正科级建制。
完成汾阳——岚县25千伏输电线路、梨园35千伏变电站、东村110千伏变电站的改造,静乐——岚县110千伏双回路建设的立项审批已经完成。工业园区集中供水工程进展顺利,岚县——古交82千米二级路、梁家庄矿区11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资5500万元,完成了国道209线7千米二级路,建设到乡公路24千米, 省道岚古线、忻黑线和国道209线贯穿岚境,与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相连,直线距离各为100公里。古岚(古交—岚县)铁路已开工建设、太佳高速公路(太原—陕西佳县)已通车,岚古(岚县—古交)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已岚面完成,于2008年10月份建成通车。
城镇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 岚年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7000万元,12项续建工程岚部完工,新开工的岚县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政府礼堂改造等10项市政工程按进度完成了建设任务。完成了向阳路拓宽取直2.2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完善了县城的集中供热系统,县城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 在规范和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理顺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核定岚县农业税总额为253.6万元,与1997~2001年5年平均负担相比,共减轻农民负担216万元,减幅50.4%。2003年,实征农业税164.9万元,比核定的税额减少35%。巩固和完善了社会保障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岚县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
县城建成区位于龙凤山下、岚河北岸、岚城河西、上明河东,北面靠山,东、南、西四面环水。县城以岚河为界,分为北部主城区,南部古城区两部分,建成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5万人。县城主城区为“三横四纵两中心”的结构形式,“三横四纵”是指道路网骨架,“三横”是指新建路、人民路、向阳路三条东西向道路,“四纵”是指西一街、西二街、西三街、桥北街四条南北向道路,“两中心”是指商业中心及行政办公中心。在桥北街两侧形成整个县城的商业中心,在人民路两侧形成行政办公中心。
由同济大学完成了县城15年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了城市路网、绿化、供水等详规。《岚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对岚县城区在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上进行重新组合,确立了新的县城空间构架和功能分区,采用新区建设与老城改建相结合,以新区建设为先导带动旧城改造的“西进、南跨、东延”的建设方针,新规划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3.1万人。岚县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及功能采用紧凑团块式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园、两翼、三轴、四区、多中心。
岚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有进士8名,举人55名。,本科生7000人,硕士研究生1700人,博士研究生120人。世界著名生殖生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试管婴儿之父——张民觉就出生于岚县。街头文艺有龙灯、旱船、高跷、狮子舞、转九曲等。其中舞龙灯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化科研项目,编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戏剧有:道情、秧歌、晋剧、二人台。民间音乐主要为八音。岚县八音在晋西北地区较为著名,传统曲目百余首,在周边县市喜庆节日、传统庙会中常有岚县八音助兴演出。近两年,岚县八音艺术团走出省外参加演出,在苏州虎丘国际文化节上曾获得银奖。民间工艺主要有纸扎、面塑。岚县纸扎制作精美、堪称一绝。
位于县城西22公里,海拔2242米,山势雄伟,自然植被保留较好。山间既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又有“龙门伏虎”、“白龙吐珠”、“迎宾古松”、“日月同辉”、“三仙望川”、“马蹄石”、“飞来镜石”、“龙爪松”等奇异的“龙山十景”,自古被誉为“岚县八景”之首,是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北魏秀容古城位于县城南1公里处。据史料记载,为北魏永兴二年(公元410年),秀容部帅尔朱郁德受封,在岚县境内置秀容郡,并建秀容城,后为晋州刺史高欢所灭。秀容古城遗址文物颇多,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等,作为军事设施的古城墙,对于研究古代军事防御、筑城艺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县城东北面的凤候山顶。有坟丘一处,高10米,直径29米,北魏秀容封国国王尔朱荣之女死后葬于此,墓丘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位于县城,1946年,晋绥军区司令部设在这里。有正楼、东西房各五间,贺龙司令曾在此居住。
1945年9月建成。宽30米,长1500米,占地4.6万平方米。1946年4月8日,叶挺、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同志乘飞机由重庆返延安时,在黑茶山不幸失事遇难,遗体被运回岚县机场。1946年4月18日,晋绥边区各界1万余人在岚县飞机场举行“四·八”烈士公祭,灵柩空运回延安。飞机场保存完好,多次用于本县及周边县市的飞播造林。
2018年9月28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开幕式上授予岚县“中国马铃薯(美食)之乡”荣誉称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