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面花

神木面花

中文名称 神木面花
类型 民俗艺术品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每年这一天,神木农村家家产户要捏制面花,当地俗称捏面人。这些面人大都五彩缤纷,栩栩如尘,豪放、大气而传神,每件都可以看作是一件绝好的手工艺品,除祭祀外,烘干后分发给儿孙和当做走亲串友、相互馈赠的礼品。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麻谷节”,相传在神农时代,我国就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了,但那时的农作物只有麻子和谷子,所以在七月中旬麻谷成熟之际,会请求神灵保佑多打粮。渐渐地,祭祀麻谷成为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象征。在这果熟之时,人们用新麦磨面,仿麻谷之形,捏出胖乎乎的麻谷神,将其拴于庄稼地里,进行祭祀。这是捏面人的最初来源。也有传说在很久以前,民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灾,那瘟神在人间打算要人间一半人的命才肯罢休。真武祖师为了救人,化身一妇人到民间教人们捏吃面人消灾,瘟神在人间见到一片人吃人的惨状,信以为真就不再伤害人了。人们才得以摆脱这场瘟灾。此后每到七月十五,人们使用此象征性死亡来消解生命的灾难。

神木面花作为丰收和庆祝丰收的象征,包含着人们对土地的期望和对庄稼的祈祷,包含着对于天灾人祸的深刻体验,它不只体现了祭祀神灵和祖先,趋逐鬼魂,护佑儿孙和亲朋的美好祈愿,更成为这片土地上广大妇女展示才艺的一项重要精神活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1]

艺术特征

神木面花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一是取材广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甚至神话传说中的,都可以在神木妇女手中被夸张、艺术地具体捏制出来,比如飞鸟、游鱼、爬娃娃等;

二是不受大小限制,有面人大至真人一般,也有小至一朵花;

三是只有每年七月十五这天,人们捏制面花,祭祀天地或互赠亲友,它已超出了一般食品的意义范畴,人们更多地是把捏制的面花当作一种与生命、心灵紧密关联的神品对待。[2]

主要价值

神木面花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不只具有祭祀和亲朋互赠等实用价值,它承载着陕北的人文历史和这片土块上人类生存的精神信息,是研究陕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美学、科研价值。[3]

历史渊源

面花的制作源远流长。关于捏面花的起源,民间有几种传说,一说是在神农时代,农作物只有麻子和谷子。因此在汉王莽时民间兴起了在七月中旬挂田幡,祭祀麻谷的习俗,人们做许多五色旗,上写“五登丰登”等吉利话,在田地的禾苗上挂上这些幡旗,然后设祭摆供,在请求神灵保佑庄稼丰收。光武帝刘秀时,祭祀麻谷成为朝廷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象征,祭祀麻谷节的活动更是盛行了。在七月十五果熟籽圆时,人们用新麦磨面,仿麻谷之形,捏出胖乎乎的麻谷神,将其和田幡一起拴于庄稼和田间的树木上,一并祭祀。

还有传说旧时长城南北发生战争,两边的人诅咒斗法,因城北人人高马大,城南人咒城北人时就杀驴煮了连驴骨分食:城南人普遍长得矮小,所以城北人则捏面人吃,以回咒对方。

另据传说,在东汉未年陕北某地出了一个又像狗又像狼的怪物。它经常出没于黄昏和夜间,人们根据其叫声称之为“嘛呜”。这妖怪成精多年,魔力很大,经常作恶乡里,每年嘛呜生吞活剥、伤害无数牲畜,还强迫人们每年七月十五晚上,给它献上一对童男童女供其当下酒菜。黄巾起义后,从中南山来了一个神通广大的老道,他设计用酒灌醉了嘛呜,同样烧香立供献上面捏的童男童女。从此各地就照此法在七月十五麻谷节这天蒸面人面兽,来供奉嘛呜,消解孩子们的灾难。

还有一个类似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民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灾,那瘟神打算要人间一半人的命才肯罢休,真武祖师为了救人,化身一妇人到民间教人们捏吃面人消灾,瘟神见人间一片人吃人的惨状,信以为真就不再伤害人了,人们才得以摆脱这场瘟灾。此后每到七月十五,人们便用此象征性死亡来消解生命的灾难。

神木这块土块,谷子一直是主要的农作物,而用麦子磨制的白面就尤为珍贵,平时舍不得吃,只有在节日里,才拿出来,用最珍贵的面粉,做成最好的图形,祭天祭地祭祖先。渐渐地,演化成妇女的一种技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4]

技艺方法

捏制面花除了白面和水,需要的工具有案板、碗、碱、刀、锥、剪、梳子、竹筷、火柴棍、食用色素和做眼睛用的红花椒籽、高梁杆等简单道具。

①醒面:掌握好和面的水温,入碱要均匀,将和好的面放入粗瓷盆里发酵,就叫醒面。

②揉面:揉面要看面的干湿度适量加入干面,要反复推、压、搓、揉,要看到面团表面光洁,不能有裂纹和面褶,这样才能使面有筋道,可塑性强,蒸熟后面花表面不起泡、没沙眼,不易干裂破损,而且色泽鲜亮、口感好。

③捏制面人:捏面人很有讲究,凡是怀孕、有病、作风不好的女人不作面花。制作面人时,先将面分成几块。按心意确定了面花的比例,然后分别再将每块面揉一遍,大形做成后,用剪刀剪出手和脚,然后把眼籽粘上去,面花做好后不能放置过于通风的地方,否则会裂开。

④蒸面花:面花入锅后,盖好锅盖,锅烧热后约二十分左右,面花便蒸熟了,从锅里拿出来后,分别用筷子醮上红点。

⑤晒面花:在太阳好的天气里,把面花摆在簸箩上,翻晒到全干。这样存放很长时间不会霉坏,不会变味

[5]

分布区域

面花遍及全县各地,并辐射周边县城。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的中心,约在北纬38°13′至39°27′,东径109°40′至110°54′之间。县境呈不规则菱形,南北最大长度约141公里,东西最大宽度约95公里。总面积776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36.9万人,人口密度为48人/平方公里。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拨738.7—1448.7米,地貌类型以明长城为界分为两种,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地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1%;长城以南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9%,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2876小时。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低气温一28.1℃,极端最高气温38.9℃。年平均无霜期169天,年平均降水440.8毫米。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窟野河、秃尾河和流入红碱淖的几条河流组成的内陆水系.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英砂、天然气、石油等,煤炭储量最为丰富,储煤面积45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储量为500多亿吨。本县植物有500余种,其中农作物27大类,111种。粮食作物21大类,133个品种,是传统的杂粮产区,谷子、糜子、黍子、玉米、高梁、豆类产量颇丰,绿豆、红小豆、黑豆等粒大、色艳、品质好,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面花制作遍及全县各地,重点在北部风沙草滩区的大保当,高家堡,尔林免,孙家岔和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马镇、沙峁、贺川等乡镇。[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