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空地导弹 美国研制的一种战术空对地导弹。也称“幼畜”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导弹发射场、炮兵阵地、海上舰船等地面和水面目标。1965年开始研制,1968年第一次飞行试验,1972年装备部队。导弹长2.49米。弹径300毫米,最大射程600米。战斗部为穿甲爆破杀伤型。可用4种发射架发射。一般战斗机可以携带6枚导弹。“小牛”导弹有电子制导,激光制导和红外热成像制导3种成像制导类型。电子制导适宜在晴朗的白天使用,当发现目标后,飞行员通过电视摄像机的目标图像,发射并操纵导弹进行攻击;激光制导无论白天和黑夜都能使用,但在不良气象条件下(如雨天、雾天)使用效果不好;红外热成像制导优点突出,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在白天、黑夜、不良气象条件下和硝烟弥漫的战场环境中均能使用。“小牛”导弹在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中使用,命中率达到87%以上。1973年10月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用58枚“小牛”导弹击毁阿拉伯国家52辆坦克。
1)AGM-65B
为电视型,1969年开始改进,1975年进入美国空军服役,1978年停产,总共生产10000多枚。其主要改进之处,是采用景象放大导引头,改进陀螺环架和电子线路,电子摄像管改用新的透镜系统,将视场从A型的5°缩小到2.5°,座舱显示器上的目标图象大而清晰,飞行员能在较远的距离上使导引头锁定目标,减少载机在敌防空火力区内的停留时间,增强了防区外攻击能力。
(2)AGM-65C
为半主动激光型,1973年开始改进,因导引头存在不稳定性问题,未能获准投入批生产,因而未能进入现役。
(3)AGM-65D
为红外成像型,雷锡恩公司为第二主承包商,1974年开始改进,1975年11月开始飞行试验,1981年12月投产,1983年进入美国空军服役,1986年完成D/G两型改进计划,研制费198.6百万美元,采购费3090.1百万美元,总计3288.7百万美元,制造样弹46枚,1993年停产,批生产总数25127枚,月生产率500枚,单价12.3万美元。其主要改进之处,是在A型基础上改装红外成像导引头,其数字式定心跟踪器使导弹飞向目标的中心,而不是飞向最大温差点,红外频段的选择能透过战场上的烟雾,获得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同时,采用新的少烟固体火箭发动机。
(4)AGM-65E
为半主动激光型,1973年开始改进,1977年10月开始飞行试验,1982年9月投产,1985年进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1985年完成E/F两型改进计划,研制费75.8百万美元,采购费657.7百万美元,总计733.5百万美元,制造样弹77枚,1993年停产,批生产总数5002枚,月生产率104枚,单价13.1万美元。其主要改进之处,是在A型基础上改装半主动激光导引头,采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战斗部和可调延时引信,与空中或地面激光照射器配合作战,专门攻击已方部队附近的舰艇和坚固地下工事,无需飞行员在发射导弹之前识别目标。
(5)AGM-65F
为红外成像型,1980年10月开始改进,1985年投产,1989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研制费和采购费纳入E/F型改进计划,两型总计733.5百万美元,批生产总数亦纳入E型改进计划,E/F两型总计5002枚,单价131万美元。其主要改进之处,是在D型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基础上,专为攻击舰艇目标增加了图像调制处理能力,并采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战斗部和可调延时引信。
(6)AGM-65G
为红外成像型,雷锡恩公司为第二主承包商,1990年进入美国空军服役,研制费和采购费纳入D/G型改进计划,两型总计3288.7百万美元,批生产总数亦纳入D/G型改进计划,两型总计25127枚,单价12.3万美元。其主要改进之处,是对D型红外成像导引头的软件进行修改,能攻击范围广泛的目标,通过选择1个特定的瞄准点对大型目标实施攻击;采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战斗部和可调延时引信,对坦克和装甲目标以及其他坚固目标实施攻击。此外,采取工程改进措施进一步降低导弹生产成本。
(7)AGM-65H
为主动毫米波雷达型,1991年开始试射,正由休斯导弹系统公司和赫尔克里斯(Hercules)公司进行竟争研制。其主要改进之处,是在F/G型基础上改装主动毫米波雷达导引头,获得昼夜、全天候作战、发射后不管、攻击固定/活动目标,以及多目标攻击能力
(8)AGM-65?
为GPS/红外成像或主动毫米波雷达复合制导型,命名为“长角牛”(Longhorn),由休斯导弹系统公司在F型基础上改进研制,以参予美国空军旨在攻击地面关机雷达而提出的称之为“寂静硬杀伤”(Silent HARd Kill,SHARK)项目竟争,1990年开始在“眼镜蛇”(Cobra)AH-1W武装直升机上试射,以该型导弹装备武装直升机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计划在“阿帕奇”(Apache)AH-64武装直升机上装备4枚该型导弹。其主要改进之处,是在F红外成像型基础上改装GPS中制导系统,构成GPS/红外成像复合制导型或者GPS/主动毫米波雷达复合制导型导弹,并换装涡喷发动机,使射程达到75km,获得防区外发射、昼夜、全天候作战、发射后不管、攻击固定/活动目标,以及多目标攻击能力
弹长 2.49 米
弹径 0.30 米
翼展 0.72 米
弹重 210 千克
动力装置 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1台
射程 48千米(最大) 0.6千米(最小)
发射高度 低空 - 高空
速度 1 马赫
制导方式 电视制导(电眼可旋转45度)
战斗部 聚能高爆炸药58.7千克,瞬发引信
命中概率 85%
发射方式 机载 (F-5E)
攻击范围 俯冲角10~30度
伊朗的F-4也曾使用过小牛导弹攻击波斯湾油轮和伊拉克地面部队;由于伊朗和美国交恶致使美方中断对伊朗的军援,现今伊朗方面所使用的小牛导弹多为仿制版,而伊朗的空对地导弹主要使用来自中俄两国的制品。
美军A-10和F-16装配了小牛导弹,对伊军的T-72坦克部队造成了重大打击,伊军当时最精锐的“共和卫队”因此被打得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