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人之不己知

不患人之不己知

中文名 不患人之不己知
人物 孔子
目录导航

注释

患:忧虑,担心。

人:指别人。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之:助词,无意。

不能:没有能力(才能)

也:一样,相等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不值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

读解

患不知人也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

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

当然,说是这么说,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所以圣人不仅在《学而》打头的一章里告诉我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语重心长地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照应。

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做事,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因此,当面对别人的埋没荣誉的时候,也就可以泰然处之;因为不为求荣誉,当然也就不怕别人的诋毁。君子以宽恕的心态来对待别人,所以,不求全责备,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希望被了解,却不责怪别人的不了解。君子如果不能了解别人,那也不符合君子的标准了: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才德修养不够,因此难以宽容地对待别人;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误解别人,由此而产生评价失误。所以,不必因为别人不了解而忧伤埋怨,但是应该学会了解别人。[1]

患其不能也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白话的意思即是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只愁我自己无能。这个道理好像人人都懂,不过做起来就比较困难。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发牢骚说领导如何不理解他,让他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反过来我们却很少听见有人说不怪别人,都怪他自己能力太差。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在于人们没有真正认清楚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意思是说一个人生活在众人当中,并且只有在社会当中才有意义。但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如果一个人只要冥思便可以通达一切,就不需要学习了。但人是生在社会中,众人并不统一,各有所长,学习必然是向众人学习。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到恰如其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做到。如果不学习,一个人很难处事为人,弊端颇多,孔子讲的六言六弊就是这个意思。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翻译过来是,孔子说:“由啊!你听说过六言六弊的说法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啊。”孔子接着说:“你坐下!我告诉你。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端是使人变得愚蠢。喜欢知闻而不喜欢学,其弊端是使人流荡而没有归宿。喜欢忠信而不喜欢学,其弊端是反成伤害。喜欢正直而不喜欢学,其弊端是急切不通情。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其弊端是容易犯上作乱。喜欢刚烈而不喜欢学,其弊端是易于狂妄抵触人。”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学习的重要性。

既然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就能够以学砥砺自己进步,不再发牢骚,而是代之以多学多问多思考。明白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经过学习,能力提高了,众人可见,谁还能埋没你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