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

蒋介石传

中文名 蒋介石传
语言 简体中文
译者 封长虹
开本 16开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 9787507518818
目录导航

书籍介绍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长久以来,人们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呈现出多极趋势,中外史学界也热衷于研究、挖掘蒋介石的性格、思想和生平。由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兼历史学者布赖恩?克罗泽撰写的《蒋介石》一书,抛开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冷静、客观地考察了蒋介石波澜起伏的一生。在西方出版后引起重大反响,被誉为第一部尊重历史,客观、完整的蒋介石传记。作者深入历史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多次亲自赴台会晤蒋介石本人,同国民党上层要员频繁接触,专访过蒋经国、陈立夫、王世杰等人,并深入民间大量搜集有关蒋介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并深入探讨了不同时期蒋介石的个人生平、思想性格,以及政治作为、治国方略等。对于读者公正、真实、深入地了解蒋介石其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国内最早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蒋介石传记,许多内容在国内外皆为首次披露。此次正式出版,特请译者做了全新校订,不仅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蒋介石,也会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大变革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脉搏。[1]

作者简介

布赖恩·克罗泽,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者兼政治传记作家,被公认为是采访、撰写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最多且最具权威性的作家。其他代表作有《戴高乐将军传》《斯大林生平》等。

译者简介:封寸长虹,中国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历任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军法学会会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军事战略、中国外交政策、国际战略环境、美欧安全战略、美国军事战略、国际军控与裁军、国际法与战争法等。

主要研究成果:《国际战略环境及军事战略思考》《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军事战略方针》《关于应付未来信息战的战略思考》《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21世纪的战争形态与战争样式》《美国“先发制人”战略会给世界带来什么》等。

图书目录

1 保守的革命者

2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3 求学日本

4 动荡与背叛

5 加入共产国际

6 孙中山逝世前后

7 北伐

8 上海事变

9 蒋氏再婚

10 蒋“统一”中国

11 失去的革命

12 命运自定

13 毛泽东的崛起

14 日本和西安事变

15 日本全面侵华

16 日本陷入困境

17 蒋介石和他的同盟者

18 战争结束

19 马歇尔使命的失败

20 蒋介石引退

21 蒋介石失去大陆

22 避难之地

23 最后二十年

24 对蒋介石的评价

相关评价

美国历史学家兼政治传记作家布莱恩克罗泽著有《蒋介石传》一书,出版于1976年。34年之后的今天,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发布了这本书的中文全译本。基于各自的立场,不同的中国人对于蒋介石的判断并不一致。不过,如果翻开上个世纪前50年的历史,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蒋介石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深远,以至于无法轻易翻过关于他的章节。布莱恩克罗泽以访问各国政要之多,文章之权威而闻名于世。写这本《蒋介石传》的过程中,他多次赴台访问蒋介石本人,也多次采访了国民党权贵如蒋经国、陈立夫、王世杰等人。同时,他手中也有大量关于蒋介石的历史资料。克罗泽经过仔细的分析和审慎的探讨,最终把这本书定名为《丢失中国的人——蒋介石全传》。从这个书名就可以看出克罗泽对蒋介石的态度——他认为蒋的一生是一个悲剧,蒋介石自己是一个悲剧人物。

为了防止过于琐碎地分项探讨蒋介石的政治策略、军事水准、经济政策,克罗泽按照时间顺序分为24章记叙了蒋介石的一生:1911年加入革命,但是籍籍无名。1926年39岁翻云覆雨,可以颠倒中国。1938年51岁成为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统帅”。1949年黯然离开大陆,成为孤岛的岛主。1975年逝世,悲剧落幕,曲终人散。鉴于这是一场悲剧,在每一章里都会谈到蒋介石的悲剧性格如何让他从无名之辈攀登上权力的顶峰,而他不断犯下的错误又是如何一点点侵蚀他的胜利基础,最终使得他的一生以失败收场。

克罗泽分了三条主线来谈这些致命错误:首先是蒋介石在幼年时缺少教育,造就了后来他成为保守主义的革命者这一扭曲而奇特的现象。同时,也因此形成了他在思想和性格上的缺陷,喜欢用强力来实现自己的权威,头脑简单。其次是在意识形态上落后,他根本不知道中国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农民,不懂得争取他们的支持,也不懂得笼络知识阶层。推行了多年的“新生活运动”根本得不到任何响应,国民也并不理解。最后是个人水准,蒋介石作为政治家来说,精于战术而非战略。他擅长各种权谋法术,自我宣传,但是最终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布局。而作为一名军事家,他也有相同的问题,并造成了战争的失败。在所有的这些错误之上,他最大的个人悲剧大概是和毛泽东处在了同一个时代。

文摘

4月份由蒋介石等人参与制定的第一个北伐进军计划要点有:国民革命军同时向湖南和江西进军,西路占领长沙,东路攻占南昌,然后会攻武汉;以三个军(六个师)进攻江西,四个军(八个师)攻打湖南。这个计划的主要缺点在于与吴佩孚和孙传芳两股军阀势力同时作战,在向湘、赣进军的兵力部署上几乎是平均分配力量的,而闽、粤边界方面对孙传芳的进攻威胁没有多少防范。

1926年5月底,加伦第二次到广州后,军事委员会根据加伦的意见重新拟定了作战计划。首先打击吴佩孚在两湖的军队,攻占武汉,然后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会合,对孙传芳采守势,同时固守广东根据地,留一部分兵力护卫闽、粤边境。这个方针被蒋介石最终采纳实施。

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行出师北伐案,并决定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于次日由国民政府颁令任命。国民革命军共有8个军:第1军军长何应钦,留守潮梅,由副军长王柏龄代,党代表缪斌;第2军军长谭延闽,副党代表李富春;第3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第4军军长李济深(留守广州),由副军长陈可钰代,党代表廖乾吾;第5军军长李福林,副党代表李朗如;第6军军长程潜,副党代表林伯渠;第7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竝;第8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总司令部以李济深为总参谋长,留守广州,其职由总参谋次长白崇禧代,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总顾问为鲍罗廷,以加伦为军事顾问。全军共10万人。

蒋介石给总司令部规定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军政大权集中于总司令一身。他派人拟订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规定:“国民政府特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人,凡国民政府下之陆、海、航空各军,均归其统辖”,国民政府原设有政治训练部、参谋部、军需部、海军局、航空局、兵工厂等均直属于总司令部,出征动员令下后,即为战争状态,为图军事便利起见,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民、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指挥,秉承其意旨,办理各事”等等。实施这个《大纲》的结果,便使蒋所在地就是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所在地,蒋就是国民党、国民政府,“威福之甚,过于中山为大元帅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