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圣光献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

中文名 慈圣光献皇后
谥号 慈圣光献皇后
出生地 真定府灵寿县
丈夫 宋仁宗赵祯
陵墓 永昭陵
本名 曹氏
别称 曹氏
所处时代 北宋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母仪天下

曹皇后曹皇后曹皇后出身于宋朝高门大族“真定曹氏”家族,将门之女,先祖是晋朝冀州清河郡太守曹泓,其子孙后徙家于真定灵寿,世居于此,唐末五代时开始发迹,至北宋时成为当时顶级的世家大族之一[3][4],与东莱吕氏(吕蒙正家族)、真定韩氏(韩亿家族)、三槐王氏(王旦家族)等家族并称,名著于世。

曹氏的祖父为北宋王朝的开国元勋、鲁国公曹彬,其驰骋疆场数十年,出生入死作战不下数十次,先后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等政权,为北宋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官至枢密使、谥周武惠王,欧阳修曾说“曹武惠王斌,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宋真宗也说“国朝将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坠门阀者,唯李昉、曹彬尔”。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刘娥死后,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郭皇后被仁宗以无子为借口废掉,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被宋仁宗养母章惠杨太后看中,次年九月即景祐元年(1034年)立为皇后。[5]

曹皇后熟读经史,善飞白书(书体之一)性情慈爱,节俭,处事谨慎又不失敢作敢为。但相貌并不特别出众,终身未生育子女,看重美貌的宋仁宗并不欣赏她的贤德,对她不宠爱。曹皇后却非常善于自处,张贵妃(死后谥温成皇后)盛宠,她亦不计较。她还重视稼穑,常常在宫苑内种植谷物,养蚕采桑。

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 九月十八日,制日:「王者握符御宇,继体守文。保于万方,允资外辅;率乎六列,实藉中闱。是以涂山之兴,协禹功而弥远;有莘之娶,赞汤祚以滋昌。朕受命昊穹,居尊夷夏。念长秋之虚位,览上宰之敷言,且曰皇王之猷,必端天地之本。明《关雎》之风化,美《螽斯》之众多。欲正邦基,在求德阀。询于壸范,敦此人伦。诞告彤庭,庸彰懿烁。赠尚书令、冀王、配飨太祖庙庭曹彬孙女,生于鼎族,教自公宫。眷乃祖之孙谋,着元勋于庙祀。庆流令淑,望蔼高华。而性禀柔闲,体含仁厚,授图史以自览,节环佩而有容。宜登金屋之荣,用表玉衣之瑞。袆褕无阙,龟筮协从。于戏!立后之规,建国所系,上承宗鹢之重,内凭辅佐之勤。思进贤才,以昭阴教。修纮紞而隆礼,执圭瓒而训恭,肃奉徽章,钦惟永命。可立为皇后。所陈嘉会,仍俟吉辰,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巾帼风度

详见主词条:坤宁宫事变

宋仁宗赵祯曹皇后画像(全图)宋仁宗赵祯曹皇后画像(全图)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宋仁宗准备在闰正月十五晚再一次陈设彩灯过灯节,被曹皇后劝止。过了三天,几个卫士作乱,乘着夜间穿房越舍,直趋仁宗皇帝的寝室。曹皇后当时正在侍奉皇帝,听说变乱,马上起来。仁宗想出去看看情况,曹皇后关闭殿门,拦住皇帝,急忙呼唤都知王守忠,命令他带兵入宫平乱。乱兵在殿前杀伤宫中的嫔妃侍女,叫喊声响彻皇帝的住所。太监回报是奶妈打年纪小的宫女,曹皇后申叱道:“乱兵就在附近杀人,你们还敢胡说!”她估计乱兵必定会放火,暗地派人带着水跟在他们后面,果然乱兵点火烧着帘幕,跟着的人随即用水将火泼灭。这一夜,凡是派出去的太监侍从,曹皇后都亲手剪掉他们的头发,对他们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因此,人们都争先出力,乱兵很快被消灭了。

但宋仁宗却认为这场叛乱是曹皇后为了在自己面前显示能力、邀功而故意安排的,不仅不感激她,反而欲废掉她、改立宠妃张美人为皇后。大臣们极力劝说、反对,仁宗自己也拿不出证据证明皇后有罪,这才作罢。曹皇后保住了凤冠,但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感激,宋仁宗将功劳全栽到宠妃张美人身上,借机在当年十月将其晋封为贵妃(死后追封为温成皇后)。

曹皇后身边有个宫女涉及卫卒变乱,卫卒变乱平息后,曹皇后按制度判宫女死罪。宫女向宠姬张贵妃哀求免死,张贵妃向仁宗说情,仁宗答应赦免。曹皇后得知后,穿戴上正式的服饰觐见皇帝,请求依法处理有罪的宫女,并说:“不这样,无法肃清掖庭(的坏人)。”仁宗让她坐下,曹皇后不坐,站着坚持自己的要求,直到最后仁宗下令按宫廷规矩把宫女杀掉。[6]

废后风波

一日,宋仁宗问宰相梁适说:废后的事情如何?梁适回答道:“平民百姓也不能过几天就换一任老婆,更何况您是皇帝,怎么能再次废后呢。””宋仁宗就此打消了二度废后的念头,后来告诉曹皇后:“我曾经想废黜你,幸好梁适劝谏我,你才得以幸免,你的后位得以保全,多亏梁适之力。神宗熙宁年间,梁适死了以后,曹后拿出五百万钱给梁适做道场。神宗见到此事,问曹皇后是因为梁适是仁宗皇帝的旧相吗?曹皇后回答道说,没有梁适就没有今日的我。神宗听后为此叹息。曹皇后对梁适心怀感激,在梁适去世后出五百万为其做道场,并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直到她自己也仙逝。

谋逆风波

1056年,宋仁宗生病。官员们到内东门小殿询问仁宗的生活状况,仁宗从内廷中大叫着跑出来说:“皇后和张茂则谋逆。”语言极其纷繁复杂。宫人们都跟随着仁宗出来,对文彦博等人说:“请您为皇帝颁布赦令消除灾祸。”文彦博等人退去,开始商议赦令。张茂则,宫廷内侍,仁宗素日不喜欢他,茂则听到仁宗的话立马上吊自杀,周围人把他解救了下来,没有死亡。文彦博唤来张茂则责备道:“皇帝生病,胡言乱语,你为何慌张如此?,如果你死了,你让皇后如何容身呢?”命令张茂则常常侍奉仁宗身边,不能经常离开。仁宗的诸位女儿都年幼,福康公主稍微年长,此时已经患有心理疾病,不知道皇帝生病的事情。侍奉在仁宗身边的人,只有十阁中人而已。

谨慎宽容

张贵妃恃宠而骄,常有不遵守宫廷法度的行为,曹皇后并不计较,大臣们进谏,宋仁宗却一味的袒护,张贵妃也越来越骄横,成为朝廷上下名利之徒依附的对象(《宋史》载其“善承迎,势动中外”)。有一次,为显示威风,张贵妃竟想打着皇后的仪仗出游。仁宗让张贵妃自己去找皇后借。岂知曹皇后听完张贵妃说完来意后,对她这种名目张胆的无礼僭越行为,丝毫没有表示出不高兴,而是爽快地答应借给她。张贵妃大喜,回告仁宗。皇后宽容忍让的行为,让仁宗无错可挑,反觉得张贵妃过分了,对她稍稍约束了一下,说:“国家的文物礼仪章法,上下是有秩序的,你用皇后的仪仗出游,朝廷会非议的。”张贵妃只好放弃。[7]

靠着这种极力的谨慎和宽容,曹皇后保住了自己的皇后地位到最后,正位中宫达28年之久。

然而宋仁宗对曹皇后的态度依然不信任,嘉佑元年(1056年)仁宗患了重病,神志不清,口中竟高呼“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张茂则是宫中的一名内侍,听到仁宗的话害怕得想上吊,被旁人救下,宰相文彦博劝说道:“皇上有疾病说胡话罢了,你何必这样子呢?你如果死了,皇后该如何自处呢?”又命令其继续侍候仁宗。然而仁宗此举,导致曹皇后也不敢上前伺候。[8]

母慈子孝

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三十一岁的赵宗实立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进宫即位,成为宋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

宋英宗在位四年就病逝了,宋神宗即位,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把太皇太后住的宫殿命名为庆寿宫。神宗对曹皇后很孝顺,所以一直做事哄祖母高兴。出去登山游玩,每每都走在前面,扶着祖母。

两宫失和

宋仁宗驾崩,宋英宗即位。刚即位,英宗得疾,曹太后垂帘听政。因当初英宗被立为皇太子时,内外许多臣僚都上疏认为当初不该立英宗为嗣。开始时曹太后对这些言论不作理会,还把大臣送上的奏疏全都烧了。但谗言并未止息,甚至“阴有废立之议”。曹太后颇为惶惑忧心,兼之英宗在病中神智不清,常胡言乱语。一日,韩琦正守仁宗陵墓,太后遣使持一封文书给韩琦,里面所记的都是英宗神智昏乱时所写的歌词及他在宫中的过失之事。韩琦当即把纸条焚毁,并叫使者转告说:“太后每说官家心神未宁,则语言举动不中节,何足怪也?”他还亲自劝慰太后说:“此病故耳,病已,必不然。子病,母可不容之乎?” [9] 而英宗曾表示“太后与我无恩”。

不久,英宗病情好转,“间日御前后殿视朝听政”。但曹太后依然垂帘听政如故。两府大臣朝见英宗后,还得入内东门小殿覆奏太后。韩琦数次上章,请太后还政,太后下还政手书,却迟迟不还御宝,台谏官亦有此请。最后,韩琦采取了果断措施,太后才撤帘还政于英宗。[10]

贤德昭彰

曹皇后是北宋乃至宋代难得能称上贤德的皇后,不是因为她活得长,而是她留下的事迹之多足以证明她是一位贤后。

除了在仁宗朝平乱的事迹,在英宗朝、神宗朝,曹皇后为帝王也做了很多。

某日,英宗生病了,请太后处置军国大事,曹皇后于是在东门小殿听政。大臣每天有所奏的未能处决的事,曹皇后就说:你们再商讨吧。不曾说过自己的意见。曹皇后熟读经史,多用它们来处决事情。朝廷内外每日奏报有几十份,都能一一记住纲要。

曹皇后不放纵外戚干政专权,检查制止曹氏家人和左右大臣、仆人的错误行为,一丝一毫也不通融,宫中省中一片肃然。

第二年夏天,英宗的病快好了,曹皇后就下令撤帘归政,英宗拿着诏书久久不下达,直到秋天才开始执行。

曹皇后一直反对外家男子入宫拜谒。神宗朝,曹皇后年岁已高,她的弟弟曹佾也老了。神宗几次都对祖母说应该让曹佾入宫见见面,曹皇后还是不同意。某日,曹佾正侍奉皇帝,神宗再次向祖母请求,曹皇后才答应了。但是因为曹佾的堂弟曹偕也来了,曹皇后把殿门关上了,不同意见面。

起初,王安石当政的时候,变革了旧的典章制度,曹皇后在适当的机会对神宗皇帝说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不应该轻易改动。熙宁年间祭祀太庙的前几天,神宗皇帝来曹皇后的住所。曹皇后说:“以前我每当听说老百姓有什么苦处,一定要告诉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就推行减租政策,现在也还是应该这样。”神宗皇帝说:“现在没有什么事。”曹皇后说:“我听说老百姓对于青苗法、助役法叫苦不迭,这两种法令应当停止实行。王安石确实有才干学问,但怨恨他的人太多了,皇上要是爱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暂且放他到外省去。”神宗皇帝听了很吃惊,几乎已经准备停止施行这些法令,但还是被王安石操纵了,这件事无果而终。

神宗想出兵燕蓟,已经和大臣商定好了,于是到庆寿宫告诉祖母这件事。曹皇后问:“储蓄赐予准备好了吗?铠仗士卒精锐吗?”神宗说:“都已经办好了。”曹皇后说:“此事事关重大,幸运、凶险、后悔、吝惜在一瞬之间,得到燕蓟不过是南面受到朝贺而已,万一不行,则是生灵涂炭。如是燕蓟能轻易取之,那么太祖、太宗早就收复了,哪里会等到今日。”神宗明白了,说:“岂敢不遵从教诲。”

苏轼因为写诗犯了法,被关在御史台的监狱中,大家都以为他必死无疑。曹皇后听说此事,便对神宗皇帝说:“我想起仁宗皇帝在殿试中取中苏轼兄弟时,高兴地说:‘我为子孙们找到两位宰相。’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该不会是受了仇人的诬蔑吧?从诗句中搜寻过错,即使有错也是小错。我的病已经很重了,不能再因为冤枉好人、滥加罪名而伤害天地的中正和平之气。对苏轼一案,还要仔细审查才好。”神宗皇帝流下眼泪。苏轼因此而得以免罪。

主要作品

元丰二年冬,曹皇后病逝,年六十二岁,与宋仁宗赵祯合葬永昭陵,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

【宋】曾巩

山河德履孚潜显,江汉仁风被迩遐。已辅乾坤成化育,终符日月继光华。和熹朱寤还威柄,明德犹疏抑外家。欲次徽音难仿佛,空余流恨入哀笳。

【宋】曾巩

祖烈鹰扬终食冀,家声泉涌旧兴谯。人伦风化归三世,王室功劳属两朝。长信深严余羽卫,閟宫崇大列宗祧。衣冠藉藉谈遗事,不尽鸿名对永昭。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

【宋】苏颂

①晨夕东朝路,銮舆问寝兴。蟠桃未再熟,羽驾忽西升。逝水还天汉,流光下玉绳。圣心哀罔极,时望永昭陵。

②帟室深攀慕,仙都去不归。悲凉虚水殿,彷佛见铢衣。难复金龙驾,终开白兽扉。西郊三百里,雨涕万人挥。

③越从景佑至元丰,俪极坤仪四纪中。复辟先朝尊启母。助勤熙旦广尧聪。深居高拱收渊默,盛德成功绝比隆。太史方修长信注,续诗应首二南风。

④冀王阴德在高门,南院功名燕后昆。庆衍曾沙钟圣女,尊居东殿见神孙。糺宗新广宣平第,尚主重开沁水园。自昔后家称累盛,谁如终始六朝恩。

⑤初颁遗诰大廷中,百辟悲号四海同。过越丧期天子孝,便蕃恩泽外家丰。桥山弓剑开高寝,原庙衣冠入閟宫。玉辇三元朝象帝,年年长慕阙门东。

⑥亭构依然揭大椿,宫闱无复驻飚轮。清衷念切承颜日,长乐悲深奉质辰。六御骖騑开道路,五陵松柏惨风尘。周南旧老偏摧感,曾是初元奉策臣。

⑦内德方㜪茂,徽音比姒超。诒谋二圣托,燕处两宫朝。功被人间满,神归帝所遥。巍巍光献策,万世配仁昭。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

【宋】王安石

①国赖姜任盛,门归马邓高。关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劳。圣淑才难拟,休明运继遭。冈原今献卜,帷扆正攀号。

②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具美多前志。余光永後观。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

《慈圣光献太皇后挽词二首》陈襄

天开华德嗣音徽,尝拥其人御殿闱。万国母仪刊积载,两朝圣嗣日光辉。羞笾忍弃参差荇,宝匣空馀浣濯衣。从此昭陵原上路,又添遗老泣皇妃。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 曾祖父:曹芸
  • 祖父:曹彬
  • 父亲:曹玘
  • 母亲:冯氏
  • 兄长:曹传(亦作“曹傅”)
  • 弟弟:曹佾(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曹亿
  • 公公:宋真宗赵恒
  • 婆婆:章怀皇后潘氏、章穆皇后郭氏、章献皇后刘娥、章懿皇后李氏(李宸妃)
  • 丈夫:宋仁宗赵祯
  • 养子:宋英宗赵曙
  • 儿媳: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
  • 孙子:宋神宗赵顼
  • 孙媳妇:钦圣宪肃皇后向氏、钦成皇后(朱德妃)朱氏、钦慈皇后(陈美人)
  • 曾孙子:宋哲宗赵煦
  • 曾孙媳:昭慈圣献皇后孟氏、昭怀皇后刘氏(后被废)

史籍记载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7]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赵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始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禽灭。閤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共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英宗方四岁,育禁中,后拊鞠周尽;迨入为嗣子,赞策居多。帝夜暴疾崩,后悉敛诸门钥置于前,召皇子入。及明,宰臣韩琦等至,奉英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

帝感疾,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御内东门小殿听政。大臣日奏事有疑未决者,则曰"公辈更议之",未尝出己意。颇涉经史,多援以决事。中外章奏日数十,一一能纪纲要。检柅曹氏及左右臣仆,毫分不以假借,宫省肃然。

明年夏,帝疾益愈,即命撤帘还政,帝持书久不下,及秋始行之。敕有司崇峻典礼,以弟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神宗立,尊为太皇太后,名宫曰庆寿。帝致极诚孝,所以承迎娱悦,无所不尽,从行登玩,每先后策掖。后亦慈爱天至,或退朝稍晚,必自至屏扆候瞩,间亲持饍饮以食帝。外家男子,旧毋得入谒。后春秋高,佾亦老,帝数言宜使入见,辄不许。他日,佾侍帝,帝复为请,乃许之,因偕诣后閤。少焉,帝先起,若令佾得伸亲亲意。后遽曰:"此非汝所当得留。"趣遣出。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帝推恩曹氏,拜佾中书令,进官者四十余人。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仁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帝尝有意于燕蓟,已与大臣定议,乃诣庆寿宫白其事。后曰:"储蓄赐予备乎?铠仗士卒精乎?"帝曰:"固已办之矣。"后曰:"事体至大,吉凶悔吝生乎动,得之不过南面受贺而已;万一不谐,则生灵所系,未易以言。苟可取之,太祖、太宗收复久矣,何待今日。"帝曰:"敢不受教。"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尝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皇宋十朝纲要 卷第四 仁宗》 、《宋会要辑稿 后妃一》 

慈圣光献皇后曹氏

枢密使、检校太师兼侍中、赠鲁王彬之孙,尚书虞部员外郎、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秦王玘之女。景祐元年九月,立为皇后。十一月,行册礼。嘉祐八年三月,尊为皇太后。四月,权同听政。治平元年五月,降手书还政。二年十一月,行册礼。四年正月,尊为太皇太后,居庆寿宫。熙宁二年四月,行册礼。元丰二年十月二十日,崩于庆寿宫,年六十二,谥曰慈圣光献。三年三月十日,陪葬永昭陵,祔太庙仁宗室。

人物纪念

元丰二年冬,曹皇后病逝,年六十四岁,与宋仁宗赵祯合葬永昭陵,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11]

人物评价

曾巩:①祖烈鹰扬终食冀,家声泉涌旧兴谯。人伦风化归三世,王室功劳属两朝。长信深严余羽卫,閟宫崇大列宗祧。衣冠藉藉谈遗事,不尽鸿名对永昭。②山河德履孚潜显,江汉仁风被迩遐。已辅乾坤成化育,终符日月继光华。和熹朱寤还威柄,明德犹疏抑外家。欲次徽音难仿佛,空余流恨入哀笳。[12]

脱脱: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7]

艺术形象

江疏影饰演曹皇后江疏影饰演曹皇后(12)

年份

影视版本

演员

剧中名

1986

《包公》

沈建瑾

1994

《东方小故事之赵祯纳谏》

张芝华

2001

《骚东坡》

鲍起静

2002

《火帅》

任丽明

2008

《大宋才子黄庭坚》

王思懿

2012

《苏东坡》

萨日娜

2014

《剑侠》

陈怡真

2020

《清平乐》

江疏影

曹丹姝

2021

《大宋宫词》

顾语涵

曹汝

表格部分参考资料:[13][14][15]

词条图册

年份

影视版本

演员

剧中名

1986

《包公》

沈建瑾

1994

《东方小故事之赵祯纳谏》

张芝华

2001

《骚东坡》

鲍起静

2002

《火帅》

任丽明

2008

《大宋才子黄庭坚》

王思懿

2012

《苏东坡》

萨日娜

2014

《剑侠》

陈怡真

2020

《清平乐》

江疏影

曹丹姝

2021

《大宋宫词》

顾语涵

曹汝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