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遭遇西方

作者 贝淡宁
译者 孔新峰
外文名 EastMeetsWest
ISBN 7542636855、9787542636850
出版日期 2011年12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作  者:(加)贝淡宁

译 者:孔新峰,张言亮

出 版 社:上海三联出版社

ISBN:9787542636850

出版时间:2011-12-01

页  数:313

装  帧:平装

内容简介

贝淡宁的三部政治学著作《东方遭遇西方》、《超越自由民主》和《中国新儒家》,全部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的《超越自由民主》和《中国新儒家》已经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出版。

贝淡宁自称是“左派儒家”,作为一个外国人,他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信奉者,他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核心价值,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平等最优秀的东西和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人权一样具有普世价值,在三部著作中都强调地方性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当今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理想已经失去了市场,中国政治制度的正当性资源还是要在儒家文化中去寻求启发。

《超越自由民主》主要探讨了适宜东亚文化特点的人权、民主和资本主义这三个问题;《中国新儒家》则完全从当代中国政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探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东方遭遇西方》则是以对话的方式,通过一位虚构的美国人“德谟”,与来自香港、新加坡和大陆的三个东亚人展开对民主和人权问题的讨论,使我们看到东亚具有代表性的这三个地区的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贝淡宁的学术研究对推动东西方有关普世价值的对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将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和政治议题的讨论。

作者简介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贝淡宁是第一个在中国内地大学担任政治学和伦理学全职教授的外国人,他是牛津大学的博士,也是当今学术泰斗查尔斯o泰勒的学生,曾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任教。现任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座教授。他能够熟练运用法语、英语和中文进行交流和写作,还可以阅读西班牙语和古代汉语。贝淡宁是当今在东西方学界都广受欢迎的知名学者,是很多中外报刊媒体追踪采访报道的人物。

编辑推荐

《东方遭遇西方》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东方遭遇西方》编辑推荐:贝淡宁是为数不多能驾驭对话体写作的政治理论家之一,他其实是在书中进行哲学对话。《东方遭遇西方》以典范的方式运用对话体这一艰难的文类,就西方自由主义与“亚洲价值观”的政治交遇,以及全球背景下人权的可能意义,提供了很好的教益。

目录

导 言
第一部分 东亚对人权与民主的挑战——东西对话之反思
第1章 迈向一个真正的国际人权制度
1.取舍
1.1.权利vs.发展:一个零和博弈?
1.2.需要特殊对待
2.关于人权的亚洲之音?
2.1.人权:一项西方的发明?
2.2.在东亚增进人权的承诺:各种战略性的考虑
3.一种不同的道德立场?
3.1.对文化的尊重vs.自由主义的中立性
3.2.对西方式权利的合理限制
3.3.新“亚洲”权利:扩展国际认同的权利系列
小结
第2章 民主权利:论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
1.取舍问题
1.1.论合宜的非民主政权的可能性
1.2.民主化的代价
2.民主权利:不同的辩护
2.1.限制国家权力
2.2.民主作为国族构建的手段
2.3.确立民主化的担当者
2.4.儒家民主社会中的国家构建和社会共识
3.民主权利:不同的限制
3.1.民主vs.公民权利
3.2.民主vs.社会经济权利
3.3.民主vs.后代
小结
第二部分 赞成与反对新加坡民主的理由——和李光耀的虚构对话
第3章 自由主义民主适合新加坡吗?
1.以自由和公平的竞争性选举定义的民主
2.(仅仅)通过民主的结果证明其合理性
3.民主与安全
4.民主与公民自由
5.民主与繁荣
小结
第4章 社群主义对威权主义的批评:以新加坡为例
1.社群和民主
2.民主和家庭
3.民主与国家
3.1.新加坡:一个爱国的国家吗?
3.2.威权主义怎样破坏爱国主义
3.3.论新加坡需要爱国主义
小结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的民主
第5章 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一项政治提议
1.限制民主的民粹主义
1.1.论需要为现代社会寻找有能力、有远见的管理者
1.2.尊重知识精英统治的儒家传统
2.选择性提议
2.1.复票制方案
2.2.社团主义式立法会
2.3.士大夫议会
3.提议
3.1.选拔程序
3.2.腐败问题
3.3.普适性问题
3.4.僵局问题
3.5.提议之实现
尾声
参考书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