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腱膜炎

跖腱膜炎

目录导航

疾病简介

跖腱膜是由脚指底部伸延至脚跟的厚纤维组织,它负责在走路中段时支撑着足底的关节、骨骼及肌肉,使蹬起时有一个坚硬的槓杆;此外,跖腱膜亦维持底足弓的正常活动。

跖腱膜是起自跟骨结节向前称扇形分布,止于五个跖骨头及近节趾骨基底的纤维腱性组织。其作用是维持足的纵弓、缓冲震荡的作用。

足底跖腱膜炎,是青壮年足跟痛患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多由职业特点,站立工作时间长,且长年累月缺乏有效休息,致使足底肌肉腱膜“疲劳”而产生劳损,劳损的腱膜由于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而致张力增高,并在腱膜起点处反复摩擦和牵拉,由此发生局部充血肿胀及无菌性炎性渗出的改变,致使组织胺类致痛因子释放,引发疼痛。

足底跖腱膜炎本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及肥胖人群,但近年伴随生活环境和职业的多元化改变,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像王婧这样每天长时间站立工作,足底肌肉腱膜承受过大压力导致足跟痛的患者在门诊很多见。

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骨刺”,也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跟骨长“骨刺”,与颈腰椎及膝关节长“骨刺”的性质一样,都是骨头的退行性改变,“骨刺”本身不会引起疼痛,只有当“骨刺”长期存在,且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此时“骨刺”才成为致病的元凶。

此外,如果足弓结构发育异常,也可以引起足跟痛。足分内、外二个纵弓和一个横弓,内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第一、二、三跖骨组成,外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四、五跖骨组成,内外纵弓的组成中都包括跟骨,可见跟骨是足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位时,跟骨与距骨承担了约50%的体重。由上述解剖学所见,足弓本身的构造是为了人行走时候吸收震荡,如果您有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发育异常情况,更需避免久站、长期走路和减轻体重,适宜穿平底软底鞋,女性更应尽早避免久穿高跟鞋,为足跟减负,防止足跟痛发生。

临床表现

1、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尤其那些年轻时职业穿高跟鞋,突然改为穿平底鞋者。

2、临床上表现为跟下、足心部剧烈疼痛,甚至有涨裂感。清晨第一步下地最为明显,行走一段路程后疼痛缓解;当休息几分钟,再次站立行走时又出现上述症状。跖腱膜炎跖腱膜炎

3、临床检查于跟骨大结节的跖腱膜附着部有明显压痛,尤其是偏内侧压痛明显。

患有跖腱膜炎的人会感到脚跟有刀刺般的痛楚,有时甚至延至内足弓部,通常早上初次着地或久坐之后站立,痛楚会特别厉害。患病初期,痛楚会于热身及活动后减轻,但病情会渐渐恶化至日常生活都感到疼痛。可能会造成跑步人士通过改变跑姿去避免痛楚,包括缩短步幅,不用脚跟而用脚趾先着地,或者是用足底外侧跑等,但这些改变亦可能引起其他的问题如膝关节、髌关节、腰脊或其他足部痛症。

形成原因

1、突然增加体育活动或改变生活方式,或跑跳造成跖腱膜损伤;

2、小腿三头肌(小腿肚)过紧,牵拉跟骨,增加了跖腱膜的张力;

3、步态、走路姿势的改变及身体的不平衡,造成跖腱膜张力增加;

4、足部肌肉力量下降,不能保持足部正常姿态,使跖腱膜异常受力;

5、足部畸形,平足或高弓足等;

6、过度的劳作而没有穿保护足弓的鞋;

7、日常穿用的鞋不符合生理要求;

8、肥胖;

9、怀孕,体重增加、激素变化影响跖腱膜;   

10、长期站立工作。

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冰敷、外贴骨质增生舒宁贴及电疗、手法治疗等几个方面,可以消炎及减轻、治愈痛楚。

(1) 跖腱膜炎初始时,冰敷可以达到很好的消炎镇痛效果。  

(2)中医按摩跟腱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中医针灸针对穴位可改善吸收,缓解疼痛;中医膏药足跟痛安康膏由数十种中草药熬制,药力持久强劲的特点,消炎止痛,消除炎症的功效。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外敷纯中药{跟骨消 痛贴}可以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散淤祛寒,有效消除无菌性炎症,属于目前较理想的有效疗法。   

(4)电疗用以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促进动脉供血、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营养代谢,消退水肿,还可提高肌肉张力,防止或延缓肌肉萎缩过程;节律地刺激神经肌肉,可使肌肉节律性收缩,用以防止由于损伤或炎症造成的肌纤维和肌膜间、肌束之间的粘连,保持肌肉弹性,防止挛缩。此外,电刺激还可促进病损神经纤维的再生。   

(5)推拿等手法治疗可以改善足部关节的活动情况。   

(6)不要剧烈跑跳,多用热水洗脚,平时尽量踮着脚尖走路。

运动治疗

伸展运动:腘绳肌、小腿肌肉、足底筋膜。

强化运动:小腿肌肉、足部内附肌。

加垫鞋垫

使用生命立功能性鞋垫,可以改善足部的随托及避震。

粘膏带扎贴法

可以暂时支持足弓及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

预防

1、休息。

2、穿鞋底厚、鞋垫软、并有一定高度鞋跟(2厘米最合适)的鞋子,不可穿高跟鞋。

3、功能锻炼:做足的蹬踏动作,可以加强跖腱膜的张力,使其抗劳损能力加强,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4、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

5、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的张力,减轻劳损,减轻炎症、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减少跑步量。可以把跑步里数减低25%-75%,尽量减少疾跑及避免跑斜坡。如果痛楚剧烈的话,可能需要完全停止跑步,以游泳、水中跑步或踏单车代替原来的训练。

2.不要吝啬换掉旧鞋。即使品质最好的球鞋也会老化,失去避震作用,例如:当一对鞋走过250至500里后,它的避震功能便会丧失40%,所以不要吝啬换掉旧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