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虚,男,生于1955年4月,福建人,汉族,教授。
1987年1月至1989年7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1986年1月至1986年12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读博士。
1980年8月至1983年8月,在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77年1月至1980年1月,在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2011年7月至今,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所长(创建人)。
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9月至今,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主任。
2002年8月至今,香港中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教授。
2001年3月至2001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副教授。
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美国迈阿密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
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美国迈阿密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副教授。
1997年9月至1998年1月,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艺工程系高级研究员。
1995年7月至1999年7月,加拿大温莎大学工业系统工程系副教授。
1991年7月至1995年6月,加拿大温莎大学工业工程系助理教授。
1989年6月至1991年7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
1987年1月至1989年7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力学研究助理。
1987年5月至1987年7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系电脑程序设计师。
1986年1月至1986年12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机械工程系研究助理。
1986年8月至1986年12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退伍军人医院动物研究中心电脑程序设计师。
1983年8月至1985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副讲师。
1980年1月至1980年8月,广州冶金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师。
2012年香港工程师学会Fellow
2012年国际制造工程师协会Fellow
2012年鹏城学者
2011年广东领军人才
2010年香港铸造业协会高级顾问
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2009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Fellow
研究生教学
(1)2001年以来,为研究生主讲《工程与优化》、《工程工业设计》、《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机器人学》、《制造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概率与统计》、《工程统计学》、《机械制造工艺》、《运筹学》等17门课程;
(2)培养毕业硕士生31名;培养毕业博士生1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47名。
本科教学
(1)1999年以来,为本科生主讲《工程设计与优化》、《测量和仪器仪表》、《时序和现代谱分析》、《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机械》、《自动检验》等7门课程;
(2)培养本科生毕业生79人。
精密工程与精密制造;可再生能源、能源捕获、能源储存;生产制造过程:金属成型、金属切割机塑料成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生产制造过程的在线监控(On-linemonitoring)、诊断(diagnostics)和控制(Control)。
获政府及各商业机构的研发经费迄今已超过九千六百万港元。已在国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三百二十多篇,出版图书(章节)十六本,获得专利四十余项。此外,任专业期刊“Journal of Nano Energy and Power Research”、“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inematics,Dynamics and Control of High-Performance Machine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的编委,“控制理论与应用”、“CAD及应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和“J. of Machine Design and Mechanism”的副主编。担任第二届微加工工程国际论坛和第二届亚洲机电学国际论坛主席。
会议名称 | 报告题目 | 地点 |
2012年第二届工程与技术创新国际会议 | TheNewMetalFormingMachinesandProcesses | 台湾高雄 |
2012年第二届纳米操作制造与测量国际会议 | SuperEyes–Micro-LensArrayandItsApplications | 陕西西安 |
2012年先进技术与,制造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 TheNewMetalFormingMachinesandProcesses | 山西太原 |
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电子工程,分会年会 | 香港机械工程教育与一种新教学方法的探讨 | 广东珠海 |
2011年亚洲精密工程协会年会 | TheArtandScienceofMechanicalWatchandClock | 香港 |
第九届全国机构与机械学年会 | 十年来中国与美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比较与反思 | 陕西西安 |
2011年信息与控制技术会议 | ConditionMonitoringandFaultDiagnosisMethods | 香港 |
第三届未来,信息技术与管理,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 TheScienceandArtofConditionMonitoringandFaultDiagnosisinManufacturing | 江苏常州 |
2009年全国,测量技术,论坛 | 香港自动化工程教育与一种新教学方法的探讨 | 天津 |
2009年第六届表面界面科学工程国际会议 | LotusWater–ANewTechnologyforDesalination | 甘肃兰州 |
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协会第4届机械工程分会年会 | 香港机械工程教育与一种新教学方法的探讨 | 江苏南京 |
2008年第三届IEEE纳米微米工程及分子系统 | NEMSandMechanicalWatches | 海南三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