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根据A-B-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 (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及的颁奖机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以及位于奥斯陆的、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和平奖),瑞典科学院还监督经济学的颁奖事宜。 为实行遗嘱的条款而设立的诺贝尔基金会,是基金的合法所有人和实际的管理者,并为颁奖机构的联合管理机构,但不参与奖的审议或决定,其审议完全由上述4个机构负责。每项奖包括一枚金质奖章、一张奖状和一笔奖金;奖金数字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经济学奖的授予方式和货币价值与此相同。
评选获奖人的工作是在颁奖的上一年的初秋开始的,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照诺贝尔奖章程提出候选人的机构发出请柬。评选的基础是专业能力和国际名望;自己提名者无入选资格。候选人的提名必须在决定奖项那一年的2月1日前以书面通知有关的委员会。
从每年2月1日起,6个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一个奖项--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必要时委员会可邀请任何国家的有关专家参与评选,在9-10月初这段时间内,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颁奖机构;只是在少有的情况下,才把问题搁置起来,颁奖单位必须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后决定。委员会的推荐,通常是要遵循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都是秘密进行的。奖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例外,也可以授予机构。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评出的奖,却可在死后授予,如D-哈马舍尔德的1961年和平奖和E-A-卡尔弗尔特的1931年文学奖。奖一经评定,即不能因有反对意见而予以推翻。对于某一候选人的官方支持,无论是外交上的或政治上的,均与评奖无关,因为该颁奖机构是与国家无关的。
2009年诺贝尔各奖项揭晓具体时间
·生理学或医学奖:格林尼治时间5日9时30分(北京时间5日17时30分)
·物理学奖:格林尼治时间6日9时45分(北京时间6日17时45分);
·化学奖:格林尼治时间7日9时45分(北京时间7日17时45分)
·文学奖:格林尼治时间8日11时(北京时间8日19时)
·和平奖:格林尼治时间9日9时(北京时间9日17时)
·经济学奖:格林尼治时间12日11时(北京时间12日19时)。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12日下午7时,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奥利姆·E·威廉森,以表彰他们对经济管理行为的卓越分析,尤其是奥斯特罗姆对公共经济管理行为的贡献和威廉森对公司治理边界行为的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NobelEconomicsPrize)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BankofSwedenPrizeinEconomicSciencesinMemoryofAlfred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
与2008年相同,2009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按照传统,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依然将在2009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一天举行。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资料:
奥利弗·威廉姆森简介
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1932.9.27— ) “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被誉为重新发现“高斯定理(又译科斯)”的人,至少是由于他的宣传功劳,才使高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威廉姆森对这一新分支的命名。当代所谓的新制度经济学,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以凡勃仑、康芒斯、加尔布雷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它是以制度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因此能被当代主流经济学派所接纳的新领域。此分支的启蒙者高斯本人荣获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继他之后;道格拉斯·诺思也戴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不仅肯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地位,而且显示了当代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强大生命力。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简介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印第安那大学政治学系阿瑟·本特利讲座教授,该校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共同所长,制度、人口与环境变迁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她对制度分析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可持续发展、公共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因而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她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中西部政治学会、公共选择学会、国际共有财产研究学会等组织的会长,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和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著名的弗兰克·塞德曼政治经济学奖和约翰·斯凯特政治学奖,并被密歇根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荷兰社会研究院等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她曾任或现任众多杂志的编委,包括美国政治学评论》、《美国政治学杂志》、《理论政治学杂志》、《制度经济学杂志》、《社会科学季刊》等。她著述甚丰,其重要著作《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已被译成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希腊文、中文等多种文字。
3名美国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 H. 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
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名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向我们展示,解决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他们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于细胞的理解的深度,阐明了疾病机制,有助于未来新治疗方法的发展。
揭开染色体秘密有助于发现人类衰老之谜
生老病死,这或许是人类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但其中却蕴藏了无数的奥秘。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3名获奖者所做研究“解决了生物学一个长期存在的重大问题”。
华人高锟及两名美科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2009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将分享2009年物理学奖另一半奖金。
高锟获奖感言:深感荣幸和惊喜
有“光纤之父”之称的著名华裔学者高锟对于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和惊喜。高锟表示:“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诺贝尔奖鲜有表彰应用科学的成就,故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他还表示,过去四十年,光纤大大促进了资讯世界的发展及进步,也有赖光纤的出现,这个喜讯已于瞬间传到千里之外。
2009诺奖得主高锟:我传记第一章就写太太
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高锟告诉记者:“我的传记第一个章节就是写我和太太结婚的情形”。
一九八一年,经过高锟的不懈努力,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从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纤细的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模式。
英美以三位科学家分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英国科学家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3人共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中约纳特是自1964年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他们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三位科学家因核糖体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基于核糖体研究的有关成果,可以很容易理解,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菌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人们正是利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核糖体从而治疗疾病的。评委会说,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
第四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科学家
以色列女生物学家阿达·尤纳斯与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共享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她之前,诺贝尔化学奖只有3名女性得奖人,而且从1964年英国女生物化学家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获得该奖项之后,就再无女性上榜。阿达·尤纳斯在2008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以色列人。获奖者简介: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有美国国籍。拉马克里希南1971年在印度巴罗达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1978年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获生物学研究生学位,1978年至1982年在耶鲁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82年至1999年曾先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等工作,1999年至今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
施泰茨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966年在哈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67年至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1970年至今在耶鲁大学工作。
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在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目前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工作。约纳特曾因细菌抗药性方面的研究于2008年获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德国女作家赫塔-缪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8日揭晓,56岁的德国作家赫塔-缪勒获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赫塔-缪勒1953年出生在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少数民族家庭,1987年她与丈夫迁居德国。缪勒是历史上第12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进入21世纪后的第3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德国女作家独揽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独特力量
在宣布缪勒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常任秘书长彼得·恩格伦德对此进行了解释。“我认为她的作品总隐藏有一股难以置信的力量,她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恩格伦德说,“即使你只读了一半,你也会立刻知道这是赫塔·缪勒的作品。”读缪勒的作品能感觉到她有故事要讲述,这源于她自己作为罗马尼亚少数民族的成长背景,也来自于她对国家、对家庭的审视。
西方独霸文学奖 诺贝尔奖评委也不满
这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又是欧洲人,但是就连欧洲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在文学家结果公布前夕,评委之一的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长彼得·恩格伦德表示,评审小组在评选得主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这导致自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94年获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几乎都由欧洲人拿下。
赫塔·穆勒个人简介
赫塔·穆勒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是德国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她来自一个讲德语的罗马尼亚少数民族家庭,父亲在二战期间在德国党卫军中服役。1945年以后,罗马尼亚共产党把她的母亲驱逐去了苏联劳改营。 她曾在提米索拉大学修读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1976年,穆勒开始在一家工程公司担任翻译,由于她拒绝和国家安全部门合作,1979年失去工作。随后,她通过在幼稚园教书以及做德语家教谋生。穆勒嫁给了另一位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纳,1987年,穆勒与她的丈夫离开德国,在随后的日子里,她获得德国以及海外诸多项目资助。如今她居住在柏林。穆勒于1995年荣膺德国写作与诗歌学会成员,以及其他一些荣誉。1997年她退出德国笔会(她曾加入民主德国分会)。
赫塔·穆勒作品介绍
赫塔·穆勒的作品描绘了罗马尼亚下层人民的凄惨生活,处女作1982年在罗马尼亚用德语出版,并成为禁书,一时引起广泛争议。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中文译本有《风中绿李》(台湾,时报出版,1999)。 尽管穆勒20多年前就离开了罗马尼亚,然而她之前的生活经历应该说是巨大的写作财富。她的诗作也好,小说也罢,都较多着墨于集权统治和社会底层的现状。《约会》,关于一个在集权统治下服装厂工作的女工,把小纸条放在来自意大利男人的西装里,写着“娶我吧”。她的另一本作品,英译为《护照》,讲的是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村落里,一个乡下人移民西德的故事。穆勒的新作8月出版,这次她的视角移至一个去乌克兰工地的17岁男孩身上。法兰克福评论如是说,“光怪陆离的,移动的以及谦逊的小说,也许是这个秋天最不可错过的作品。”“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生活便是在罗马尼亚集权统治下的那段经历。德国的生活非常简单,就在几百公里开外,就是我那些过去的经历,”穆勒曾经说“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打包了自己的过去,并且意识到集权统治在德国仍旧是一个尖锐的话题。”
皮特安顿供职于独立出版商Serpent's Tail,他曾翻译并出版了穆勒的作品。他说自己看到穆勒获奖的消息是“绝对感动”,他说“真是棒极了,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发对人了,终于开始关注那些无与伦比的,但是往往被忽略的作家。对我们来说,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还未声名大噪的作家。”他还说,“在罗马尼亚,她是德国裔的少数名族,并且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她撰写的那些非同一般的生活。但是这不仅仅是政治讽喻的写作,这些作品充满诗意且圆融一体。穆勒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获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2009年10月9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
诺贝尔委员会说,授予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是为了表彰他为加强“国际外交和人民之间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奥巴马1961年8月生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加利福尼亚州西方学院学习,后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1983年毕业。1997年,奥巴马进入政坛,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并连续担任8年。2008年11月4日,他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
出生:只见过一面的黑人父亲+影响终身的白人母亲 |
奥巴马的父亲生于非洲肯尼亚一个牧民家庭。老奥巴马于1960年去美国夏威夷读书,与奥巴马的白人母亲结合,1961年8月4日奥巴马出生。 奥巴马一生只和已于1983年离世的父亲见过一次面,其他的时间他都是由母亲和外祖父母抚养的。奥巴马曾在自传中写道:“在我的生命中,母亲是独一无二的永恒。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源于我的母亲。”在一次父亲节演讲中,奥巴马再次谈到自己的单身母亲,称“她一直努力维持家庭生计,别的孩子有的她也会满足我们,扮演着 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 实际上,奥巴马的出生环境更像是一个“联合国”,他跟随母亲去过印尼,他的兄妹或亲属来自各种族裔和国家。很多人会拿奥巴马与40年前的马丁·路德·金相比,如果说金的梦想是为黑人追求与白人同等的权利,那么奥巴马反复强调的梦想则是各种族的人不分肤色,亲如一家——正是他的家庭给了他这样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