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南门内东侧,金大定(1161~1189)年间建。华塔由毗连5塔组成,皆砖建。中央主塔最大,为楼阁式八角3层,每层间各有斗拱支承的腰檐和平座。底层四正面砌圆拱门通入塔内回廊和塔心室,四斜面毗连小塔。第2层以壁柱每面分作3间,四正面当心间为方门,余2间及四斜面各间都是假窗。第3层骤然收小,各面只1间,南向正面为门,其余三正面为假门,四斜面为假窗。再上是圆锥状的巨大塔顶,下部宽度同第3层,轮廓微凸,表面依八面八角的对位关系以砖心泥塑塑出莲瓣、单层小方塔及狮、象等,各莲瓣和小塔上下相错。锥顶以斗拱支承的八角伞形屋顶结束,顶尖已佚,通高40.5米。四隅小塔平面为长六角形,单层亭式。向外一面有圆拱门进入内部,再以过道和主塔回廊相连。这种5塔组合的方式与金刚宝座塔形制相近,而其浮塑莲瓣和小塔的圆锥状塔顶,有的研究者认为是象征《华严经》所描述的"莲华藏世界"。与此塔顶相类的塔还有多处,如敦煌成城湾土塔(北宋)、河北丰润车轴山寿峰寺塔(辽)、北京长辛店镇岗塔(金)等,都可名之为华塔。称得上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据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记载,广惠寺花塔始建于唐德宗年间(公元785-805年),后人根据它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南宋正隆六年(1161年)的墨迹推断,现存塔应为辽金时期遗物。到了清代后期,寺院已经废弃,但花塔却保留下来,1961年它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