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

蹦床

目录导航

项目历史

蹦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北美的科曼契 印第安人,而在中国马戏团的杂技演员使用类似的蹦床至少也有200年的历史。蹦床蹦床(3)

现代弹性蹦床的开创者是法国杂技演员特朗波兰(Du Trampolin),他用麻绳编制成保护网,以加强“空中秋千飞人”的安全,并利用网的弹性将演员抛入空中,完成各种动作。20世纪30年代,美国跳水冠军尼森(George Nissen)制作出类似于当今的蹦床,用来帮助自己的跳水与翻转训练,后来创办了“尼森蹦床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利用蹦床训练飞行员和领航员的定位技能,取得良好效果,以后逐渐成为一项运动,在美国的中学、大学广泛开展。

194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举行首届全国蹦床表演赛。

1948年,美国举行了第届蹦床锦标赛,至此,蹦床才被列入正式比赛中。之后,瑞士人科特·贝切勒和英国人泰德·布雷克率先将蹦床传入欧洲。

1958年,英国开始举行全英蹦床锦标赛。

1964年,国际蹦床联合会在瑞士成立,同年举行了首届世界蹦床锦标赛。

1969年,法国巴黎举行了首届欧洲蹦床锦标赛。

1997年,国际奥委会第106次会议将蹦床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98年,国际蹦床联合会解体。此后,蹦床项目由国际体操联合会管理。8月,中国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在我国开展蹦床运动的通知》,并决定从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开始,增设蹦床项目的比赛。

1998年11月,中国举行了首届全国蹦床冠军赛,以后每年都举行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全国青少年赛。

1999年,国际蹦床联合会成为国际体操联合的一个协会,并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女个人两个项目,每个项目1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2000年,悉尼奥运会将蹦床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女个人两个项目,每个项目1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2002年,中国国家蹦床队成立。

比赛项目

目前世界蹦床锦标赛设立了男单、男双、男团,女单、女双、女团6个项目。奥运会蹦床设网上男、女个人两枚金牌。

网上

借助弹力床的弹力将人体弹向空中,在空中做各种体操动作和 翻筋斗的竞技运动。分男女单人、男子双人。女子双人和团体等项目,有规定和自选各十个动作,根据动作的编排、难度和完成动作的质量评分。

单跳

比赛是在一条铺上厚毯的木质窄长专用跑道上完成的。在这条跑道上,运动员要连续完成一整套高难技术动作,包括前空翻、 后空翻、侧空翻、前空翻接侧空翻、后空翻接侧空翻等,最后落在跑道尽头的垫子上。按照规定,整套动作应由8个以内的单个动作构成,最后必须以空翻动作结束。

个人比赛

蹦床个人比赛包括3套动作,每套由10个动作组成。预赛中运动员完成2套动作。第一套动作包含特殊要求,包括两类动作:即不受规则限制的动作和符合规则中特殊要求的动作。成套动作编排的顺序由运动员自行决定。第二套动作为自选动作,其计分是以完成情况得分加上动作难度分值作为一套动作的总分。预赛成绩排名前8名的运动员进入决赛。决赛中运动员只比1套自选动作,其计分方法与预赛相同。出场顺序按预赛成绩的相反顺序出场.即得分低的先出场。比赛不允许出现并列的情况,如遇分数相同,则按照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分出名次。蹦床个人比赛蹦床个人比赛

团体比赛

每场比赛每队至少3名运动员,至多4名运动员。参赛队的每个运动员在预赛中完成2套动作,在决赛中完成1套动作。团体得分是每轮比赛中各队3个最高得分的总和。蹦床团体比赛蹦床团体比赛

同步比赛

每对同步选手由2名女运动员或2名男运动员组成。每个运动员只允许参加一对双人同步配对的比赛。同步比赛也包括预赛和决赛。双人同步比赛配对的2名运动员,动作开始时必须面向同一方,并且同时做相同的动作,但空翻的方向可以不同。

比赛规则

动作要求

在蹦床比赛时,运动员须要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蹦床项目中,一位选手需要做出3套不同的动作,每套由10个动作组成。第一套动作为规定动作套路,当中只计算其中两个动作的“ 难度分”,第二及第三套动作为自选动作套路。

蹦床蹦床  一套蹦床动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动作的高飘,动作之间富有节奏的连接和变换,包含双脚起跳、背弹、腹弹、坐弹动作,全套动作中间没有停顿和中间跳。一套蹦床动作应由各种向前、向后的空翻转体或非转体的空翻动作组成。运动员全套动作应表现出优美的身体姿势、正确的动作技术、理想的高度和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

评分标准

裁判长发出信号后,运动员必须在1分钟内开始做第一个动作,否则要扣分。运动员做动作时,除分腿跳动作外,其它动作都要求两脚和双腿并拢,脚尖绷直。根据动作要求,身体姿态可采用团身、屈体或直体。一套动作中不能有重复动作, 否则,重复的动作不计算难度。预赛第一套动作中出现重复的动作,每重复一次,扣1.0分。

裁判员只对在网上完成的动作进行评分。比赛中出现中断情况,中断后的动作不予评分。整套动作结束时,运动员双脚必须有控制地落在网上,并保持上体正直的姿势结束,否则按规则扣分。

共有三种类型的评分,D型分表示一个成套动作总的难度分值,E型分表示技术裁判对一套动作打出的技术分,S型分表示同步分。

每个动作的难度值,按其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来计算。

每个1/4周空翻(90°)得0.1分;

完成1周空翻(360°)得0.5分;

完成2周空翻(720°)得1.0分;

完成3周空翻(1080°)得1.6分;

完成4周空翻(1440°)得2.2分;

每个1/2转体(180°)得0.1分。 

侧空翻和没有转体或翻转的动作,没有难度价值。对于既有翻转又有转体的动作,翻转和转体的难度价值相加为该动作的难度价值。不带转体的单周空翻(360°-630°),若以直体或屈体姿势完成,则有0.1分的加分(720°或以上)。2周或2周以上的多周转体或不转体空翻,若以直体或屈体姿势完成,每周空翻有0.1的加分。 

在个人比赛中,去掉5名技术裁判打分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剩余3个中间分数的总和即为运动员该套动作的技术分;运动员一套动作的得分等于难度分加技术分。在双人同步比赛中,去掉4名技术裁判员打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剩余2个中间分之和即为技术分;将技术分、同步分与难度分相加即为运动员整套动作的总分。

裁判员以0.1分为单位进行评分。 裁判长负责决定最后得分的有效性。

比赛中,由于动作姿势欠佳,每个动作扣0.1~0.5分;

单手或双手触网,扣0.4分;

双膝或双手和双膝触网、坐网、趴或后躺触网,扣0.6分;

触及弹簧、护垫、蹦床框架或 安全台部位,扣0.6分;

落或摔倒在弹簧、垫子、蹦床框架或安全台、保护垫上,扣0.8分;

落或摔倒弹出蹦床,扣1.0分;

比赛中保护人员或教练员与运动员讲话或给予暗示,每次扣0.3分;

在一套动作中,每出现一次中间(直体)跳,扣1.0分;附加动作扣1.0分;

超过规定时间扣0.1~0.3分。

相关术语

阿道尔夫前空翻:运动员在蹦床上做三周半转体的前空翻动作。

后空翻:后空翻动作。

平衡:运动员保持不同定形的技巧动作。

前空翻:前空翻,转体180度。

猫跳:体操运动员一脚离地,抬起一膝,然后再到另外一脚的跳跃动作。

动作编排:体操运动员的规定动作构成。

规定动作:预先设计好的动作,即要求所有体操运动员必须做的特别动作。

难度系数:对特定动作难度的等级测量,在评委对动作执行评完分后算入总成绩。

跳下:运动员在完成规定动作后,一般最后做一个难度高的转身或空翻动作离开器械。

元素:具有被认可的表演和技术价值的单独动作。

屈体:任何一个可以把身体各部位紧靠在一起的动作。

转体加空翻:空翻两周、转体一周。

自选动作:出体操运动员自己选择的动作运动员通常使用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以此展示他们最精湛的技巧。

空翻四周加转体:任何带转体的空翻四周。

伦道夫前空翻:前空翻一周,转体两周半,也称为“Randy”。

套路:在体操器械上,运动员应展示所有范围内的技巧动作组合或规定姿势。

鲁道夫前空翻:包括一个半转体的前空翻动作,也称为“Rudy”。

安全规则

比赛时必须安排至少8名有经验的安全员(每侧2名),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场地要求

标准的蹦床边框由金属制成,框架长5.05米、宽2.91米、高1.15米,网长4.26米、宽2.130米,弹簧118个。床面由尼龙或其他相近的材料制成,床面的厚度仅为6毫米。 蹦床场地蹦床场地

蹦床的两边分别有一张大而厚的垫子,是为选手着地做准备的。网中有一个跳跃区,用红线标出,面积为2米×1米。比赛馆内的高度必须至少达到8米。蹦床纵向两边的地板上覆盖有符合标准的保护垫,横向两端必须使用落地垫的安全台。

着装要求

男运动员身着无袖体操服和单色体操长裤,脚穿蹦床鞋或与体操裤同色的袜子或白色袜子;女运动员身穿有袖或无袖贴身体操服,穿紧身袜裤或全身连体体操服,脚穿体操鞋或白袜子;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覆盖脸部或头部,也不允许运动员戴珠宝首饰及手表;每位参赛者可以有1名教练员上场保护;任何情况下,在网的四周不得超过4名保护者。

动作规范

整套动作

在比赛中如果运动员明显受到干扰(器械及外界干扰等客观原因),裁判长可允许该运动员重做。但因运动员自身着装原因中断比赛,不能视为构成器械干扰的范畴。观众的吵闹声、欢呼声、鼓掌及同类性质的情况不构成干扰。在预赛第一套动作中已经计算难度值的动作不允许出现在第二套动作中,否则在计算第二套动作难度值时不承认这些动作的难度值。但在决赛中可以使用第一套和第二套动作中的所有动作。

技术标准

除分腿跳动作外,其他动作都要求两脚和双腿并拢,脚尖绷直。根据动作的要求,可以用团身、屈体或直体姿势完成。除多周旋空翻在转体阶段可以降低对身体姿势的要求外,其他在做团身和屈体动作时大腿应紧靠上体;在做团身动作时双手应抱在腿的膝关节以下的小腿部位。两臂伸直,尽可能紧靠身体。对身体姿势的最低要求是:直体姿势时上半身和大腿的夹角必须大于135°,躯体姿势时上半身和大腿的夹角必须小于或等于135°,大腿和小腿的夹角必须大于135°;团身姿势时上半身和大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35°,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35°。

动作重复

一套动作中不允许重复同样的动作,否则,重复的动作不计入难度。若运动员在预赛第一套动作中出现重复的动作,每重复一次将被每位技术裁判扣1.0分。空翻周数相同,但采用的身体姿势(团身、屈体和直体)不同,视为不同的动作。不算重复。但团身和半团身的姿势视为同一种姿势。多周空翻(大于或等于630°)的转体度数与翻转周数相同,如果转体在动作空翻的不同阶段,则认为是不同的动作,不算动作重复。

动作中断

运动员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即被认定为动作中断:两脚明显没有同时着网;着网后没有利用网的弹性,立即做下一个动作;成套动作中出现垂直跳;用双脚、坐弹、腹弹或背弹之外的其他方式着网;做了一个不完整的动作;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网以外的其他部分;触及保护者或保护垫;由于不安全因素而离开蹦床;在双人同步比赛中,两人做了不同的动作,或一人做的动作比另一人快半个动作的速度;在规定动作的比赛中,没有按规定的动作完成或没有按比赛卡上登记的动作顺序完成。对于比赛中出现中断的那个动作,裁判不予评分。

动作结束

整套动作的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运动员应直立站好且至少停止3秒钟。否则算作动作落地不稳。在个人比赛中,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允许运动员利用网的弹性再做一个垂直跳。在双人比赛中,可做可不做,但两人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将由同步裁判扣0.2分。如果运动员完成的动作超过10个,则扣1.0分。

时间规定

运动员上网比赛前至多有30秒时间在比赛器械上做准备活动,如果超过限制时间,裁判长从该套动作中扣0.3分。裁判长发出信号后,运动员必须在60秒内开始做第一个动作,否则每个技术裁判将根据超时情况扣0.1-0.3分。但由于器材或其他客观原因超时不扣分。

重要赛事

世界

奥运会蹦床比赛:每四年举办一次。

世界蹦床锦标赛: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办的世界最高水平的蹦床赛事,除了奥运年外,每年举办一届。

亚洲

亚运会蹦床比赛:每四年举办一次。

中国

全国蹦床锦标赛和全国蹦床冠军赛是中国成年最高水平、最高规格的比赛,是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国际重大比赛的选拔赛,以上两项比赛的参赛人员为男、女15岁以上的高水平蹦床运动员。 

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和全国U系列青、少年蹦床锦标赛是中国青年、少年最高水平、最高规格的比赛,是青奥会、世青赛、亚青赛等国际重大比赛的选拔赛。

相关机构

国际体操联合会:该联合会于1881年成立,总部设在瑞士。主要活动有组织4年一届的奥运会体操赛和世界杯体操赛,两年一届的世界体操锦标赛。 

亚洲体操联合会:也称亚洲体操联盟,成立于1964年,总部设在日本东京,正式举办的比赛是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 

中国体操协会:1954年成立,中国体操协会参与举办国际及全国性体操比赛活动。

代表人物

俄罗斯

伊琳娜·卡拉瓦耶娃,俄罗斯蹦床运动员。伊琳娜·卡拉瓦耶娃曾夺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金牌,并曾连续夺得过3届世锦赛女单冠军,八次成为世界冠军。

中国

黄珊汕,中国蹦床运动员。黄珊汕曾在2003年10月世界蹦床锦标赛上以预赛第三身份进入决赛,为中国蹦床队实现了历史突破,成为首位进入世界蹦床锦标赛决赛的中国选手。

陆春龙:中国蹦床运动员。陆春龙曾夺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蹦床男子个人金牌,这也是中国在男子蹦床项目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中国现状

蹦床蹦床中国的蹦床运动起步较晚,于1997年才被“ 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在2002年成立蹦床国家队。由于有良好的体操竞技基础,蹦床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2003年第一次参加 世界锦标赛中国队就取得女子团体亚军。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蹦床运动员 黄珊汕夺得了一枚个人铜牌。并于2005年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中获得男女子网上团体冠军。但在奥运会的预赛中,她在自选动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无缘决赛。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蹦床运动终于迎来丰收。北京时间8月18日晚21时,在国家体育馆结束的奥运女子蹦床决赛中,预赛第一的20岁的中国小将 何雯娜以55.950分为中国蹦床队夺得金牌。次日21时,中国选手 陆春龙以41.00分夺金, 董栋同时以40.60获铜牌  。

2012年伦敦奥运会,董栋再夺男子蹦床冠军  。陆春龙获得铜牌。

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女子蹦床决赛中,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李丹获得季军,何雯娜最终排名第四。加拿大人麦克伦南成为首位卫冕成功的冠军,亚军是英国选手佩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