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5)秦淮区是南京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于长干里筑越城,为金陵建城之始,长干里是人口密集之地。秦淮区境属金陵邑,后秦代改称秣陵,六朝改称建业、建康,六朝宫城在今朝天宫、内桥四象桥以北一带,而衙署在宫城门外朱雀航(今镇淮桥)附近。
六朝时期,白石山为战略要地。据《禹贡》、《尔雅》记载:唐、虞、夏、商属古扬州。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周朝至春秋时属吴国。战国时期,先属越国,后属楚国金陵邑。
秦汉时期,属会稽郡、鄣郡、丹杨郡。汉末,孙权割据江东,于吴黄龙元年(229)称帝,以南京为都,称建业,属丹杨郡,白下区隶属建业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金陵县,筑城于白石山下的白下村(在今南京金川门外)。武德九年(626),更金陵县为白下县。唐代,州∙县名称变化频繁。白下区,先后隶属归化、金陵、安业、白下、江宁、上元各县。五代十国时期,吴王杨隆演天佑十四年(917)分上元另置江宁县。
明代,南京地区称应天府,白下区仍属上元县管辖。清代,南京地区复称江宁府,白下区仍属上元县。
民国元年(1912)1月1日,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先名南京府,废上元、江宁县。民国2年又废南京府,南京地区称江宁县,白下区属江宁县管辖。民国16年设南京特别市,后又改称南京市。白下区属南京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南京市第二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将第二区人民政府改名为南京市白下区人民委员会。自此,原第二区定名为白下区。同年定名今秦淮区1966年8月,改称遵义区。1973年12月恢复秦淮区原名。
唐代重置江宁县后,上元、江宁两县同城而治,秦淮区境亦在其辖,清代中叶,区境全入江宁县。
民国时期经过几次调整,至1927年,南京实行区划,区境在二区、三区、四区范围内。
民国20年(1931年)3月,南京市政府划全市为21个区。
秦淮区(5)1933年,南京市政府划全市21个区合并为八个区,白下区为第二区。第二区范围东至逸仙桥、复成桥、大中桥一线,以青溪故道和第一区交界;南至大中桥、淮清桥、四象桥、内桥一线,以内秦淮河和第三区交界;西至中山南路与第四区相接;北至中山东路与第一区毗邻。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汪伪政权将南京划分四个区,白下区地域属第一区。
抗战胜利后,1945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白下区地域恢复为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下区仍为第二区。
1950年6月,市人民政府重新划区,秦淮区称第三区,区域以旧四区为基础,增加旧三区之大部分及十一区一部分。白下区称第二区,原一区的大光路、光华门、御道街地区和原三区的砂珠巷、承恩里、慧园街地区划归二区,第二区面积为8.28平方公里。当时第二区东至中山门古城墙,同今栖霞区接壤;南至建康路、通济门一线,隔秦淮河与今秦淮区、雨花台区相邻;西至中山南路、马巷一线,与今建邺区相望;北至中山东路与今玄武区接界。
1955年8月,第二区定名为白下区,第三区定名为秦淮区。
1960年8月,雨花台区的板桥公社划归白下区管辖。
1962年8月,板桥公社复归雨花台区。
1966年8月,秦淮区改称遵义区,1973年12月恢复秦淮区原名。
1979年至1982年初,原雨花台区所属的象房新村、友谊村、通济门大街划归白下区,南部地域延伸至中和桥,白下区面积扩大到8.732平方公里。
1995年,将雨花台区红花镇和大校场机场用地范围,划归秦淮区管辖。
2002年底,秦淮区辖7个街道:夫子庙街道、饮虹园街道、双塘街道、钓鱼台街道、中华门街道、秦虹街道、红花街道。至2003年,白下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
2013年2月,原秦淮区、白下区合并,成立新的秦淮区,新秦淮区政府驻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截至2021年,秦淮区下辖12个街道、1个风光带、1个园区、1个发展服务、1个街区。[8]
12个街道:秦虹街道、夫子庙街道、红花街道、双塘街道、中华门街道、五老村街道、洪武路街道、大光路街道、瑞金路街道、月牙湖街道、光华路街道、朝天宫街道。
1个风光带: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1个园区:高新园区。
1个发展服务:新城发展服务。
1个街区:新街口商务商贸街区。[8]
街道名称 | 街道驻地 | 面积 (k㎡) | 人口 (万) | 下辖社区、村委会 |
---|---|---|---|---|
秦虹街道 | 宏光路118号 | 1.96 | 7.5 | 中牌楼、康居里、乔虹苑、集虹苑、武定新村、旭光里、岗虹苑、扇骨里、枫丹白露、怡謦花园 |
夫子庙街道 | 莲子营8号 | 2.94 | 8.0 | 莲子营、东水关、乌衣巷、三条营、金陵路、夫子庙、小西湖、饮虹园、江宁路、转龙巷、中营 |
红花街道 | 大明路,6号 | 13.16 | 3.7 | 九龙新寓、双桥新村、响水桥、龙苑新寓、阳光里、风光里、龙翔雅苑、春天家园、曙光里、汇幸苑、七桥村、红花村、夹岗村、翁家营村、果园村、广洋村 |
双塘街道 | 中华路302号 | 2.47 | 8.6 | 五福街,太平苑,来凤,街,玉带园,弓箭坊,凤游寺,胭脂巷,实辉巷,磨盘街,高岗里 |
中华门街道 | 雨花路97号 | 2.5 | 4.1 | 雨花路,西街,下码头,开源,雨花村,路子铺 |
五老村,街道 | 长白街,413号 | 0.71 | 4.0 | 新街口,商业步行街,淮海路,五老村,三条巷,树德里 |
洪武路,街道 | 小,火瓦巷,48村,24号 | 1.15 | 4.7 | 火瓦巷、武学园、龙王庙、申家巷、棉鞋营、马府街、建康新村、致和街、王府南园、王府园 |
大光路街道 | 大光里08幢 | 2.48 | 5.6 | 尚书村、大阳沟、大光路、蓝旗新村、光华园、象房新村[9] |
瑞金路街道 | 瑞金北村,50幢 | 2.72 | 7.3 | 瑞金北村,西华东村,标营,中山门,南航,瑞金新村,明故宫,苑 |
月牙湖街道 | 苜蓿园,西6号 | 1.87 | 1.6 | 卫桥南航,梅花山庄,月牙湖,二十八所,富丽山庄,苜蓿园,富康,金泰,石门坎 |
光华路街道 | 天堂村,147号 | 13.33 | 2.6 | 海福巷、四方新村、庆华、戎苑、银龙花园、银龙南苑、高桥、银龙翠苑、银龙东苑、紫金 |
朝天宫,街道 | 大香炉34号 | 1.34 | 4.7 | 陶李王巷、评事街、绒庄新村、汉西门、俞家巷、秣陵路、冶山道院、张府园、止马营、七家湾、安品街 |
街道名称 | 街道驻地 | 面积 (k㎡) | 人口 (万) | 下辖社区、村委会 |
---|---|---|---|---|
秦虹街道 | 宏光路118号 | 1.96 | 7.5 | 中牌楼、康居里、乔虹苑、集虹苑、武定新村、旭光里、岗虹苑、扇骨里、枫丹白露、怡謦花园 |
夫子庙街道 | 莲子营8号 | 2.94 | 8.0 | 莲子营、东水关、乌衣巷、三条营、金陵路、夫子庙、小西湖、饮虹园、江宁路、转龙巷、中营 |
红花街道 | 大明路,6号 | 13.16 | 3.7 | 九龙新寓、双桥新村、响水桥、龙苑新寓、阳光里、风光里、龙翔雅苑、春天家园、曙光里、汇幸苑、七桥村、红花村、夹岗村、翁家营村、果园村、广洋村 |
双塘街道 | 中华路302号 | 2.47 | 8.6 | 五福街,太平苑,来凤,街,玉带园,弓箭坊,凤游寺,胭脂巷,实辉巷,磨盘街,高岗里 |
中华门街道 | 雨花路97号 | 2.5 | 4.1 | 雨花路,西街,下码头,开源,雨花村,路子铺 |
五老村,街道 | 长白街,413号 | 0.71 | 4.0 | 新街口,商业步行街,淮海路,五老村,三条巷,树德里 |
洪武路,街道 | 小,火瓦巷,48村,24号 | 1.15 | 4.7 | 火瓦巷、武学园、龙王庙、申家巷、棉鞋营、马府街、建康新村、致和街、王府南园、王府园 |
大光路街道 | 大光里08幢 | 2.48 | 5.6 | 尚书村、大阳沟、大光路、蓝旗新村、光华园、象房新村[9] |
瑞金路街道 | 瑞金北村,50幢 | 2.72 | 7.3 | 瑞金北村,西华东村,标营,中山门,南航,瑞金新村,明故宫,苑 |
月牙湖街道 | 苜蓿园,西6号 | 1.87 | 1.6 | 卫桥南航,梅花山庄,月牙湖,二十八所,富丽山庄,苜蓿园,富康,金泰,石门坎 |
光华路街道 | 天堂村,147号 | 13.33 | 2.6 | 海福巷、四方新村、庆华、戎苑、银龙花园、银龙南苑、高桥、银龙翠苑、银龙东苑、紫金 |
朝天宫,街道 | 大香炉34号 | 1.34 | 4.7 | 陶李王巷、评事街、绒庄新村、汉西门、俞家巷、秣陵路、冶山道院、张府园、止马营、七家湾、安品街 |
秦淮区位于南京主城东南,面积49.11平方公里,东与江宁区上坊接壤,西至外秦淮河与建邺区相连,北以中山东路、汉中路为界与玄武区、鼓楼区交界,南以雨花东路、卡子门大街为界与雨花台区相邻。[10]
秦淮区属低山丘陵区,呈东南低西北高之势。沿线附近有翠屏山、牛首山、方山等,地形起伏较明显。有秦淮河谷平原,地势低平,地面水系较多,地表水蚀严重,形成沟岗相间的的波状地形景观,地面标高在6~12m之间。
区境地貌,以平原为主,间有若干座小山岗,中华门内有赤石矶(一部分)、花露岗,城外有宝塔山,红花街道内有窨子山、夹岗,山岗高度10~30米。
区内自然河、人工河错落,有内秦淮河、青溪、玉带河、响水河、运粮河及小运河等。
秦淮区(5)秦淮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地处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上游,长江横穿南部。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下水源丰富。江苏省地下水总量对农灌具有开采意义的是徐淮浅层水约29.57亿立方米/年,供垦区及海涂开发,人畜饮用的沿海深层地下水5.85亿立方米/年。
秦淮区有色金属类、粘土类、建材和稀有金属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江苏省已发现的矿产品种有133种,已探明储量的65种。
野生动物资源为数较少,植物资源丰富,有850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途的野生植物资源600种。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水产品。有淡水鱼类140种,是中国河蟹、鳗鱼苗的主要产地。有被称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太湖三白”的白鱼、银鱼、白虾。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
2013年2月原白下区与秦淮区合并后,新秦淮区户籍人口为71.62万人,常住人口102.6万人,人口密度为2.10万人/平方公里,列全国第七,与北京东城区相当。
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74.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7.57万人,总户数26.35万户。按性别分:男性32.81万人,女性34.75万人。男女性别比94.4:100(女性为100)。按年龄结构分,0-17岁8.74万人,18-34岁10.46万人,35-59岁26.25万人,60岁以上22.11万人。全年出生0.29万人,出生率4.36‰,死亡0.55万人,死亡率8.17‰,自然增长率为-3.81‰。[1]
党委领导
书记:王生[6]
区委副书记:李江新
政府领导
区长:李江新[7]
秦淮区
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1.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95.69亿元,同比增长0.0%,占GDP比重6.8%;第三产业增加值1305.78亿元,同比增长5.5%,占GDP比重93.2%。
2022年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市场主体2.46万户,其中新设立企业0.77万户,新设立个体经营户1.69万户。年末市场主体累计19.23万户,其中企业7.10万户,个体经营户12.13万户。
2022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97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2794人;新增大学生就业参保8.58万人;培育自主创业5125人、大学生创业833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3万人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895人次、开发青年(含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3388个。[1]
秦淮区属于城市中心区域,已全部城市化,无第一产业。
秦淮区
工业
2022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18亿元,同比下降3.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0.72亿元,同比下降0.6%;重工业产值148.46亿元,同比下降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58亿元,同比下降12.2%,利润总额8.95亿元,同比下降22.2%。
建筑业
2022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5家,其中一级资质27家,二级资质47家,三级及其他资质61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7.13亿元,同比下降4.0%。[1]
秦淮区财政
2022年全区财政总收入203.4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13亿元,比上年同期同口径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85亿元,同比增长12.2%。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5%,其中完成服务业投资306.44亿元,同比增长19.3%,工业投资5.66亿元,同比下降13.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192个,其中固定资产项目154个,房地产项目38个。
2022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2.59亿元,同比增长41.9%。其中住宅投资128.82亿元,同比增长33.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2.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4.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
贸易业
2022年全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9.82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限上零售额728.98亿元,同比下降5.8%。贸易销售全区实现全口径贸易业销售额3146.66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批发业销售额2170.87亿元,同比增长6.2%,零售业销售额837.97亿元,同比增长3.3%,住宿业销售额13.77亿元,同比增长2.5%,餐饮业销售额124.05亿元,同比下降4.0%。
旅游业
2022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555.75亿元,游客量4399.32万人次。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共收集文旅资源48301个,其中优良级资源2245个,特品级资源53个。
对外经济
2022年完成外贸进出口770.5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进口332 亿元,同比下降7.4%;出口438.5亿元,同比增长7.1%。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2364万美元,同比下降58.9%。[1]
秦淮有2000多年的人文历史,共有50篇《南京白局曲谱集》及《秦淮民间故事》、40首歌谣、1000条谚语,出版了十六辑300万字、反映秦淮人文历史的《秦淮夜谈》,整理重刊了《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秣陵古迹》、《金陵岁时记》、《秦淮人物志》等地方古文献。各社区民间艺人创作、制作有灯彩、风筝、剪纸、空竹、古埙、烙画、石画、微雕、脸谱、结绳等工艺品。
每年秦淮区组织龙舞、狮舞、花灯舞、马灯舞、大头娃娃舞、河蚌舞、花船舞、江南碟舞等具有秦淮地方特色的化妆表演队伍,在夫子庙文化庙会、金秋美食节等文艺活动上的演出。秦淮区组织的夫子庙地区各展览馆、各餐饮店家,以古装形式开展的“夜泊秦淮”、“仿古婚礼”、“贡院乡试”、“鲤鱼跳龙门”、“香君抚琴”等民俗艺术表演活动。
秦淮区民族民间音乐主要以“南京乐社”、“南京古琴社”为龙头,以区文化馆为阵地,开展民乐、古琴雅集活动。已举办了“江苏省首届古琴学术研讨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打开艺术之门”古琴专场演奏会、“古典音乐会”、“新竹笛演奏会”、“刘正春古琴演奏会”和“昆曲票友交流演出”以及京剧、淮剧、越剧等清唱会、大奖赛。中央电视台在戏曲频道播放了该区京剧社团大会串节目。[11]
秦淮灯会是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南京特别是秦淮夫子庙地区的大众文化活动,它又称“金陵灯会”、“南京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开始,至元宵节期间。秦淮灯会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举办传统元宵灯会,就曾出现过“灯火满市井”的壮观场景。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就逐渐开始享有“秦淮灯火(彩)甲天下”之美誉了。
从1984年开始,南京恢复了传统灯会,至今已举办了19届。举办灯会时,各地游客一起涌向夫子庙,赏灯、玩灯和闹灯景况巍然大观。仅元宵节这一天,就有近30万人观赏灯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民间艺术如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其他娱乐、歌舞、杂耍等活动贯穿其中。秦淮灯会的产生、繁荣和发展,对促进南京本土民间民俗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美食节以“小吃盛会,百姓节日”为口号,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彰显中华小吃风采,打造夫子庙美食节全国节庆活动品牌;推动餐饮、旅游、商业的兴旺发展”为宗旨。一般举办时间在9至10月间。
夫子庙秦淮小吃与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
“秦淮八绝”,即: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12]
秦淮区南北向的干道有中山南路、洪武路、中华路、太平南路、长白街、龙蟠中路、龙蟠中路隧道、解放路、御道街、苜蓿园大街、友谊河路、银龙路、双麒路、王府大街、莫愁路、汉西门大街、虎踞南路;东西向的干道有中山东路、汉中路、淮海路、石鼓路、秣陵路、户部街、常府街、瑞金路、后标营路、白下路、建邺路、大光路、光华东街、紫金路、象房村路、建康路、升州路、光华路、石杨路等
截至2017年底,秦淮区境内有104国道、宁杭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南京绕城公路等穿境而过;南北向的干道有中山南路、洪武路、中华路、太平南路、长白街、龙蟠中路、解放路、御道街、苜蓿园大街、友谊河路、银龙路、双麒路、王府大街、莫愁路、汉西门大街、虎踞南路;东西向的干道有中山东路、汉中路、淮海路、石鼓路、秣陵路、户部街、常府街、瑞金路、后标营路、白下路、建邺路、大光路、光华东街、紫金路、象房村路、建康路、升州路、光华路、石杨路等。
贯穿或经过区内的公路有沪宁高速公路、宁杭公路、104国道、绕城公路等
区内国际航空、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南京航空等航空公司的营业网点遍及各主要干道,省民航票务中心坐落在瑞金路东端,有民航班车直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截至2017年底,秦淮区境内有光华门站、中华门站,宁芜铁路穿境而过。
南京地铁1号线(运营)、南京地铁2号线(运营)、南京地铁3号线(在建)、南京地铁5号线(规划)、南京地铁6号线(规划)、南京地铁8号线(规划)、南京地铁13号线(规划)
中华门火车站位于秦淮区应天大街339号
2022年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259件,高维持年限(十年以上)发明专利数量155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757件;全年共1240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1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30家,净增59家,其中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8家。晨光集团、莱斯信息、华设设计入选新一轮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企业239家,全年营收突破20亿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3.77亿元。15家企业入选省产研学合作项目,1家企业入选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1]
2022年全区现有幼儿园72所(共88个办园点),小学39所(含特殊教育学校2所、民办小学3所),初中12所(含民办初中2所、市属中学初中部2个),普通高中5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教师发展中心、少年宫(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基地)、开放大学各1所。新增南京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3所、南京市级党建文化品牌示范点6个、获评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5个。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南京市“基础教育精品课”省级优课18节、市级优课24节。新增正高级、高级教师40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1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0人。全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7%,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达87.3%。[1]
2022年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2个。全年开展线下文化活动1800余场,服务人次逾150万人。[1]
2022年全区现有区属医疗卫生单位17家,其中现有二级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公共卫生单位3家;全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1105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9595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654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663人,注册护士815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8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66人(含市妇幼1816人)。[1]
2022年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围绕省体运会目标,在省运会上取得了6金11银9铜好成绩。加强市队区办项目体育人才选拔输送,选拔射箭项目人才5人、排球项目14人、游泳项目9人,完成区对市队输送运动员工作,6个项目共输送23名人才。全年开展社区运动等各类健身活动450次。完成新建2个百姓健身房,3片灯光球场,3公里健身步道和5处户外公共储物柜,更新55套室外健身器材等民生实事项目。[1]
2021年,深化环卫保洁全域覆盖,强化道路清扫降尘,实行深度保洁和水扫、水洗,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100%,道路积尘常年小于3g/㎡。清运生活垃圾27.55万吨,无主垃圾110吨(包含落叶)。新改建公厕5座、中转站1座,针对群众反映公厕位置不合理、使用率不高的问题,优化调整路子铺3等3座公厕位置。贯彻“屯兵街面”,加强门前三包管控,强化背街小巷常态长效管理。深化路(街巷)长制,299名路(街巷)长全员上岗,建立“1+10”管理体系,打造苏家桥、状元境等50条各具特色的精品街巷。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划分19个收运片区、建立30余条收运专线,889个居民小区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完成违建治理年度目标,治违5.9881万平方米。清洗楼宇12栋,清理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乱张贴、牛皮癣25万余处,拆除木匠营、御道街等18座杂货亭,取缔关停电动车维修点、废品收购站等38处,规范经营1022家。清理违规大型户外广告86处、708㎡,整治店招标牌1147处3118.3㎡。筑牢大气扬尘管控城管防线,组建工作专班,加强部门联动,严厉打击无资质运输、不密闭抛洒滴漏、不清洗带泥上路等违规行为,开展整治207次,办理渣土案件178件,罚款61.2万元。推进停车惠民生工作,新增停车泊位4458个,小区园区融合泊位3787个。开展商业体侵占停车资源专项整治,加快共享停车平台建设,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初步破解群众停车难题。规范非机动车停放8.9万余辆次,清拖乱停放共享单车4.6万辆次,约谈共享单车企业98余次,共享单车实现规划化管理,街面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进一步好转。
2021年,全力推进综合养护改革,出台改革意见,实行合同化管理,打破市政、绿化、环卫行业分割,整合路面管养力量,有力提升工作质量。在全市率先开展太平南路法桐控高修剪,完成全区独柱墩桥梁加固。完成建党100周年环境布置工作,在新街口、夫子庙新建10处园林景观,摆花13万盆,月牙湖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登上央视新闻1+1。认真开展道路隔离桩整治工作,治理隔离桩645个,改造缘石坡道95处、盲道绕井979处。严格管理道路挖掘,做好278件许可件的批后监管,做好燃气管线保护,向各街道移交违规挖掘案件33起。国控点范围内维修车行道5007平方、坑洞32平方,维护人行道1780平方、路牙436米、路沿56米、维护树池253米、隔离桩131个,路名牌2个。做好绿化设施养护,侧分带绿岛、行道树树池等黄土裸露现象采取苗木补植、卵石覆盖、叶面冲洗的方式进行管控,补植地被1.2万平方、灌木4106平方、行道树75株。[13]
2021年,全年持续加强河道保洁、岸坡养护、步道维护、绿化管养、岸线管控等“五位一体”综合养护力度,全面落实长效化、精细化管理,全年共增加割草船3条,水面垃圾收集器2座,清运水面垃圾约280吨,转运收割生态水草500余吨,累计巡查河道约13.2万公里,出动电动保洁车400余次,清除倒树约46棵,清理河道内丢弃共享单车80余辆,重新修整河长牌83块,树立指示牌、警示牌47块。
2021年,开展设施精细化维护窨井盖专项整治活动行动,完成了加装防坠网18411座,更换五防井盖的433座,有效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整治期间安排专职巡查人员4名加强巡查力度,同时加快整改速度,遵循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的处置原则,对符合立即维修条件的即刻安排人员处置,涉及主要干道及交通繁忙地段,采取夜间施工,确保最快速度完成整改,约230米管道维修更换。
2021年,全面落实文明城市创建道路街巷专项整治要求,加强样本框道路、农贸市场周边及精品街巷等道路街巷雨水井的巡查及清疏,期间完成检查井盖维修更换32处,更换收水井盖16块,疏通漫溢2处,管道清疏管道约1500米、收水井清捞95座、收水井盖油污清洗21块。
2021年,对西玉带河、红花河等河道步道两侧景观树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涂白工作,共计涂白树木1618棵,达到杀虫防虫和防开裂的效果,确保树木安全过冬。
2021年,全区有8个考核断面(国考1个,市考7个),2021年全区重点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情况稳中趋好,国考七桥瓮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Ⅲ类,市考过兵桥、凤台桥、西水关、铁窗棂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Ⅲ类,解放南路桥、双麒路桥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Ⅳ类,石杨路桥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Ⅴ类,优于考核目标。[13]
2021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开展冷冻冷藏肉品风险排查和冷链食品防疫相关工作,配合区疾控中心开展核酸检测。截至2021年底,开展农贸市场核酸检测376家次,采样6632份,冷链核酸检测134466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率达100%。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督促全区225家零售药店做好退热、止咳等“四类药品”(含网络销售)销售工作。
2021年,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减少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积极推进许可改备案,取消“广告发布登记”,药品零售企业许可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等材料。截至2021年底,秦淮区市场个体工商户主体数109418户。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1.7万户,食品经营许可197户,药品零售企业许可175件、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307件、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207件,小餐饮备案366家。
2021年,依托白下高新区“1+X”服务中心,全市首批建设“秦淮白下高新区质量小站”。设立29个消费品缺陷信息监测点,截止年底,新培育申报省长质量奖1家、市长质量奖5家、省级质量信用AA级以上企业4家;7家企业入围“江苏精品”重点培育企业名单,江苏宝庆珠宝有限公司(足金首饰)产品获得“江苏精品”认证;新增省级质量信用AAA级企业1家、AA级企业2家、A级企业7家;新增国家标准33项、团体标准1项。培育4家单位申报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3家单位入围形式审查合格名单。培育2个标准化试点项目获省局立项,实现秦淮区零的突破。被南京市质量发展委员会评为“2020年度质量强市工作优秀区”。
2021年,积极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从全区和市场监管部门两个层面拟制《抽查工作计划》;推动全区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强化涉企信息归集和公示,做好企业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后续监管工作,推广企业休眠工作。全年检查各类市场主体8065户次,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9071户次,依法移出1818户次,企业年报率89.1%,全区26个成员单位全部通过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归集涉企信息,共归集涉企信息31652条,完成6家企业“休眠”。 加强“电梯智慧监管综合应用系统”、“食品餐饮云平台”、“食安员抽考”APP小程序等的推广和运用,提升科技监管在日常监管中的地位作用。
2021年,全年查处各类案件523件,其中食品安全类案件254件、药品和医疗器械类案件13件、特种设备案件18件、广告类案件70件、产品质量类案件65件、知识产权(含商标)案件27件、其它类型案件76件。合计罚没款人民币1037.79万元。推进审慎包容监管,全年共11件案件因轻微违法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
2021年,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审验收工作,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创建成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年共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1021起,处置涉食品安全投诉1532起。全年开展食品快检256037批次,食品监督抽检4511批次,不合格食品均已启动后处置程序,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公示公告24期。推进小餐饮精细化管理,全年共检查小餐饮2522户,下发通报46期,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115条并完成整改。
2021年,对全区182家药店、165家医疗机构、1家疾控中心、290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开展药品抽检182批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403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100例,收集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10件,被评为“药械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先进单位。查处“8·27”经营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化妆品案获国家药监局通报表扬,直接推动了我国第一个化妆品补充建议方法《化妆品中本维莫德的测定》的发布。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药品稽查执法暨‘雳剑2021’专项行动先进集体”。
2021年,开展电梯、门式起重机、立体停车设备等各类安全专项整治10次,发现并整改隐患221起。对老旧小区电梯进行预诊预警安全评估,完成30台15年以上投诉率故障率较高的电梯安全评估。全力支持“96333”平台建设,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持续稳定在97%,全面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累计排查人员密集场所415家次,电梯3156台次,高层建筑电梯3428台次,起重机163台次,压力容器302台次,锅炉6台次,特种设备登记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依法应配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的配备率、安全隐患整治率均为100%。
2021年,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重点对婴幼儿配方乳粉、黄金珠宝、电动自行车及相关、成品油油品质量等重点产品进行检查抽查,对塑料购物袋重点使用企业和农贸市场塑料污染治理和计量器具监管进行行政约谈。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认证认可监管,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全年完成区级各类相关抽检36批次,合格率100%。对国家、省、市抽检不合格产品后处置33件。
2021年,开展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机构、教育培训、金融广告和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整治行动,监测户外广告5237条次,发现整改涉嫌违法广告34条次。开展线上网络交易监测,6·18集中促销专项监测1214条次,命中金融、医疗、教育培训广告等450次。广告监管工作获得江苏省政府办公厅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2021年,全年共受理12315、12345投诉举报23222件,来信来访486件,吹哨报到28件,12345工单综合满意率达93.65%。在继续深化“先行赔付”制度的基础上,率先在新街口商圈推行线下实体店7天无理由退货行动,推进12315投诉站的建设,新发展17家在线消费纠纷解决企业(ODR企业),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2021年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0年南京市消费体验满意度测评项目报告》中,秦淮区测评得分位列全市第二,消费维权位列全市第一。
2021年,全年全区专利授权量61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75件,同比增长43.0%,创历史新高;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71件;外观专利授权449件;PCT专利申请量达79件;商标申请量为10309件,商标注册量8556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达98件;对需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站式服务,帮助39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38亿元。协助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成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园区),并成功申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秦淮区成为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秦淮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贯彻执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行动计划成效明显,荣获南京市政府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表扬。5家单位申报成为省级“正版正货”承诺企业,3家企业市级知识产权保护“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创建单位,1家企业获批市级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平台项目,2项专利获第二十二届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专利获2021年度“南京市优秀发明专利奖”, 11家企业成功获批2021年度省、市各类知识产权相关项目立项。61家企业通过贯标绩效评价或认证, 5家企业获评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企业平台中心获得市级公共服务载体绩效项目资助。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充分发挥区知识产权援助分中心作用,对32起电商专利侵权判定咨询的案件,出具法律意见书。[13]
2022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1天,优良率79.7%,较去年下降1.9个百分点, PM2.5全年均值为29.2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6.4%。全年共58场降水,平均pH值为5.56,其中12场酸雨,酸雨率20.7%,区域内降尘均值3.32吨/每月•平方公里。
2022年全区重点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达标率100%。国考七桥瓮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Ⅱ类,较2021年有所提升,市考铁窗棂、西水关、凤台桥、解放南路桥、石杨路桥、双麒路桥、过兵桥断面年均值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其中铁窗棂、西水关、凤台桥、解放南路桥、过兵桥5个断面年均值达到Ⅲ类。
2022年功能区噪声达标率93.3%,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有22个,昼间均值52.9分贝,同比持平。交通噪声监测57个路段,平均值为67.5分贝,同比上升0.1分贝,其中达标50条,达标率87.7%,较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1]
202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29.9元,同比增长4.2%,其中工资性收入42068.5元,同比增长4.2%,经营净收入7259.6元,同比增长4.2%,财产净收入7652.8元,同比增长3.6%,转移净收入20749元,同比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248元,同比增长2.6%。其中食品烟酒消费11150.5元,衣着消费2650.4元,居住消费11007.9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2709.5元,医疗保健消费2618.3元,交通通信消费5505.1元,教育文化娱乐消费6593元,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2013.3元。[1]
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人数4609人,本市户籍中断缴费人员续保人数5174人,新增参保单位户数3665户,三项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征收总额42.10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周期性免费体检6.88万人。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1.11万户,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1]
2022年全年办理审批和其他行政权力事项5万余件;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免费发放公章,企业0.5个工作日零成本开办;推行简易注销,注销公示期由45天压缩至20天;推进惠企政策“免审即享”,13项事项实现线上兑现;推行“跨省通办”、“省内通办”,215个事项实现“异地通办”。深化投资建设项目代办、帮办服务,对接服务28个重大项目,会同街道、板块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2100余次。全年办理12345工单18.08万余件,综合满意率超96%。[1]
秦淮区拥有新街口、夫子庙两大商圈,其中新街口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云集了金鹰、新百、中央、东方、大洋等商业旗舰,汇聚了国内家电业龙头苏宁、国美、五星等优质企业;夫子庙商圈周边集聚了水游城、水平方、茂业天地、钟山特易购等城市综合体。区内高档商务楼宇林立,共有116幢,其中新世纪广场、长发CFC、斯亚·财富中心是标志性商务楼宇,国际金融中心、新百大厦、通服大厦是税收亿元楼。省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行,以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省分行坐落区内,吸引了众多银行保险、股票证券、投资担保、基金财经机构落户,是全市金融机构最集中之地。
2012年,夫子庙景区有共44万平方米明清建筑景观群,开通了东水关—中华门5华里水上游览线,打造了美食街、东西市、贡院西街等五大特色街区,举办了文化庙会、秦淮之夏、金秋美食节、金陵灯会等四季特色旅游文化活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辖区内还有明故宫遗址、甘熙宅第、南京明城墙、午朝门遗址、夫子庙、中华门城堡、瞻园、白鹭洲公园、沈万三故居、净觉寺、金陵刻经处、朝天宫、南捕厅、郑和遗址公园、江南贡院、大报恩寺遗址、淮清桥、天后宫、中华门城堡、光华门堡垒遗址、东水关、东干滨河公园、水西门、曾公祠、蒋百万故居、沈万三故居、上江考棚、胡家花园、凤凰台、镇淮桥、朱雀桥、武定桥、来燕桥、平江桥、文正桥等人文景观及历史景点。[14]
简介 | 景点图片 | |
---|---|---|
东水关 | 旧称上水门、通济门,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水关共3层,每层11券,共33券,下层11券通水,上、中两层共22券为藏兵囤粮之用。现尚存中、下两层共22券。六朝时东水关是通向江浙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聚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东水关遗址公园建于2001年,这里主要由水闸、桥道、藏兵洞、城墙四部分组成。[15] | 东水关 |
朝天宫 | 朝天宫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水西门内冶山,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为南京市博物馆。今天的朝天宫古建筑群为战乱以后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间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从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筑变成了儒家的文庙和江宁府学(江宁府学旧址则改为武庙,民国时期改为考试院,在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市政府一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南京朝天宫古建筑群开辟为南京首都高等法院。[16] | 朝天宫 |
甘熙故居 | 甘熙故居又称甘熙宅第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 甘熙故居 |
夫子庙 |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 夫子庙 |
仓顶大井 | 1982年,全市开展文物普查时,群众提供的古井线索即有430口。特别是门西之地,小街相接,曲巷回环,古井、名井颇多,但诸多水井,今已湮废,旧迹难寻。现在最大的古井,就是城西南隅凤台冈之巅的仓顶大井,亦是南京最大的古井。其名源于明代骁骑卫屯粮之所的骁骑仓而得名。由于此仓,并派生出仓山、仓顶、仓坡、仓门口等一组地名群,而仓顶大井已成为这组地名群中最醒目的地物标志。1992年新扩集庆路,大井已坐落在路边。石栏呈六角形,高55厘米,井口直径50厘米。 | 仓顶,大井 |
钦差故居 | 刘钦差是指清代大臣刘瑞芬,他的故居在殷高巷14号。这里已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宅主刘瑞芬,字芝田,安徽贵池人。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历任军械转运局、松沪厘局,光绪二年(1876年)代理两淮盐运使,三年代理苏松太兵备道,参加中俄谈判,十一年为钦差大臣出使英、俄等国,十二年又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所以人称“刘钦差”。十四年冬,任广东巡抚,十七年为乡试监临,积劳成疾,触发肝疾,十八年(1892年)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刘钦差故居为秦淮名宅之一,《清史稿》中有刘瑞芬传略。 | 钦差故居 |
先甲故居 | 坐落于中华门西大百花巷11号,该故居房屋纵深七进,其中轴线与街巷呈垂直状。程先甲(1872年—1932年),字鼎丞,又字一夔,江宁人。因居住大百花巷,其笔名欣然自称“百花仙子”。他对训诂、音韵之学,研究殊深。在清末文字改革运动中,尤其在汉语拼音方面,他是中国南方的先驱者。民国以后,任职于苏、陇、蒙、鄂等地,仍以书册相随,积稿满箱。程先甲终其一生,成书40余种,计100余卷,合为《千一斋全书》。其中有的已被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他的传世之作——《金陵赋》。 | 先甲故居 |
蒋百万故居 | 位于城南三条营18、20号。99间半房屋,原有两个院落,有轿厅、大厅、楼房,内有花园,外有封火墙。房主蒋寿山,号称蒋百万。《天京录》有所记载。现外墙面东有石碑一块,光绪元年四月立,内容为有关官沟事。院内多为青石和方石铺地。房内天花板、地板。第六进为二层楼,五间大厅及长廊完整,房门门框有精致木雕。面积8.4米*34.8米。该处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蒋百万,故居 |
王导谢安纪念馆 | 乌衣巷在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事都穿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变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一九九七年,秦淮区恢复了乌衣巷并修建了王导谢安纪念馆,目的在于让海内外游客在游览之余,了解东晋时期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和古都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历史概况。纪念馆的主题建筑为来燕堂和鉴晋楼,另附有王、谢家族陈列、六朝历史和文化艺术陈列、淝水之战半景画室、东晋起居陈列室、六朝书画、雕塑厅、洛神赋壁画厅等。楼堂外的墙壁上,还镌有竹林七贤图、行乐图等砖印壁画,庭中有建有仿兰亭的小品式曲水流觞杯渠。 | 王导谢安纪念馆 |
李香君故居 | 来燕桥东、秦淮南岸,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式河厅、河房建筑,那就是李香君故居-媚香楼。明清以来,秦淮河畔的名媛声妓众多,尤以“秦淮八艳”名气最大,她们均为卓尔不群的才貌双全女子,颇有民族气节。这其中更以李香君最具胆识。 | 李香君故居 |
江南贡院 | 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其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贡院中的南京市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建成后中国科举博物馆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 江南贡院 |
秦淮河 | 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秦淮河,发源于苏南低山丘陵,自古便为长江的自然支流,全长110公里。它最早的名字叫“龙藏浦”,后来称“淮水”。全河分为内河与外河,从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镇淮桥出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即被称为“六朝金粉”的“十里秦淮”。[17] | 秦淮河 |
简介 | 景点图片 | |
---|---|---|
东水关 | 旧称上水门、通济门,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水关共3层,每层11券,共33券,下层11券通水,上、中两层共22券为藏兵囤粮之用。现尚存中、下两层共22券。六朝时东水关是通向江浙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聚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东水关遗址公园建于2001年,这里主要由水闸、桥道、藏兵洞、城墙四部分组成。[15] | 东水关 |
朝天宫 | 朝天宫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水西门内冶山,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为南京市博物馆。今天的朝天宫古建筑群为战乱以后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间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从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筑变成了儒家的文庙和江宁府学(江宁府学旧址则改为武庙,民国时期改为考试院,在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市政府一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南京朝天宫古建筑群开辟为南京首都高等法院。[16] | 朝天宫 |
甘熙故居 | 甘熙故居又称甘熙宅第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 甘熙故居 |
夫子庙 |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 夫子庙 |
仓顶大井 | 1982年,全市开展文物普查时,群众提供的古井线索即有430口。特别是门西之地,小街相接,曲巷回环,古井、名井颇多,但诸多水井,今已湮废,旧迹难寻。现在最大的古井,就是城西南隅凤台冈之巅的仓顶大井,亦是南京最大的古井。其名源于明代骁骑卫屯粮之所的骁骑仓而得名。由于此仓,并派生出仓山、仓顶、仓坡、仓门口等一组地名群,而仓顶大井已成为这组地名群中最醒目的地物标志。1992年新扩集庆路,大井已坐落在路边。石栏呈六角形,高55厘米,井口直径50厘米。 | 仓顶,大井 |
钦差故居 | 刘钦差是指清代大臣刘瑞芬,他的故居在殷高巷14号。这里已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宅主刘瑞芬,字芝田,安徽贵池人。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历任军械转运局、松沪厘局,光绪二年(1876年)代理两淮盐运使,三年代理苏松太兵备道,参加中俄谈判,十一年为钦差大臣出使英、俄等国,十二年又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所以人称“刘钦差”。十四年冬,任广东巡抚,十七年为乡试监临,积劳成疾,触发肝疾,十八年(1892年)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刘钦差故居为秦淮名宅之一,《清史稿》中有刘瑞芬传略。 | 钦差故居 |
先甲故居 | 坐落于中华门西大百花巷11号,该故居房屋纵深七进,其中轴线与街巷呈垂直状。程先甲(1872年—1932年),字鼎丞,又字一夔,江宁人。因居住大百花巷,其笔名欣然自称“百花仙子”。他对训诂、音韵之学,研究殊深。在清末文字改革运动中,尤其在汉语拼音方面,他是中国南方的先驱者。民国以后,任职于苏、陇、蒙、鄂等地,仍以书册相随,积稿满箱。程先甲终其一生,成书40余种,计100余卷,合为《千一斋全书》。其中有的已被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他的传世之作——《金陵赋》。 | 先甲故居 |
蒋百万故居 | 位于城南三条营18、20号。99间半房屋,原有两个院落,有轿厅、大厅、楼房,内有花园,外有封火墙。房主蒋寿山,号称蒋百万。《天京录》有所记载。现外墙面东有石碑一块,光绪元年四月立,内容为有关官沟事。院内多为青石和方石铺地。房内天花板、地板。第六进为二层楼,五间大厅及长廊完整,房门门框有精致木雕。面积8.4米*34.8米。该处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蒋百万,故居 |
王导谢安纪念馆 | 乌衣巷在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事都穿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变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一九九七年,秦淮区恢复了乌衣巷并修建了王导谢安纪念馆,目的在于让海内外游客在游览之余,了解东晋时期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和古都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历史概况。纪念馆的主题建筑为来燕堂和鉴晋楼,另附有王、谢家族陈列、六朝历史和文化艺术陈列、淝水之战半景画室、东晋起居陈列室、六朝书画、雕塑厅、洛神赋壁画厅等。楼堂外的墙壁上,还镌有竹林七贤图、行乐图等砖印壁画,庭中有建有仿兰亭的小品式曲水流觞杯渠。 | 王导谢安纪念馆 |
李香君故居 | 来燕桥东、秦淮南岸,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式河厅、河房建筑,那就是李香君故居-媚香楼。明清以来,秦淮河畔的名媛声妓众多,尤以“秦淮八艳”名气最大,她们均为卓尔不群的才貌双全女子,颇有民族气节。这其中更以李香君最具胆识。 | 李香君故居 |
江南贡院 | 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其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贡院中的南京市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建成后中国科举博物馆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 江南贡院 |
秦淮河 | 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秦淮河,发源于苏南低山丘陵,自古便为长江的自然支流,全长110公里。它最早的名字叫“龙藏浦”,后来称“淮水”。全河分为内河与外河,从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镇淮桥出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即被称为“六朝金粉”的“十里秦淮”。[17] | 秦淮河 |
文物级别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报恩寺遗址 | 东晋至清 | 秦淮区 |
明故宫遗址 | 明 | 秦淮区午朝门前后 | |
七桥瓮 | 明 | 秦淮区红花街道光华门外 | |
甘熙宅第 | 清 | 秦淮区南捕厅15、17、19号 | |
朝天宫 | 清 | 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水西门内 | |
金陵刻经处 | 清 | 秦淮区淮海路35号 | |
金陵兵工厂旧址 | 清至民国 | 秦淮区中华门外 | |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窨子山遗址 | 商周 | 秦淮区红花街道 |
秦淮民居群(8个点) 三条营古建筑 刘芝田故居 程先甲故居 秦大士故居 糖坊廊河房 钞库街河房 钓鱼台河房 棋峰试馆 |
明、清 | 秦淮区三条营20号 秦淮区殷高巷14,14-1、2、3、4号 秦淮区大百花巷11号 秦淮区长乐路57、59、61号 秦淮区糖坊廊61号 秦淮区钞库街38号 秦淮区钓鱼台192号 秦淮区钞库街52号 |
|
瓮堂 | 明 | 秦淮区悦来巷2号 | |
玄津桥 | 明 | 秦淮区逸仙桥南侧 | |
朝天宫(江宁府学) | 清 | 秦淮区朝天宫 | |
张佩伦宅 | 清 | 秦淮区白下路273号 | |
南京邮电局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建康路146号 | |
基督教圣公会圣保罗堂 (南京圣保罗教堂) |
民国 | 秦淮区太平南路396号 | |
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区白下路155号 | |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建康路145号 | |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 东吴—南朝 | 玄武区汉府街、大行宫南京图书馆、秦淮区游府西街小学 |
阮籍墓 | 三国·魏 | 秦淮区花露北岗19号 | |
周处读书台 | 西晋 | 秦淮区老虎头44号 | |
光宅寺 | 梁 | 秦淮区老虎头44号 | |
夫子庙遗迹(孔子问礼图碑) | 六朝、明、清 | 秦淮区夫子庙 | |
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 | 南唐 | 秦淮区张府园、洪武路 | |
南唐城墙遗址 | 南唐 | 秦淮区江宁路东侧 | |
古四眼井 | 南唐 | 秦淮区汉西门大街 | |
卞壸墓碣 | 北宋 | 秦淮区朝天宫 | |
封至圣夫人碑 | 元 | 秦淮区夫子庙大成殿内 | |
封四氏碑 | 元 | 秦淮区夫子庙大成殿内 | |
大中桥 | 明 | 秦淮区大光路北 | |
内桥 | 明 | 秦淮区中华路北 | |
文德桥 | 明 | 秦淮区夫子庙泮池西 | |
淮清桥 | 明 | 秦淮区建康路东 | |
石猫坊 | 明 | 秦淮区彩霞街 | |
九龙桥 | 明 | 秦淮区东水关公园内 | |
白鹭洲鹫峰寺 | 明、清 | 秦淮区白鹭洲公园内 | |
朱状元巷清代住宅 | 清 | 秦淮区朱状元巷32、34号 | |
愚园 | 清 | 秦淮区胡家花园2号 | |
李鸿章祠堂 | 清 | 秦淮区四条巷77号 | |
白下路清代建筑 | 清 | 秦淮区白下路101号 | |
清真寺 | 清 | 秦淮区草桥(由太平南路迁入) | |
泾县会馆旧址 | 清 | 秦淮区大百花巷13、15号 | |
天后宫 | 清 | 秦淮区昇州路488号 | |
绫庄巷31号古民居 | 清 | 秦淮区绫庄巷31号 | |
牛市古民居建筑 | 清 | 秦淮区牛市64号、颜料坊49号 | |
三藏殿 | 清 | 秦淮区清洁村43号 | |
高岗里39号古民居 | 清 | 秦淮区高岗里39号 | |
吴家账房 | 清 | 秦淮区钓鱼台83、85、87号 | |
曾静毅故居 | 清 | 秦淮区荷花塘12号 | |
饮马巷古民居 | 清 | 秦淮区饮马巷67、69、71、90号 | |
沈家粮行 | 清 | 秦淮区悦来巷1-2号 | |
柳叶街41号古民居 | 清 | 秦淮区柳叶街41号 | |
瞻园路126号建筑 | 清、民国 | 秦淮区瞻园路126号 | |
曾公祠 | 太平天国 | 秦淮区九条巷8号 | |
行知馆 | 民国 | 秦淮区白下路193号 | |
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中山东路128号 | |
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 | 民国 | 秦淮区建邺路168号 | |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中华路26号 | |
原天山协会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利济巷30号 | |
仁寿里民国建筑 | 民国 | 秦淮区仁寿里18、20、22、24号 | |
高二适故居 | 民国 | 秦淮区六合里3号 | |
复成新村14号民国建筑 | 民国 | 秦淮区复成新村14号 | |
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 | 民国 | 秦淮区常府街30号 | |
育群中学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中华路369号 | |
工兵学校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海福巷1号 | |
光华门堡垒遗址 | 民国 | 秦淮区光华门外 | |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 民国 | 秦淮区五老村街道利济巷2-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