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1999.7 上海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哲学系代管)读本科
1999.7-2002.2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硕士
2002.2-2004.7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
2004.7-至今复旦大学哲学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
2002.6-2003.6 在罗马慈幼天主教大学做访问学生[1]
上海哲学界唯一入选的“全国百优博士论文”
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哲学、西方语言哲学、哲学系专业课[1]
[专著]《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论文]与张庆熊、周林东合著·《二十世纪英美哲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徐英瑾负责五个章节,分别关于达米特、杜威、普特南、戴维森、罗蒂等哲学家,总计10万字);
[论文]《维特根斯坦关于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之间的“第三种可能性”的思考》·《复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五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6年第十二期转载;
[英语论文]“Is the Insistence on the Continuity between Philosophy and Empirical Knowledge Tenable?—Dewey Vs Wittgenste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3,No.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页71-79;
[论文]《维特根斯坦关于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之间“第三种可能性”的思考》·《复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五期·页49-56;
[论文]《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一期·页78-86;
[论文翻译]《维特根斯坦对于经验的现象学再现》(翻译)·《世界哲学》·2004年第1期·页48-56;
[书评]《维特根斯坦的》·《中国学术》·总第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第一版·页310-324;
[论文]《处理“颜色不相容问题”的两条道路》·《哲学门》·2003年第一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页129-153。
[论文]《维特根斯坦面向“现象学”的哲学转型——从到》·《哲学门》·2005年第一期(总第十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页117-146。[1]
《徐英瑾:世界秩序是需"重建"抑或"改良"??——对赵汀阳先生的"天下"论的回应》——《探索与争鸣》杂志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