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史略

俄国文学史略

品牌 岳麓书社
页数 180页
出版社 岳麓书社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出版社: 岳麓书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丛书名: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
平装: 18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7614307, 9787807614302

内容简介

  
  《俄国文学史略》内容简介:俄国的文学,和先进的英国、德国及法国及其他各国的文学比较起来,确是一个很年轻的后进;然而她的精神却是非常老成,她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实。她的全部的繁盛的历史至今仅有一世纪,而其光芒却在天空炫耀着,几欲掩蔽一切同时代的文学之星,而使之暗然无光。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普希金和俄罗斯诗歌001
初展诗才/002
普希金的 抒情诗/003
普希金的长诗/013
黄金时代/014
诗人之死/015
时代精神的转变/015
莱蒙托夫的诗歌/016
丘特切夫/020

第二讲 果戈理和他的 《死魂灵》023
果戈理的成长之路/024
《钦差大臣》/025
创作《死魂灵》/026
《死魂灵》的思想和艺术特色/028

第三讲 俄罗斯文学中的“ 多余人037
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现象/038
奥涅金与普希金的 诗体小说 《 叶甫盖尼·奥涅金》/039
毕巧林与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 《当代英雄》/045
罗亭与 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 《罗亭》/049
“多余人”形象的意义/053

第四讲 托尔斯泰的长篇史诗055
托尔斯泰的文学道路/056
长篇史诗 《战争与和平》/060

第五讲 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073
普希金的短篇小说 《驿站长》/074
果戈理的短篇小说 《外套》/076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 《木木》/080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084
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088

第六讲 俄罗斯诗歌的“ 白银时代”093
俄罗斯 象征主义诗歌/094
勃留索夫/097
勃洛克/099
阿克 梅派/104
阿赫玛托娃/104

第七讲 从生活底层奋斗出来的
伟大作家—— 高尔基111
社会大学/112
早期作品/115
《伊则吉尔老婆子》/116
《切尔卡什》/120
《母亲》/122

第八讲 苏维埃时代的俄罗斯诗歌127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129
叶赛宁的抒情诗/141
伊萨科夫斯基的抒情诗/148

第九讲 苏维埃时代的 讽刺文学155
左琴科的 讽刺小说/156
伊利夫和 彼得罗夫的 《十二把椅子》/160
扎米亚京的 《我们》/162
布尔加科夫的 《 不祥的蛋》和 《 大师和玛格丽特》/165

第十讲 顿河草原哺育的
伟大作家—— 肖洛霍夫171
肖洛霍夫的成长道路/172
《顿河故事》/175
《被开垦的处女地》/177
《静静的顿河》/178

第十一讲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 苏联文学189
卫国战争时期的 诗歌创作/190
阿·托尔斯泰的 《 俄罗斯性格》/198
西蒙诺夫的 《日日夜夜》/199
法捷耶夫的 《青年近卫军》/203

第十二讲 《解冻》和“ 解冻文学”2ll
爱伦堡的《解冻》/213
奥 维奇金的《区里的日常生活》/218
特罗耶波利斯基的《一个农艺师的札记》/219
田德里亚科夫的 《死结》/220
肖洛霍夫的 《一个人的遭遇》/22l

第十三讲 战争文学的 新浪潮225
邦达列夫的《营请求火力支援》和 《最后的炮轰》/227
巴克兰诺夫的 《一寸土》/228
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230
西蒙诺夫的《 生者与死者》三部曲/231
瓦西里耶夫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39

第十四讲 流亡国外的俄罗斯文学(之一)243
茨维塔耶娃的诗歌/244
布宁的诗歌和小说/248
库普林的小说/252

第十五讲 流亡国外的俄罗斯文学(之二)257
索尔仁尼琴的成长道路/258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262
《玛特辽娜的家》/263
《癌病房》/264
《古拉格群岛》/267

第十六讲 苏联解体在文学中的预兆271
特里丰诺夫的 《 滨河街公寓》/273
利帕托夫的 《 伊戈尔·萨沃维奇》/276
艾特玛托夫的 《白轮船》/277
邦达列夫的 《人生舞台》/282
拉斯普京的《失火记》/283

序言

在 世界文学的 百花园中,俄罗斯文学是一支风采独特的鲜花。特别是在19世纪初诗人普希金走上俄罗斯文坛之后,俄罗斯文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普希金之后,直到20世纪末,近200年来,俄罗斯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世界闻名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的创作构成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特内容和艺术风格,在世界文学中放射着奇光异彩。
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这200年来的俄罗斯社会历史发展经历了许多重大的转折和变化,因而这200年来的俄罗斯文学也必然带有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烙印。尽管如此,它的某些特点却依然保持着,成为其固有的特征,代代相传,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历史传统。笔者认为,在俄罗斯文学中有两个这样的特征:一是贴近社会生活、关注民族命运的现实主义写作立场;一是同情被压迫、被欺侮的弱势群体、关怀“小人物”命运的人道主义情怀。可以说,这两个方面形成了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近200年来的俄罗斯文学,无论是19世纪沙皇时代的俄罗斯文学,还是20世纪苏维埃时代的俄罗斯文学,不管其艺术形式有什么发展和变化,其主流方面基本上都保持着这一文学传统。比如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系列的“多余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比如20世纪苏联文学中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对 社会变迁和人的心理变化的描述。尽管时代不同, 社会体制发生变革,但是俄罗斯文学传统这条源远流长的红线在众多作家的创作中依然保持着。

文摘

插图:



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名誉受到侮辱而和人决斗,身受重伤,两天后,1月29日,伤重去世。普希金的死激起俄罗斯知识界和进步人士的惋惜和愤怒,纷纷指责,是沙皇政府 巧设圈套杀死了普希金。这时,有一个年轻的诗人怀着无比的 义愤,写了一首名为 《诗人之死》的诗篇,强烈谴责沙皇政府。这位年轻的诗人就是继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莱蒙托夫。诗人死了,这荣誉的俘虏!他受尽流言飞语的中伤,胸饮了 铅弹,渴望着复仇.垂下了高傲的头颅身亡……
莱蒙托夫 怒不可遏,痛斥那些“蜂拥在皇座两侧的人”,那些“扼杀自由、天才、荣耀的 刽子手”:你们即使倾尽全身的污血.也洗不净诗人正义的血痕!
这首诗说出了压在人们心头的声音,立即不胫而走,被人们争相传诵。这首诗使莱蒙托夫一举成名,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普希金的诗才 后继有人。伟大的俄国批评家 别林斯基看了他的诗作后说:“俄国出现了一位新的天才。”时代精神的转变。
普希金创作的年代正是1812年卫国战争战胜 拿破仑之后, 俄罗斯民族精神奋发高昂的时候,所以普希金的诗歌中,尽管也有封建专制压抑的痛苦,但总的说来对生活、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因而诗中总是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这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诗人的个性使然。莱蒙托夫进行诗歌创作的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编辑推荐

《俄国文学史略》: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

媒体推荐

郑振铎倡导对外国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又以自己的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方法论等方面为同时代的人们初步地成功地构建了某种学术范式。且以那本《俄国文学史略》为例,从由郑振铎编纂的前十三章的内容看,可谓在中国首次完整系统地勾勒了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或者说是对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风貌作了鸟瞰式的把握。
——朱文华
郑振铎对传播俄国文学的贡献,不止在翻译作品上,更主要的是在分析介绍与理论研究方面……郑振铎千方百计阅读了这方面的各种英文书,成为了我国最早研究俄国文学的历史与现状的学者之一。
——陈福康

序言

我们没有一部叙述世界文学。自最初叙到现代的书,也没有一部叙述英国或法国、俄国的文学,自最初叙到现代的书。我们所有的只是散见在各种杂志或报纸上的零碎记载:这些记载大概都是关于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或一个短时间的事实及评论的。这实是现在介绍世界文学的一个很大的缺憾!在日本,他们已有了许多所谓《支那文学史》、《英国文学史》、《独逸文学讲话》之类的书。在英国或美国,他们也已出了不少种的世界文学史丛书:如伦敦F.Fisher Unwin公司所出的《文学史丛书》(The Library of Literary History)出版的已有印度、爱尔兰、美国、波斯、苏格兰、法兰西、亚拉伯、俄罗斯等国的文学史;Edmude Gosse所编辑的《世界文学史略丛书》(Short Histories of the World Literatures)也已出版了中国、日本、亚拉伯、俄罗斯、西班牙、法兰西、意大利等十余国的文学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