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

作用 呼气吸气
外文名 diaphragm
术语 呼吸肌
目录导航

概述

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为圆顶形扁薄的阔肌。其周围为肌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中心腱。膈上有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在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膈为一向上隆凸的薄肌,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膈穹窿右高左低,最高点分别位于右第4,左第5肋间隙,膈上面覆以隔胸膜筋膜、壁胸膜或心包壁层, 隔着胸膜与肺底相邻,中央部与心包愈着。膈下面右半与右半肝在内叶,隔下面左半与肝左外叶、胃和脾相邻。

膈中央部为腱膜,称中心腱,周围部为肌纤维。根据肌纤维起始部位不同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腰部内侧份的肌纤维形成左脚和右脚,中间份纤维起自第2腰椎体侧面,外侧份纤维起自内、外侧弓状韧带。内侧弓状韧带为张于第1、2腰椎体侧面与第1腰椎横突之间,外侧弓状动带 为张于第1腰椎横突与第12肋之间的腱弓。

在胸骨部与肋部之间以及肋部与腰部之间,常各有一呈三角形无肌束的小间隙,分别称为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为膈的薄弱区。腹壁脏器有时可经此突入胸腔,形成膈疝。

词义

①指噎膈。《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其传为膈。”又谓:“三阳结,谓之膈。”此处之膈,即为噎膈之简称。后世又以“风、痨、臌、膈”为四大证,所谓膈,与噎膈同义。参见噎膈条。

②通“格”字。《儒门事亲》卷五:“《正理论》曰:格则吐逆。故膈亦当为格。”参见关格条。

③指噎塞、反胃。《杂病源流犀烛·噎塞反胃关格源流》:“噎塞,反胃,二者皆在膈间受病,故通名为膈也。”

④横膈膜。《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上膈,属肺。”

作用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膈的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