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在歌唱
——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
一
风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尘土,
把罪恶埋葬!
雨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泪水,
把耻辱洗光!
是的,多少年了,
谁还记得,
这里曾是刑场?
行人的脚步,来来往往,
谁还想起,
他们的脚踩在
一个女儿、
一个母亲、
一个为光明献身的战士的心上?
只有小草不会忘记。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渗进土壤;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在花朵里放出清香!
只有小草在歌唱。
在没有星光的夜里,
唱得那样凄凉;
在烈日暴晒的正午,
唱得那样悲壮!
象要砸碎焦石的潮水,
象要冲决堤岸的大江……
二
正是需要光明的暗夜,
阴风却吹灭了星光;
正是需要呐喊的荒野,
真理的嘴却被封上!
黎明。一声枪响,
在祖国遥远的东方,
溅起一片血红的霞光!
呵,年老的妈妈,
四十多年的心血,
就这样被残暴地泼在地上;
呵,幼小的孩子,
这样小小年纪,
心灵上就刻下了
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
我恨我自己,
竟睡得那样死,
像喝过魔鬼的迷魂汤,
让辚辚囚车,
碾过我僵死的心脏!
我是军人,
却不能挺身而出,
像黄继光,
用胸脯筑起一道铜墙!
而让这颗罪恶的子弹,
射穿祖国的希望,
打进人民的胸膛!
我惭愧我自己,
我是共产党员,
却不如小草,
让她的血流进脉管,
日里夜里,不停歌唱……
三
虽然不是
面对勾子军的大胡子连长,
她却象刘胡兰一样坚强;
虽然不是
在渣滓洞的魔窟,
她却象江竹筠一样悲壮!
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社会主义中国特殊的土壤里,
成长起的英雄
——丹娘!
她是夜明珠,
暗夜里,
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死,消灭不了她,
她是太阳,
离开了地平线,
却闪耀在天上!
我们有八亿人民,
我们有三千万党员,
七尺汉子,
伟岸得象松林一样,
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
却是她,冲在前边,
挺起柔嫩的肩膀,
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
我曾满足于——
月初,把党费准时交到小组长的手上;
我曾满足于——
党日,在小组会上滔滔不绝地汇报思想!
我曾苦恼,
我曾惆怅,
专制下,吓破过胆子,
风暴里,迷失过方向!
如丝如缕的小草哟,
你在骄傲地歌唱,
感谢你用鞭子
抽在我的心上,
让我清醒,
让我清醒,
昏睡的生活,
比死更可悲,
愚昧的日子,
比猪更肮脏!
四
就这样——
黎明。一声枪响,
她倒下去了,
倒在生她养她的祖国大地上。
她的琴呢?
那把她奏出过欢乐,
奏出过爱情的琴呢?
莫非就此成了绝响?
她的笔呢?
那支写过檄文,
写过诗歌的笔呢?
战士,不能没有刀枪!
我敢说:她不想死!
她有母亲:风烛残年,
受不了这多悲伤!
她有孩子:花蕾刚绽,
怎能落上寒霜!
她是战士,
敌人如此猖狂,
怎能把眼合上!
我敢说:她没有想到会死。
不是有宪法么?
民主,有明文规定的保障;
不是有党章么,
共产党员应多想一想。
就象小溪流出山涧,
就象种子钻出地面,
发现真理,坚持真理,
本来就该这样!
可是,她却被枪杀了,
倒在生她养她的母亲身旁……
法律呵,
怎么变得这样苍白,
苍白得象废纸一方;
正义呵,
怎么变得这样软弱,
软弱得无处伸张!
只有小草变得坚强,
托着她的身躯,
托着她的枪伤,
把白的,红的花朵,
插在她的胸前,
日里夜里,风中雨中,
为她歌唱……
五
这些人面豺狼,
愚蠢而又疯狂!
他们以为镇压,
就会使宝座稳当;
他们以为屠杀,
就能扑灭反抗!
岂不知烈士的血是火种,
插出去,
能够燃起四野火光!
我敢说:
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
红日,
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
我敢说,
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
地球,
也会失去分量!
残暴,注定了灭亡,
注定了”四人帮”的下场!
你看,从草地上走过来的是谁?
油黑的短发,
披着霞光;
大大的眼睛,
象星星一样明亮;
甜甜的笑,
谁看见都会永生印在心上!
母亲呵,你的女儿回来了,
她是水,钢刀砍不伤;
孩子呵,你的妈妈回来了,
她是光,黑暗难遮挡!
死亡,不属于她,
千秋万代,
人们都会把她当作榜样!
去拥抱她吧,
她是大地女儿,
太阳,
给了她光芒;
山岗,
给了她坚强;
花草,
给了她芳香!
跟她在一起,
就会看到希望和力量……
六月七日夜不成寐
六月八日急就于曙光中[3]
1979年五六月间,与“四人帮”作斗争而壮烈牺牲的女英雄张志新烈士的事迹得到公开报道,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同时出现了许多诗篇,歌颂这位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坚持和捍卫真理的女性,如艾青的《听,有一个声....》、周良沛的《沉思》、韩瀚的《重量》、舒婷的《遗产》等。雷抒雁的长诗《小草在歌唱》是为悼念烈士张志新而写的。它是新时期诗歌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座高峰。当时,雷抒雁看到张志新烈士的报道后,感动得无数次流泪,到处找人诉说,甚至和人争论。他想写诗,想表达内心的思索、愤怒和激情,但是他没有找到诗的形象。1979年6月8日,他夜不能寐,到凌晨一点钟,突然从床上爬起来,看到了一片野草,看到野草上的一坛鲜血。他终于找到诗的形象。所以,第一句话,立即从笔端涌现出来了,“风说:忘记她吧!我已用尘土,把罪恶埋葬!雨说:忘记她吧!我已用泪水,把耻辱洗光!”随后一发而不可收,一路写下去,到凌晨四点。第二天,他略作修改,立即就给了诗刊。[1]
诗刊拿到这首诗以后,编辑们非常激动。在1979年7月诗刊组织的诗歌朗诵会,《小草在歌唱》由演员瞿弦和配乐朗诵,这是听众第一次听到这首诗。到8月号,诗刊才首发了《小草在歌唱》。[1]
上世纪70年代末期,那时中国的政治刚刚开始解冻,但预示着政治春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为在“反右”和“文革”中蒙冤者进行的平反也没有开始。还是热血青年的雷抒雁在一次不经意间地看到辽宁张志新烈士的事迹后,他被烈士的死难真相震撼不已:“那时候,我有大梦初醒的感觉,张志新的死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不同思想、不同言论的残忍程度出乎意料。”“那是一个思索的年代,一个反问的年代,一个不断地解剖自己,解剖灵魂,解剖社会的年代。”雷抒雁将满腔的热血泼洒在诗作上,写就了《小草在歌唱》。[4]
这首诗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运用鲜明的对比,写了一个英雄的牺牲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引起的强烈震撼;以“我”的自我解剖,来赞颂她的伟大,来写她的英雄品格对群众的教育和影响。诗中以“我”的昏睦烘托、对比烈士的清醒;以“我”满足于按时交党费,在党小组会上滔滔不绝地汇报思想,对比烈士像刘胡兰、江竹筠一样坚强的党性;以“像松林一样”的七尺汉子的伟岸身驱,对比能“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的“柔嫩的肩膀"。
在鲜明的对比中,“我”感到强烈的自责:“我是军人,却不能挺身而出,像黄继光,用胸脯筑起一道钢墙!而让这颗罪恶的子弹,射穿祖国的希望,打进人民的胸膛!"
“我”为自己在“专制下,吓破过胆子”、在“风暴里,迷失过方向”而感到羞耻。通过痛心疾首的对比,“我”终于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昏睡的生活,/比死更可悲,/愚昧的日子,/比猪更肮脏!”这正是英雄的事迹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正是烈士牺牲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当然,诗中的“我”并不仅仅是打情主人公自己,而是与时代、与人民相通的“大我”。”我”的觉醒,代表着被极“左”路线蒙住了眼睛的许许多多人的觉醒。
“野火烧不尽,舂风吹又生”,当正义和法律变得软弱和苍白,“只有小草变得坚强”,“只有小草在歌唱”。诗中这样写小草的歌唱,“在没有星光的夜里,/唱得那祥凄凉; /在烈日暴晒的正午,/唱得那样悲壮!/像要砸碎礁石的潮水,/像要冲决堤岸的大江”,小草的命运就是人民的命运,小草的性格就是人民的性格,小草的歌就是人民的歌。此外,小草柔韧、秀美,又是对女英雄美好形象的衬托。诗人在小草身上熔铸了自己炽热的情感,使小草的形象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力量。
这首诗在构思上也新颖、别致,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方法,以“小草”作为起兴和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赋予“小草”以象征意义。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容易写得空泛、乏味。但诗人巧妙地以“小草”起笔,把小草作为抒情对应物,以“小草”象征人民群众。在烈士牺牲的刑场上,生长着小草,小草是见证人,是同情者,让烈士的碧血流进脉管,在花朵里放出清香。小草看起来平凡、弱小,但它们却又是强大的。[4]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牛宏宝:我们要从这首诗看到两种觉醒,一种觉醒就是人的觉醒,一种就是诗本身的觉醒。人的觉醒固然伟大,但是诗的觉醒也同样伟大。雷抒雁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提到,在那个深夜,他和诗都醒着。这种觉醒意味着一个变革时代来临的早春,中国人的觉醒。而诗的醒,意味着对诗的感觉的一种觉醒。这首诗是一个时代的良心,或者说这种良心是一种诗性正义的方式表现出来。小草——这个意象的选择,从今天来看,也是一个诗性的奇迹。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草的意旨连接起来,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这形象是与普通人紧密联系的。普通民众的不可被削减的价值,在小草这个形象中间全部得到了凝聚。《小草在歌唱》的对话结构,以及小草的意象,体现了真正诗性的觉醒。(《雷抒雁〈小草在歌唱〉是真正诗性的觉醒》)[1]
现代诗论家谢文利:“踏进故宫的大门,……艰难地爬行了多少年!”第一行是实写,写进入故宫的大门。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永乐4年到18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群。故宫是封建皇权的象征,所以,一旦身临其境,便会情不自禁地生发出回到历史深处的感受。第二行是由现实跨进历史的过渡,也是由实写到虚写的过渡,它承前启后,作为基础,升华出了后面三行。站在“紫禁城”里,置身于古色古香的氛围之中,作者想到的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朝。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朝内政腐败,列强人侵,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者称这样的王朝为“一个罪恶的王朝”。它的奇耻大辱和深重罪恶都作为负重,沉沉地压在历史的背上和中国人民的心上。这,足以使我们反思,也足以令我们警醒,更足以催我们自尊、自强。该诗以“门槛”为界,由实而虚,由现实进入历史,层次分明,升华自然;作者通过对“驮”和“爬行”这两个动词的运用,不仅使抽象的“历史”人格化,从而体现了他的忧患意识,而且使其有了厚重感、立体感和动态感。(《中外微型诗鉴赏》)[5]
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李东海:《小草在歌唱》在结构上由五个部分组成,整首诗气贯长虹,一气呵成,感情饱满,布局缜密,主题重大,冲击力强。(《在黎明歌唱的一棵小草》)
作者雷抒雁(1942~2013)陕西泾阳人,当代诗人、作家。196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其成名作是纪念张志新而写的长诗《小草在歌唱》。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2012年5月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并担任中国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诗刊》社副主编、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先后出版诗集《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踏尘而过》《激情编年》等,散文随笔集《悬肠草》《秋思》《分香散玉记》等。获得过各种文学创作奖,并有多种文字翻译诗作发表于国外。2013年2月14日,雷抒雁逝世,享年71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