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车队2004年9月,福特公司为自己的F1时代划上了句号,他们宣布将停止所有有关F1赛事的活动。奥地利能量饮料制造商红牛公司购买了美洲虎车队及车队设在Milton Keynes的工厂,正式更名为红牛车队。
红牛对车队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克里斯蒂安·霍纳接任了赛事总监,前美洲虎车队的雇员冈瑟·斯特纳重新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
库尔德哈德在赛季出来了个开门红,他在墨尔本站比赛中获得了第4名的成绩,赛季的前半段,他再次在5场比赛中斩获积分。库尔特哈德出色的表现使自己拿到了24个积分,而且车队也因此在积分榜上超越了索伯、乔丹和米纳迪车队。
赛场外,红牛车队在圣马力诺站比赛期间宣布他们将在2006赛季使用法拉利V8引擎,赛季尾声又证实阿德里安·纽维将从迈凯轮车队加盟红牛车队。这个能量饮料巨头公司同时还收购了米纳迪车队。
红牛车队
红牛车队2005年4月23日,红牛车队宣布将于2006年赛季使用法拉利提供的引擎,而F1的赛例又于同期作出改动,车辆于2006年赛季必须使用V8引擎。外界普遍认为红牛和法拉利会使用相同的引擎,而在轮胎方面,红牛将会继续使用米其林。同年秋季,红牛宣布成功收购米纳迪车队,并会于翌年以“Scuderia Toro Rosso”的名义出赛,当中在新名字中,“Toro Rosso”是“红牛”的意大利语。新车队虽成为红牛的姊妹车队,但两队将各自独立运作。在出赛车辆上,新车队将使用2005年原有的红牛RB1型赛车,并使用经调低马力的科斯沃斯V10引擎及米其林轮胎。预期红牛在拥有“第二车队”后,能培育更多车手。
2005年11月8日,红牛成功从迈凯轮车队手中吸纳了技术指导员艾德里安·纽维。
同年12月15日,红牛的RB2型赛车首次试车,由英国车手库塔驾驶。
2006年摩纳哥大奖赛,由大卫库塔取得了车队第一次的奖杯(单站季军)。
2006年底,宣布07年将使用雷诺车队提供的引擎,而与法拉利剩余的一年引擎合约将转让予红牛第二车队
和技术师纽维一起开始2007年艰难的赛季,RB3带领红牛车队在欧洲大奖赛上取得了最好成绩。韦伯和库特哈德分别以第三和第五完赛。
车队排名由第五位降至第七
红牛二队小将维特尔加盟红牛车队,与韦伯一起担任红牛车队的车手。强大的RB5赛车和优秀的车手,红牛车队在这一年取得了突破。维特尔在中国大奖赛(上海)中取得了杆位并最终拿下冠军。后半赛季红牛车队豪取5个分站冠军,在年末车队积分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布朗GP。
RB6是最快的赛车,天气不利因素以及车队的战术问题导致车队在赛季依旧处于中等阶段。后半赛季,车队凭借维特尔和韦伯的出色发挥,首次获得了车队总冠军,维特尔也成为了史上最年轻车手总冠军。红牛车队凭借多方努力,在五年时间里成为了一支冠军车队。
新的赛车RB7强势回归,整个赛季红牛车队共获得15个杆位和11个分站冠军。其中韦伯获得三个杆位一个分站冠军,维特尔获得12个杆位和10个分站冠军。除了德国大奖赛和阿布扎比大奖赛,维特尔全部登上领奖台,并在收官战之前提前获得车手总冠军及车队总冠军。
赛车扩散器的限制导致RB8失去了上赛季巨大的优势,但是技术人员不断更新赛车的性能。虽然上半赛季有事不明朗,下半赛季韦伯和维特尔超常发挥,带领车队第三次获得车队总冠军。维特尔也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三冠王。
北京时间2013年10月27日,2013年F1世界锦标赛印度站举行正赛,德国车手塞巴斯蒂安·维泰尔夺得连续第9个分站冠军,并提前三站加冕车手世界冠军。红牛车队也提前三站夺得连续第四个车队世界冠军。[2]
在统治了F1四年后,红牛车队已经不是当年那支饶勇善战,令人胆寒的王者了。自2010年开始至2013年期间,“饮料”车队成为了冠军的代名词,却随着纽维的隐退和当家车手瓦特尔的出走渐渐归于平凡。不过,令车队感到欣慰的是,新车手里卡多给卫冕冠军挽回了一些掩面。本赛季只有里卡多曾经战胜过梅赛德斯车队。介于动力上的弱点,红牛车队第一次尝试到了失败的苦果,好在没有输的太多,在车队积分榜上以405分屈居第2位。
2017赛季F1阿塞拜疆大奖赛,红牛车队的里卡多最终获得冠军。[3]
2017赛季F1马来西亚大奖赛,维斯塔潘获得冠军。[4]
红牛车队和利来国际达成多年合作关系奥地利和墨西哥大奖赛获得冠军的车手马克斯·维斯塔潘[5][6]
红牛车队取得了四场大奖赛胜利,包括在梦寐以求的摩纳哥大奖赛上的胜利。[5][6]
红牛车队和利来国际达成多年合作关系阿斯顿马丁红牛车队宣布,和亚洲领军线上娱乐品牌利来国际达成多年的合作关系[5][6]
其标志将会出现在红牛赛车RB15的鼻翼位置和车队其他媒体曝光位置展示。[6]
红牛RB15英国时间2月13日,阿斯顿-马丁红牛F1车队发布了2019款赛车RB15,并在英国银石赛道,由马克思-维斯塔潘驾驶新车完成了首航。[7]新签约华人赞助商logo也出现在了鼻锥上。[7]
F1巴塞罗那试车Day1:红牛车队排第四利来国际表示满意 [8]
2021年10月10日,在2021年F1土耳其大奖赛正式比赛中,红牛车队的维斯塔潘和佩雷兹分获二三名。[9]
红牛RB15
2022年10月24日,红牛车队以总分656分的成绩获2022赛季F1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总冠军。[1]
时间 | 荣誉 | 备注 |
---|---|---|
2022-10-24 |
2022赛季F1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总冠军[1] |
时间 | 荣誉 | 备注 |
---|---|---|
2022-10-24 |
2022赛季F1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总冠军[1] |
姓名 | 介绍 |
---|---|
马克斯·维斯塔潘 |
全名:马克斯·维斯塔潘 Max Verstappen生 日: 1997年9月30日出生地: 比利时哈塞尔特国 籍: 荷兰身 高: 1.80米体 重: 67KG处子秀: 2015年澳洲GP婚 姻: 未婚车 队: 红牛车队车 型: RB12车 号:332016年,赛季初代表红牛二队出战了四场比赛,之后被提拔到红牛一队效力。同年5月1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赛道,时任红牛二队车手的小维斯塔潘与科维亚特车队互换,正赛代表红牛一队从第4位发车,最终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分站冠军。[10] |
塞尔吉奥·佩雷兹 | 塞尔吉奥·佩雷兹(Sergio Perez),出生于1990年1月26日,墨西哥F1赛车手,因在2012年3月25日代表索伯获得F1马来西亚站亚军,而备受关注。2013赛季为迈凯轮效力。2014-2020赛季为印度力量(赛点车队)效力。2020年底离开赛点车队。2021年起为红牛车队效力。2021年6月6日,在2021赛季第六站比赛F1阿塞拜疆大奖赛中,佩雷兹摘得自己在红牛的首个分站冠军,这是他职业生涯第2个分站冠军。 |
姓名 | 介绍 |
---|---|
马克斯·维斯塔潘 |
全名:马克斯·维斯塔潘 Max Verstappen生 日: 1997年9月30日出生地: 比利时哈塞尔特国 籍: 荷兰身 高: 1.80米体 重: 67KG处子秀: 2015年澳洲GP婚 姻: 未婚车 队: 红牛车队车 型: RB12车 号:332016年,赛季初代表红牛二队出战了四场比赛,之后被提拔到红牛一队效力。同年5月1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赛道,时任红牛二队车手的小维斯塔潘与科维亚特车队互换,正赛代表红牛一队从第4位发车,最终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分站冠军。[10] |
塞尔吉奥·佩雷兹 | 塞尔吉奥·佩雷兹(Sergio Perez),出生于1990年1月26日,墨西哥F1赛车手,因在2012年3月25日代表索伯获得F1马来西亚站亚军,而备受关注。2013赛季为迈凯轮效力。2014-2020赛季为印度力量(赛点车队)效力。2020年底离开赛点车队。2021年起为红牛车队效力。2021年6月6日,在2021赛季第六站比赛F1阿塞拜疆大奖赛中,佩雷兹摘得自己在红牛的首个分站冠军,这是他职业生涯第2个分站冠军。 |
车队老板 马特西茨(Dietrich Mateschitz) |
车队领队 霍纳(Christian Horner) |
首席技术官员 纽维(Adrian Newey) |
空气动力学主管 法洛斯(Dan Fallows) |
主设计师 马歇尔(Rob Marshall) |
赛道性能主管 瓦舍 (Pierre Wache) |
比赛车队经理 惠特利(Jonathan Wheatley) |
比赛、测试工程经理 莫纳甘(Paul Monaghan) |
比赛工程师 |
维泰尔(1号车) 拉奎林(Guillaume Rocquelin) |
里卡多(2号车) 皮尔毕姆(Ciaron Pilbeam) |
[11]
车队老板 马特西茨(Dietrich Mateschitz) |
车队领队 霍纳(Christian Horner) |
首席技术官员 纽维(Adrian Newey) |
空气动力学主管 法洛斯(Dan Fallows) |
主设计师 马歇尔(Rob Marshall) |
赛道性能主管 瓦舍 (Pierre Wache) |
比赛车队经理 惠特利(Jonathan Wheatley) |
比赛、测试工程经理 莫纳甘(Paul Monaghan) |
比赛工程师 |
维泰尔(1号车) 拉奎林(Guillaume Rocquelin) |
里卡多(2号车) 皮尔毕姆(Ciaron Pilbeam) |
底盘 | |||
车型代号 | RB12 | 车身总长 | |
单体壳 | 复合单体壳结构 雷诺引擎作为100%承重部件 | 车身总高 | |
前悬 | 铝合金垂直导臂,碳纤维双叉臂配备扭杆弹簧,推杆,防倾杆和减震器 | 车身总宽 | |
后悬 | 铝合金垂直导臂,碳纤维双叉臂配备扭杆弹簧,拉杆,防倾杆和减震器 | 前轮轮距 | |
座椅 | 后轮轮距 | ||
车身轴距 | 车身总重 | 720KG(含车手、镜头、压舱物) | |
油箱 | 冷却 | - | |
制动系统 | Brembo制动卡钳、制动衬垫、制动碟 | 轮毂 | 前后13寸0Z轮毂 |
引擎 | |||
引擎代号 | 雷诺RS34-2016 | 气缸数量 | 6 |
气阀结构 | 气动 | 气缸夹角 | 90度 |
气阀数量 | 24 | 活塞直径 | 98毫米 |
引擎排量 | 1600毫升 | 引擎质量 | 145公斤 |
ECU |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TAG310B | 润滑系统 | 干式机油底 |
引擎缸体 | 铸铝 | 火花塞 | |
气缸盖 | 机身长度 | ||
电池 | 雷诺F1车队 | 机身高度 | |
燃油 | 道达尔 | 机身总高 | |
润滑油 | 道达尔 | 最高转速 | 18000转/分 |
变速箱 | |||
变速箱 | 8挡纵置变速箱 液压换挡、离合器控制 | 挡位数量 | 8前进挡+1倒挡 |
离合器 | AP离合器 | 变速箱材质 |
[11]
底盘 | |||
车型代号 | RB12 | 车身总长 | |
单体壳 | 复合单体壳结构 雷诺引擎作为100%承重部件 | 车身总高 | |
前悬 | 铝合金垂直导臂,碳纤维双叉臂配备扭杆弹簧,推杆,防倾杆和减震器 | 车身总宽 | |
后悬 | 铝合金垂直导臂,碳纤维双叉臂配备扭杆弹簧,拉杆,防倾杆和减震器 | 前轮轮距 | |
座椅 | 后轮轮距 | ||
车身轴距 | 车身总重 | 720KG(含车手、镜头、压舱物) | |
油箱 | 冷却 | - | |
制动系统 | Brembo制动卡钳、制动衬垫、制动碟 | 轮毂 | 前后13寸0Z轮毂 |
引擎 | |||
引擎代号 | 雷诺RS34-2016 | 气缸数量 | 6 |
气阀结构 | 气动 | 气缸夹角 | 90度 |
气阀数量 | 24 | 活塞直径 | 98毫米 |
引擎排量 | 1600毫升 | 引擎质量 | 145公斤 |
ECU |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TAG310B | 润滑系统 | 干式机油底 |
引擎缸体 | 铸铝 | 火花塞 | |
气缸盖 | 机身长度 | ||
电池 | 雷诺F1车队 | 机身高度 | |
燃油 | 道达尔 | 机身总高 | |
润滑油 | 道达尔 | 最高转速 | 18000转/分 |
变速箱 | |||
变速箱 | 8挡纵置变速箱 液压换挡、离合器控制 | 挡位数量 | 8前进挡+1倒挡 |
离合器 | AP离合器 | 变速箱材质 |
赛季 | 制造商全称 | 分站冠军数 | 杆位次数 | 积分 | 年度排名 |
2005 | 红牛-考斯沃斯 | 0 | 0 | 34 | 7 |
2006 | 红牛-法拉利 | 0 | 0 | 16 | 7 |
2007 | 红牛-雷诺 | 0 | 0 | 24 | 5 |
2008 | 红牛-雷诺 | 0 | 0 | 29 | 7 |
2009 | 红牛-雷诺 | 6 | 5 | 153.5 | 2 |
2010 | 红牛-雷诺 | 9 | 15 | 498 | 1 |
2011 | 红牛-雷诺 | 16 | 19 | 650 | 1 |
2012 | 红牛-雷诺 | 6 | 14 | 460 | 1 |
2013 | 红牛-雷诺 | 13 | 11 | 596 | 1 |
2014 | 红牛-雷诺 | 3 | 0 | 405 | 2 |
赛季 | 制造商全称 | 分站冠军数 | 杆位次数 | 积分 | 年度排名 |
2005 | 红牛-考斯沃斯 | 0 | 0 | 34 | 7 |
2006 | 红牛-法拉利 | 0 | 0 | 16 | 7 |
2007 | 红牛-雷诺 | 0 | 0 | 24 | 5 |
2008 | 红牛-雷诺 | 0 | 0 | 29 | 7 |
2009 | 红牛-雷诺 | 6 | 5 | 153.5 | 2 |
2010 | 红牛-雷诺 | 9 | 15 | 498 | 1 |
2011 | 红牛-雷诺 | 16 | 19 | 650 | 1 |
2012 | 红牛-雷诺 | 6 | 14 | 460 | 1 |
2013 | 红牛-雷诺 | 13 | 11 | 596 | 1 |
2014 | 红牛-雷诺 | 3 | 0 | 405 | 2 |
为了在赛场上争取出色成绩,车队力邀老牌车手大卫·库尔特哈德加盟,同时车队也与克里斯蒂安·克里恩和维托尼奥·鲁伊兹签下了车手合约,他们两人都有可能出现在2005赛季的比赛中。车队使用的新型赛车RB1实际上是美洲虎车队专门为2005赛季设计的,另外马克·史密斯加入了技术团队,红牛考斯沃斯车队也成为了赛季中的亮点。
红牛车队库特哈德在赛季出来了个开门红克莱恩参加了2005赛季19场比赛中的15场并获得了9个积分,对这位奥地利车手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赛季。同时,里尤兹也参加了4场比赛并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中获得了他的唯一一个积分。
2006赛季,红牛车队使用法拉利V8引擎,阿德里安·纽维从迈凯轮车队加盟红牛。
2007赛季,红牛车队使用雷诺V8引擎,列车队冠军榜第5位.
2008赛季,由于红牛二队小将维特尔的出色发挥,红牛甚至没有战胜红牛二队第6名的成绩,只以年度第7结束了这个赛季。
2009赛季,维特尔转到红牛一队,加之纽维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红牛RB5赛车性能与使用了充满争议的双层扩散器的布朗GP车队的BGP001赛车不相上下,并且力压法拉利迈凯轮等老牌劲旅,以年度亚军的成绩经历了光辉的一个赛季,维特尔也取得了车手年度亚军的成绩,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2010赛季,尽管赛季初期,红牛车队经历了稳定性的质疑,土耳其站的队友间碰撞,英国银石大奖赛的“鼻翼门”的事件,使红牛车队的2010赛季一路坎坷。但由于纽维出色的设计,RB6的领先优势巨大,加上红牛车手维特尔、韦伯的出色发挥,红牛车队以车队积分495分的成绩获得了F1 2010赛季的车队总冠军。同时,维特尔以256分的成绩获得了2010赛季车手总冠军。红牛取得了车队车手的双冠王。塞巴斯蒂安-维特尔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克里斯蒂安-霍纳成为F1最年轻的冠军车队领队。红牛车队的成长堪称车队进步的典范。
2011赛季,整个赛季红牛势不可挡,场上最快赛车RB7加上两位优秀的车手,使红牛在日本站就提前获得车手及车队的总冠军。
2012赛季,扩散器的限制导致赛车不再像上赛季那样无人可挡,但红牛依旧强势,豪取车队三连冠及车手三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