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业务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应具有坚实宽广的俄语语言文学及相关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基础理论,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本学科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善于从日常学习中发现并思考问题;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第二外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以及阅读本专业有关书刊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包含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科研工作;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工作、教学研究的俄语高级专门人才。
1.实用俄语语言
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俄语语言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语言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俄语语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科研手段在功能修辞学、语法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国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成语学等方面开展研究,进行俄汉语的对比研究和俄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2.俄汉双语翻译
全面了解中外翻译理论、熟练掌握翻译技巧、打好俄语和汉语基础,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译作评论和赏析能力,能胜任俄汉互译和翻译教学工作,能就翻译理论和技巧方面进行有意义的研究。
3.俄语国家文学
要求学生对俄语国家的当代文学与俄罗斯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有比较系统和深入了解,熟悉俄语国家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所代表的文学流派,学会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戏剧、小说、诗歌、比较文学、文学史等方面进行研究。
全日制硕士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1年。研究生必须修完所需学分,毕业论文经过评审合格方可申请提前毕业。
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践海内外、国内外、校内外、课内外培养模式。
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必修课23学分(含前沿讲座和社会实践)。其它学位选修课可根据专业方向选修。
1. 学位公共课 2门 6学分
2. 学位基础课 3门 6学分
3. 学位专业课 4门 8学分
4.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1学分,主要分为教学实习和翻译实践两种。从二年级起,部分学生可由学院根据需要择优安排本院本科教学工作,其余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考核采取学生评价与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由接受实习单位出具书面评价材料。翻译实践分为下述几种情况进行考核:为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口译服务者,应由用户出具至少15小时服务的证明,而且应对其工作情况做出书面评价;为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笔译服务者,应由用户提供至少5万字翻译服务证明,并对其翻译质量做出书面评价;为重要的国际会议提供翻译服务者,应由大会组织方出具书面证明,并对其工作做出书面评价;选择自由翻译者,可提供累计不少于1万字正式发表的译作。
5.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
(1)前沿讲座的基本形式:
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对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问题有基本的了解,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对话的能力。前沿讲座有教师和硕士生讲授交叉进行,以讨论和对话为主要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
(2)基本要求和考核方式
每位硕士生参与讲座不得少于5次,其中硕士生每人主讲不得少于2次。主讲者要求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由个人见解,能反映学术发展的态势。
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有教研室老师与指导教师共同评判计分,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5. 选修课 7门 14学分
(其中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
6. 同等学历及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需补修本科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参见本专业教学计划表。
A等:黑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B+等(12个):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齐齐哈尔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外语学院
B等(12个):燕山大学、南开大学、新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