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洞庭

过洞庭

作品相关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名称 过洞庭
创作年代 元末明初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题龙阳县青草湖题龙阳县青草湖过洞庭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 湘君(1)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2)。

字词注释

(1)湘君:指 舜帝的两个妃子 娥皇、 女英。《 列女传》:“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

(2)星河:指倒映着星辰的洞庭湖,在梦境中是真正的天河。

作品译文

西风吹皱了湖水,洞庭湖上景状秋暮,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创作背景

元代诗人唐珙生平无记载,仅知“珙豪于诗”。他父亲唐珏是南宋义士,曾于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亵渎,直至朱元璋方重修宋陵安葬。虽是元代人,唐珙也应受其父教,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

唐珙仅有八首诗记载下来。

《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可见喜欢兰草。

《猫》,“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可见喜欢猫。

《澄碧堂》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可见沉迷于禅宗。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懂得画画。

《赵文敏书洛神赋》,“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痴迷书法。

《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因何醉呢?

《韩左军马图卷》,“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复国梦吗?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一生竟短。

唐珙是没有传记的,于《全唐诗》误收后更流传为“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而八首诗后,已然栩栩如生。

又“澄碧堂” ,南宋皇宫有此堂;而青草湖中“湘君白发”,应是学自其父唐珏词“斑竹’临江首重回”中之典故,追思故国也。盖追思之人也。

南宋遗民,无谓志远,无缘仕途愁忧,兰、猫、禅、画、书,一醉,一梦,一生,然却正因如此,他不沾半点功名,竟成一境界。

作品鉴赏

此诗为纪游、记梦诗。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宁静的碧水相较,是欢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帝舜死于苍梧,湘君啼竹成斑,死于江湘,那宿命却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约此等情境,复能何言?此时诗人所思所感境界渐深,洞庭深广的秋色可谓遇到了知音。思绪沉沉,竟至幻象,晓昼欢乐尘世,此夜却换了人间。

以神抒情,寄思于景,至幻乃深。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昔杜甫心怀长安,所目疮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无缘这般深然长醉、安然入梦。泊舟、泊梦,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却正是快哉……

一二句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痴然;

三四句境中心中,却深沉了,方潇洒了。

所以,境界深了,夜即梦了,此真人生佳境也。

作者简介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等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在上面移植南宋故宫冬青树为识。珙豪于诗。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元诗选 补遗》小传。

《 大雅集》、《 元诗体要》、《 列朝诗集》等选录其诗数首,清·钱熙彦《元诗选 补遗》编录其诗八首。

作品相关

《过洞庭》曾被误作唐诗而收录进《 全唐诗》中,题为《题龙阳县青草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