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普查

土壤普查

中文名 土壤普查
词目 土壤普查
目录导航

释文

对土壤分布的自然条件、成因类型、理化性状、肥力、分布、改良利用途径所进行的全国性调查工作。

土壤普查内容

一般包括:土壤形成因素、典型土壤剖面描述、土壤类型的确定、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土壤评价和低产土壤改良规划等。

土壤普查工作步骤

步骤分为:准备阶段,收集大比例尺航片与地形图作基础底图;外业阶段,典型剖面的观测描述,确定土壤类型,典型剖面取样及土壤野外制图;内业阶段,样品理化性状测定,绘制土壤类型图及土壤养分图,量算土壤类型面积,撰写土壤调查报告。

我国进行普查

1958~1960年,中国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是以土壤农业性状为基础,并提出全国第一个农业土壤分类系统。1979年,进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及其属性为土壤分类依据,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5级分类,分级完成不同比例尺的土壤制图(全国1∶100万,各省区1∶50~1∶100万,各地市区1∶10~1∶20万,各县1∶5万),并编绘相应的土壤类型图、土壤资源利用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分区图。特别可贵者是此次全国1∶100万土壤图是由县区级1∶1万和l∶5万土壤图结合相应的中小比例尺纠正的卫星影像解译标志逐级缩绘而成,不是一般的编绘。完成了《中国土壤》及各省区的土壤志等专著、《中国土种志》六卷和各省区《土种志》以及中国《土壤普查数据》等,历时15年,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土壤资料。

中国分别于1958年-1960年、1979年-1985年两次开展全国土壤普查。调查工作一般以乡为单位,以村为基础,逐丘逐块进行。调查成果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各级成果有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土壤利用现状图及其他图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