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

作品名称 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
作品出处 刘师培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建安文学,革易前型,迁蜕之由,可得而说:两汉之世,户习七经,虽及子家,必缘经术。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一也。建武以还,士民秉礼,迨及建安,渐尚通侻,侻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二也。献帝之初,诸方棋峙,乘时之士,颇慕纵横,聘词之风,肇端于此。三也。又汉之灵帝,颇好徘词,见杨赐《蔡邕传》。下习其风,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四也。今摘史乘群书之文,涉及文学变迁者,条列如下:

:自哀平陵替,,深怀图谶,颇略文华。然杜笃献诔以免刑,参奏以补令,虽非旁求,亦不遐弃。及明帝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孟坚珥笔于国史,贾逵给札于瑞颂;东平擅其懿文,沛王振其通论,帝则藩仪,辉光相照矣。自安、和已下,迄到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降及灵帝,时好辞制,选羲皇之书,开鸿都之赋,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兜,比之徘优,其余风遗文,盖蔑如也。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狥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邯郸淳字,元作子俶)、德祖(杨修字)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借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至明帝纂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晏)刘(劭)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合章,动言成论。于时正始余风,篇体轻澹,而嵇、阮、应、缪,并驰文路矣。[1]

【注】:以上是原文的部分内容。

出处

此文出自《刘师培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1]

作者简介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曾改名光汉,江苏扬州人。生于经学世家,自幼濡染家学,打下厚重学问基础。起初科场颇顺,连中秀才、举人,但1903年会试失利。此后投身革命,在上海主笔《警钟日报》,发表大量针砭时政、阐扬革命之作;同时成为《国粹学报》主要撰稿人,其学术论著大多发表于该刊上。1907年赴日本,在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和《天义报》等,民国建立后,先任教于四川国学院,1917年被聘为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教授。1919年病逝于北京。一生著述宏富,于经学、小学、校勘学、史学、文学等领域和交融中西的新学问方面,皆有重要成就。[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