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有杨某[1],从白莲教党[2],得左道之术[3].徐鸿儒诛后,杨幸漏脱,遂挟术以邀[4].家中田园楼阁,颇称富有。至泗上某绅家[5],幻法为戏,妇女出窥,杨睨其女美,归谋摄取之。其继室朱氏,亦风韵,饰以华妆,伪作仙姬;又授木鸟,教之作用[6];乃自楼头推堕之。朱觉身轻如叶,飘飘然凌云而行。无何,至一处,云止不前,知已至矣。是夜,月明清洁,俯视甚了。取木鸟投之,鸟振翼飞去,直达女室。女见彩禽翔人,唤婢扑之,鸟已冲帘出。女追之,鸟堕地作鼓翼声;近逼之,扑入裙底:展转间,负女飞腾,直冲霄汉。婢大号。朱在云中言曰:“下界人勿须惊怖,我月府姮娥也[7]。渠是王母第九女,偶谪尘世。王母日切怀念[8],暂招去一相会聚,即送还耳。”
遂与结襟而行。方及泗水之界[9],适有放飞爆者,斜触鸟翼;鸟惊堕,牵朱亦堕,落一秀才家。
秀才邢子仪,家赤贫而性方鲠[10]。曾有邻妇夜奔,拒不纳。妇衔愤去,谮诸其夫,诬以挑引。夫固无赖,晨夕登门诟辱之。邢因货产,僦居别村。
有相者顾某,善决人福寿,邢踵门叩之[11].顾望见笑曰:“君宫足千钟,何着败絮见人[12]?岂谓某无瞳耶?”邢嗤妄之。顾细审曰:“是矣。固虽萧索,然金穴不远矣。”邢又妄之。顾曰:“不惟暴富,且得丽人。”邢终不以为信。顾推之出,曰:“且去且去,验后方索谢耳。”是夜,独坐月下,忽二女自天降,视之,皆丽姝。诧为妖,诘问之,初不肯言。邢将号召乡里,朱惧,始以卖告,且嘱勿泄,愿终从焉。邢思世家女不与妖人妇等,遂遣人告其家,其父母自女飞升,零涕惶惑;忽得报书,惊喜过望,立刻命舆马星驰而去。报邢百金,携女归。邢得艳妻,方忧四壁,得金甚慰。往谢顾。顾又审曰:“尚未尚未。泰运已交[13],百金何足言!”遂不受谢。先是,绅归,请于上官捕杨。杨预遁,不知所之,遂籍其家[14],发牒追朱。朱惧,牵邢饮泣。邢亦计窘,始赂承牒者,赁车骑携朱诣绅,哀求解脱。绅感其义,为竭力营谋,得赎免;留夫妻于别馆,欢如戚好。绅女幼受刘聘;刘,显秩也[15],闻女寄邢家信宿[16],以为辱,反婚书,与女绝姻。绅将议姻他族;女告父母,誓从邢。邢闻之喜;朱亦喜,自愿下之。绅忧邢无家,时杨居宅从官货,因代购之。夫妻遂归,出曩金,粗治器具,蓄婢仆,旬日耗费已尽。
但冀女来,当复得其资助。一夕,朱谓邢曰:“孽夫杨某,曾以千金埋楼下,惟妾知之。适视其处,砖石依然,或窖藏无恙。”往共发之,果得金。因信顾术之神,厚报之。后女于归[17],妆资丰盛,不数年,富甲一郡矣。
异史氏曰:“白莲歼灭而杨独不死,又附益之[18],几疑恢恢者疏而且漏矣[19]。孰知天留之,盖为邢也。不然,邢即否极而泰[20],亦恶能仓卒起楼阁、累巨金哉?不爱一色,而天报之以两。呜呼!造物无言[21],而意可知矣。”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1]
[1]滕:县名,今属山东省。
[2]白莲教:佛教宗派之一,又叫闻香教。元末以来常为农民起义所利用。
下文徐鸿儒,即明天启年间,以白莲教主身份为山东农民起义领袖。详见《白莲教》注。
[3]友道:邪道。
[4]邀:游。
[5]泗上:泗水之滨。泗水,也叫泗河,源于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古时流经山东曲阜、江苏徐州入淮。
[6]作用:启动、使用之法。
[7]月府姮娥:即月中女神嫦娥,详《劳山道士》注。
[8]王母: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女神。旧时小说演绎为玉帝(天帝)之后。
[9]泗水:县名,今属山东省。
[10]方鲠(gěng梗):正直。鲠,通“■”,刚直。
[11]踵门叩之:亲至其门叩问。
[12]败絮:破烂的棉絮,指破烂衣服。
[13]泰运:吉祥的运气。泰,《易》卦名。《易·泰》:“天地交,泰。”
又《彖》:“泰,往大来吉亨,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引申为安宁、顺通。
[14]籍其家:抄没其家产。籍,簿册,抄家时将其家产一一登记入册。
[15]显秩:显要之官。
[16]信宿:再宿,两宿。
[17]于归:出嫁。
[18]附益:此指聚敛暴富。《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19]“几疑”句:几乎怀疑夭网疏漏将其放掉。《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喻天道广大,无所不包。
[20]否(pǐ匹)极而泰:运气坏到极点即转而通泰。否、泰,均《易》卦名,旧时指命运的好坏、事情的顺逆。《易。否》:“天地不交,否。”
天地不交,则上下相隔,闭塞不通。
[21]造物:创造万物,指大自然。[2]
山东滕县有个杨某人,跟着白莲教结成死党,又得到一些邪门歪道的法术。徐鸿儒被杀之后,杨某人侥悻漏网脱险,于是就携带着妖术在各地漫游。家里边有田园和楼台殿阁,很称得上是个富有之家。他到了泗水之滨的某个士绅之家,用迷幻的法术当作戏剧来表演,引得妇女们都偷偷来看。杨某人偷眼看到这个士绅的女孩长得很美貌,戏演完回来就想把她用法术摄取过来。杨某人的续弦妻子朱氏,也还很有魅力,就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假扮成为仙女。又交给她一只木鸟,还告诉她启动的方法,就从楼上把她推了下去。这时朱氏感到身体轻得就像一个树叶,飘飘荡荡地在天空里驾着云彩行走。没过多久,到了一个地方。云彩停止不动了,朱氏知道已经到了该到的地方。这天夜里,月光明亮,清彻而又皎洁,往下面一看,极其清楚。朱氏取出一只木鸟投了出去,木鸟鼓动着肢膀飞了出去,直接来到女孩的住房。女孩看见有彩色的鸟飞了进来,就呼叫婢女去抓住它,可是木鸟已经冲出帘幕飞走了。女孩再去追赶它,木鸟掉在地上并作出鼓动翅膀的声音,再往前靠近它,木鸟就扑进到女孩的裙子底下了。展转之间,鸟儿背着女孩就飞腾起来,直着冲上云天。婢女大叫起来。朱氏在云彩里说道:“下界的人们不要害怕,我是月宫的嫦娥。女孩她是王母娘娘的第九个女儿,是偶然间被贬谪到人世间的。王母娘娘每天都深切怀念她,暂时把她招去聚上一聚,就把她送回来。”于是朱氏就和女孩手牵着衣服一起飞行。正好到了泗水的地界,恰巧有一个人在燃放飞天爆竹,爆竹斜着碰到了鸟的肢膀,鸟一受到惊吓就悼下来了,拉扯着朱氏也掉了下来,正好落到一个秀才的家里。
那个秀才叫邢子仪,家境极其贫寒而性情非常耿直。曾经有过邻居的妇女晚上往他家跑的事情,他拒绝不接纳她。那个妇心含愤怒离开之后,在她丈夫面前说邢子仪的坏话,诬蔑邢子仪挑逗并勾引她。她的丈夫本来就是泼皮无赖,就早晨和晚上都来到门前羞辱邢子仪。邢子仪于是卖掉家产,到别的村庄租房子住下来。有一个会相面的顾某人,善于判断人的福气和寿数,邢子仪就亲自登门拜会他。顾某人看看邢子仪之后笑着说道:“君子您富有得足有千钟之粟,为什么穿着破烂的衣服见人呢?难道是认为我有眼无珠吗?”邢子仪笑话他胡说八道。顾某人仔细地看他之后又说:“是啦。本来家境虽然萧条一些,但是离聚宝盆不远了。”邢子仪又认为他一派胡言。顾某人又说道:“你不仅要突然大富起来,而且还要得到一个美貌佳人。”邢子仪始终也不认为他说的这些会是真的。顾某人把他推了出来,说道:“去吧去吧,应验之后再向你索求答谢吧!”这个夜里,邢子仪一个人坐在月光之下,忽然间有两个女子从天上降落下来,看了看,都是绝色的美人。惊奇地把她们两个人当成妖怪,就追问她们,开始她们两个人不肯说话,邢子仪想要把乡亲们都叫过来,朱氏害怕了,才把实情告诉给他,并且嘱咐他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她们两个人愿意终身跟随他。邢子仪想到,大人家的女子不能和妖人的妇女一样看待,就派人去告诉她的家里。她的父母自从女儿飞升天上之后,痛哭流涕,惶恐不安。忽然间得到回报的书信,又惊又喜,都在想象之外了。立刻派车马连夜奔驰去迎接。用百金答谢了邢子仪之后,携带着女儿回到家来。
邢子仪得到了漂亮媳妇,正在忧愁家境四壁空空的时候,又得到金钱,感到很大的安慰。这时他就前去答谢顾某人。顾某人又细看看他说道:“还没有完呢,还没有完呢,好运气已经开始了,百金的钱怎么值得一提呢!”于是顾某人坚决不接受答谢。在这以前,这个士绅回到家来,请求上级官员逮捕杨某人。杨某人事先逃跑,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就抄没了他的家,并发出公文追捕朱氏。朱氏很害怕,拉着邢子仪的衣服默默地哭。邢子仪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就去贿赂承办公文的人,邢子仪租了车马带着朱氏来到士绅家里,哀求人家把她解脱出来。士绅感到邢子仪很讲究义气,就为他们尽心尽力想方设法,使得朱氏得以赎身免罪。还留他们夫妻在别墅住下来,欢乐的气氛就像是亲戚之间的友好往来。士绅的女儿从小就聘给了刘家。刘家是个显赫的大官之家,听说女孩在邢子仪家里暂时住了两宿,认为是个耻辱,就把婚书退回来,与女孩废弃婚姻关系。士绅想要把女儿和其他家联姻,女孩告知父亲和母亲,发誓要跟从邢子仪成婚。邢子仪听到之后,非常高兴,连朱氏都很高兴,自己还愿意处于下位当妾。士绅忧虑邢子仪无家无业,正赶上杨某人的住宅当作官家财物处理,就替邢子仪购买过来。未妻二人就回来了,把过去的钱拿出来,简单地置备些家俱器皿,再收养几个婢女仆人,十天之间,钱花费得已经没有了。只希望女孩来到,一定会得到她的资助的。一天晚上,朱氏对邢子仪说道:“我那罪孽的前夫杨某人,曾经把千金的钱埋藏在楼下,只有我知道埋在哪里。刚才我看了看那个地方,砖头和石块还是和原来一样,或许地下埋藏的东西没有损坏呢。”两个人一起去挖开地窖,果然得到千金的钱。因而也相信顾某人法术的神奇,邢子仪就优厚地报答了他。后来女孩也嫁了过来,装奁极其丰盛,没过几年,邢子仪就在一郡之内被称为首富了。
异史氏说;“白莲教被歼灭之后,而余党杨某人偏偏没有死,而且还富上加富,我几乎要怀疑恢恢的天网也能够既粗疏又有遗漏呀。哪里知道,上天把他留了下来,是为了成全邢子仪呀。不然的话,邢子仪即使坏运气到极点交上好运,又怎么能够仓促之间建起楼台殿阁,积累巨额金钱呢?邢子仪连一个女人都不愿去偏爱,而上天报答他两个女子。噢!老天爷什么话都没有说,而他的心意却是可以知道的。”
[3]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