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柳西川[1],法内史之主计仆也[2]。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 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3],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 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杀啖我,我病可愈。”柳谋杀蹇劣者[4]。子闻 之,即大怒骂,疾益甚。柳惧,杀骡以进。子乃喜;然尝一脔[5],便弃去。疾卒不减,寻毙。柳悼叹欲死。 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登岱[6]。至山半,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侄似柳子。比至,果是。下骡遍揖,各道寒暄。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答云:“亦无甚事,东西奔驰而已。”便问逆旅主人姓名, 众具告之。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7]。明日当相谒。”上骡 遂去。众既归寓,亦谓其未必即来。厌旦伺之[8],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 笑言。众谓:“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 众以柳对。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 在此相候。”言讫,别去。
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以我卜也[9],殆不可见。”柳涕泣 不信。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10], 待其来,察其词色,可见则出。”柳如其言。既而子果至,问:“柳某来否?” 主人答云:“无。”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何 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11],不图包藏祸心,隐我血赀[12],悍不还。 今愿得而甘心[13],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 历历闻之,汗流接踵[14],不敢出气。主人呼之,乃出,狼狈而归。异史氏 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15], 怨毒之于人甚矣哉!”[1]
[1]胶州:州名,明置。治所在今山东胶县。
[2]法内史:法若真,字汉儒,号黄石,别号黄山,胶州人。顺洽二年中 乡试。主考官“以异才特荐”,召送礼部御试,授内翰林国史院中书舍人。 顺治三年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浙江按察使、湖广布政使等职。光绪《山东通志·人物志》、民国《增修胶(州)志》有传。内史:顺治初年设“内三院”,即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法若真曾任 内翰林国史院中书舍人,故称之为“内史”。主计仆:掌管财务出入的管家。
[3]荡侈逾检:放荡奢侈不守规矩。逾,过。检,规范、规炬。
[4]蹇(jiǎn 简)劣:驾劣、劣等。蹇,不利于行。
[5]脔(luán 銮):切成碎块的肉。
[6]香社:结伙朝山进香、祭神叫“香社”。岱:泰山又称岱宗,简称岱。
[7]间阔:久别。
[8]厌且:明晨。
[9]以我卜也:据我估计。《左传·宜公十一年》:“以我卜也,郑不可 从。”
[10]椟(dú读):木柜、木箱。
[11]客侣:合伙在外经商。
[12]隐:隐吞。血货(zī资):血本,辛苦积聚之资本。货,通“资”。
[13]得而甘心:意为得而杀之,以快心意。《左传·庄公九年》:“管(仲)、召(忽)优也,请受而甘心焉。”杜预注,“甘心,言欲快意戮杀 之。”
[14]汗流接踵:汗流至踵。踵,脚跟。《庄子·列御寇》:“伏地汗流 至踵。”
[15]不忘于夜台:意为死后犹不能忘怀。夜台,墓穴,冥间。[1]
胶州的柳西川,是法内史的管家,四十多岁,生了一个儿子。柳西川十分溺爱他,什么事都由着儿子的性子,唯恐他不如意。儿子长大后,异常地浪荡奢侈,不几年便把柳西川的积蓄挥霍净光。后来,儿子生了病,柳西川本来养着些好骡子,儿子说:“肥骡子肉好吃,杀匹骡子给我吃了,病就好了!”柳西川便想杀匹老骡子,儿子知道后,愤怒地咒骂起来,病势也更加沉重,柳西川害怕,忙杀了匹肥骡子给他吃,儿子才高兴起来。但只吃一片骡肉,便扔在一边不吃,病情也没有好转,不久就死了。柳西川心疼得直想死去。
过了三四年,柳西川村里的人结香社去朝拜泰山。登到半山腰,见一个人骑着匹骡子迎面走来,模样非常像柳西川死去的儿子。等他走封近处一看,果然不错。那人见了众人,下骡作揖行礼,向每个人都问寒问暖。村人都很惊骇,也不敢提他已经死了的事,只是问他:“在这里干什么?”柳子回答说:“也没什么事,四处跑跑罢了。”便打听众人所住旅店主人的姓名,众人告诉了他。柳子拱拱手说:“我还有件小事,来不及叙谈了,明天去拜访你们。”说完,骑上骡子走了。
村人回到旅店,以为柳子未必真来。第二天一早等着他,他果然来了。把骡子拴在走廊的柱子上,走进屋子说笑起来。众人说:“你父亲天天想念着你,你怎么不回去探望探望他呢?”柳子惊讶地问:“你们说的是谁呀?”众人回答说就是柳西川。柳子一听,神色大变,过了好久,才说:“他既然思念着我,请你们回去后捎句话:我于四月七日,在这里等他!”说完,告辞走了。
村人回去后,把经过告诉柳西川。柳大哭,如期赶到那家旅店,又把缘故告诉了店主人。主人劝阻他说:“那天我见公子的神情很冷酷,似乎未必有好意。依我看来,还是不见为好!”柳西川哭泣着,不相信店主人的话。主人说:“我不是故意阻止你,鬼神无情,是恐怕你遭到不测。如果你一定要见,请你预先藏在柜子里,等他来后,看看他的言语和神色,如可以见你再出来。”柳西川按他说的办了。
一会儿,柳子果然来了,问店主人:“柳某来了吗?”主人回答说:“没有!”柳子气愤地骂道:“老畜牲怎么还不快来!”主人惊讶地说:“你怎么骂父亲?”柳子又骂道:“他是我什么父亲!当初我凭着义气和他结伴经商,没想到他包藏祸心,暗中侵吞了我的血本,还凶悍地赖帐不还!这次我一定杀了他才甘心,他哪里是我什么父亲!”说完,径直出门,边走还边骂:“便宜了他!”柳西川在柜子里听得清清楚楚,冷汗从头一直流到脚跟,大气也不敢出。直到店主人叫他,他才钻出柜子,狼狈地逃回了老家。[2]
本篇异史氏有番评价:“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意思是说,突然得到许多金钱,乐趣怎样呢?偿还则令人难堪,花费完了不算,还令人在阴司也不能忘怀,所造成的怨恨可见很深很深。这就点明了本篇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并以柳氏与其子的对立来表现。柳氏是法内史手下管理钱财胸仆役,他对儿子严重溺爱,致使儿子荡侈逾检,暴虐成性,花光了他的钱财后藏去,他落得一无所有。其后儿子还魂,不以他为父,反而责骂“初与义为客侣,不图包藏祸心,隐我血赀,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a”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前者柳氏子的行为使人对其父寄寓了同情,容易得出溺爱生败子的结论。这是符合常理的。但小说的本意不在这里.柳氏子的荡侈暴虐,对其父是一种报应形式,后者就露了底细:柳氏原本是不义之人。前后二者的不统一,使结果大人超出人的意外。不过,本篇让柳氏长期处于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的景况中,让他尽情地表现对儿子的思念,说明报应是生活的必然,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而返魂的柳氏子在众人面前是谦恭君子,对其父则是咬牙切齿,这双重的表现形式导致各自双重人格,为善者本为恶,为恶者原为善,相互映衬。[3]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