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遍

甘州遍

代表作品 《甘州遍·秋情》
流行年代 清代
字数 六十三
目录导航

词牌沿革

甘州遍,调见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辑五代毛文锡词。调名有遍字,盖出自大曲之排遍。唐教坊曲有大曲名《甘州》,《甘州遍》即由《甘州》大曲摘遍单行。见王灼《碧鸡漫志》卷三。《钦定词谱》卷二五谓《甘州遍》即王灼所谓之曲破,未详其据。《词律》卷一、《钦定词谱》卷一四均列毛文锡“春光好”一首。《历代诗馀》谓本调为《六州歌头》之一,依据未详。此调未详其宫调,但此调乃《甘州》曲中之一遍,据《乐苑》云《甘州》为“羽调曲”,则此调当亦为“羽调曲”。惟究在羽调中何调,则不可知矣。[1][2][3]

格律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六十三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以毛文锡《甘州遍·春光好》为代表。按《花间集》毛词别首与此平仄如一,惟后段第四句“往往路人迷”,上“往”字仄声。第七句“凤凰诏下”,“凤”字仄声。[4]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甘州遍·春光好》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春光好,公子爱闲。足风。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中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中平仄仄,仄仄仄平

花蔽膝,玉衔。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美人唱、揭调是甘。醉红。尧年舜日,乐圣永无[4]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五代·毛文锡《甘州遍·春光好》

见“格律对照”

五代·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明末清初·董以宁《甘州遍·赋得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深宫里,镇日黛眉低。意支离。最堪怜是,相思说话,男儿听惯不经思。

抛妾泪,怕人疑。湘裙宁湿,不将双袖染胭脂。开箱处,无语立多时。诉伊知。石榴红处,都是杜鹃啼。

清·杨葆光《甘州遍·又题秋林候雁图》

秋风起,旅曲唱甘州。动离愁。雁书可有,声声唱晓,有人野眺猛回头。

耽宦兴,几春秋。清霜老木如许,何处尚勾留。惊鸿渺,影渡白蘋洲。倦遨游。归来大好,松菊小园稠。

清·陆求可《甘州遍·秋情》

良宵永,秋气入银屏。扑流萤。梧桐树下,芙蓉溪上,有人乘兴坐搊筝。

风淡淡,水泠泠。手持生绡纨扇,仰面看双星。愁无定。醉酒不须醒。叹多情。悲哉宋玉,嘹呖雁南征。

清·陆求可《甘州遍·凤仙》

朱明节,红紫满花台。忆初栽。根如绿玉,叶如翠羽,一丛高下立苍苔。

风乍过,雨方催。遮遮掩掩栏畔,先后几番开。痴儿女、红甲映香腮。拾花来。金盆夜捣,凉露落间阶。

清·董元恺《甘州遍·阅江楼观射和唐人毛文锡韵》

崧台暖,斜日海天低。角弓齐。雁行阵里,风轮丝上,危楼百尺听鸣鼙。

营帐北,女墙西。报道右晴初注,惝恍意犹迷。遥嘶影,碧草趁霜蹄。靖蛮奚。何须铁骑,一矢上云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