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乡镇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辖镇。位于宁波市东郊,距市中心10公里,距素有“东方鹿特丹”之称的宁波北仑港15公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近在咫尺,隔杭州湾与上海市邻海相望。329 国道,通途路横穿境内,沿海高速公路五乡道口在沪杭甬三地方便来回,镇内萧铁路中转站和紧邻的北仑深水良港,栎社国际机场充分展现运输优势。是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 和宁波市“廿强镇”、鄞州“五强镇”之一。
2005年全镇实现区域生产总值26.5亿元,比上年增25%,工业总产值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31。4%,农业产值1.6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684元。
五乡镇素以“鱼米之乡”闻名,全镇面积48平方公里,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底全镇总人口32985人。下辖29个行政村,2个居民会。境内山明水秀,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鄞东水网和陆道的中心枢纽,境内公路、河流纵横交叉,早在2200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当宁波的三江口还是一片滩涂时,此地已崛起一座以贸易为特点的古郧县县治,其深远的文化底蕴和远近闻名的宝幢、育王风水宝地更增添了古镇的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五乡镇逐渐确立了以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以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工程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浮现了以机械制造、轻纺织造、电子电器、塑料化工和印刷包装五大“五乡品牌”,工业经济保持在高位上持续增长、稳步攀升。
在329国道线五乡段两侧崛起的工业产业带,绵亘5公里,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科技型为龙头,拳头产品为依托”的战略格局和以日用电子电器、机械汽配、塑料化工、轻纺服装、金银饰品、工艺印刷等为特色的五乡支柱产业。镇区内水、电、交通、通讯等设施条件优良,329国道线、萧甬铁路、沿海高速公路、通途路、鄞州大道贯通镇区的东西南北,投资环境优越,政策优惠。随着宁波城市的东扩,五乡将成为宁波东郊最具有优势的投资兴业之地。已形成特色农业稳健发展:沙堰金鱼,横省菜牛、何家洋黄鸽、明堂岙萝卜等种养殖业逐步向块状经济靠拢。涌现出中环集团、中洲集团、盛光包装、华鑫工艺、日兴电子、亚历定时器等一大批强势企业和四安、明伦、渔业、仁久.石山弄等经济强村,并树立了中环“太白水”、“包菱”煤气瓶,“福禄”粉末涂料等市场知名品牌。
工业区、商住区的道路初步建成,为两个小区开发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水、电、通讯及其它配套设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
镇内水电、交通、通讯基础设施齐全,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厂商前来,如盛光包装、日兴电子、荣蕾制衣都在五乡取得喜人的发展成绩。此外政府各部门期望通过强化服务职能,提倡优质服务来推动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二次创业高峰。
面对新的世纪、新的机遇,五乡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329国道与通途路之间规划征用土地3000亩,建立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政策优惠。截至2005年,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5平方公里,引进了100多家企业,预约登记50多家企业。五乡镇党委、政府携全镇人民真诚地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考察、投资、合作,共展宏图。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五乡镇积极创建文明乡镇,早在1995年该镇通过了第一批市级文明单位的评选,2006年,再次通过了市级文明城镇的验收,在省级生态示范镇、省级卫生镇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创建省级文明城镇,完成全体五乡人民的共同心愿——创建“经济强镇、生态美镇、文明城镇”。根据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深化文明镇村创建活动,提高镇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的文明素质。主要措施是开展文明镇创建活动。五乡镇制定了《创建文明镇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对照《浙江省创建文明城镇试行方法》,划分了工作责任,各办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创建工作网络。二是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五乡镇制定了《文明村(单位)创建奖励制度》,明确对评上区级文明村(单位)的各奖3000元,评上市级文明村(单位)的奖5000元等等,激励各村各单位争先创优,截至2005年,该镇已有省级文明村两个,明伦村和四安村;市级文明村四个,分别是明伦村、四安村、宝同村和联合村,市级文明单位五乡工商所一家,区级文明村(单位)23家。三是开展文明身边人评选活动。有50多年不渝的诚信感动台胞的傅家甫老人,有捐献遗体的老党员陶根祥,有党员模范带头人钟辉等,他们的事迹纯朴而实在,他们的故事精彩又动人,激励着更多的五乡镇在不同的岗位上展现自己文明素质。
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镇内逸夫中学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成人学校和镇党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和省级先进党校。继续蝉联宁波市双拥模范镇,还被评为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优胜单位和市级绿化先进镇,市科技先进乡镇和民政工作全优乡镇,此外县委授予镇机关文明称号和县级先进党委。
铁佛寺
建在五指山冲咀头下,坐东朝西。相传此寺建于元朝至正年间(约1350年左右)。《鄞县通志》载,清朝康熙年间修建一次,乾隆四十三年重修一次。建有正殿三间,山门三间,左右厢房十间,偏房五间,占地约1.2亩。内供铁佛一尊,系铜头铜手铁身浇铸而成,有“大元20年铸”字样。
1998年10月,清戒法师(又名照波,原名石海波)来铁佛寺,决心重新修建寺院,相继买来村民居住的大殿等寺产,计币陆万余元。随后清戒法师为保护古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修旧复旧,浇铸铁佛三尊,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二旁阿难和迦叶二个侍者。已建三圣殿(楼上)三楼、观音殿等。原鄞县宗教事务局2001年批准,2002年5月20日颁发证书:鄞州民族宗教事务局《保留宗教活动场所证》宗场保证字(鄞224)号,负责人为清戒。
据查证,该寺曾是《三字经》作者王应麟的家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与内家拳颇有渊源,内家拳第十三代传人夏宝峰多次来寺论拳、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