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杯(3)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我国的核心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转变发展方式,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向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全面推动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已成功举办十一届蓝桥杯大赛。[6]大赛的举办得到了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和各有关院校的积极响应,更得到了参赛师生的广泛好评,参赛学校超过1200余所,参赛规模已达四十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7]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有关精神,为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加快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及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创新与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中心决定举办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本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作为主办单位。大赛大学组连续三年入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榜单,青少年创意编程组进入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7]
举办时间 |
举办届次 |
---|---|
2009年-2010年 |
第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0年-2011年 |
第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1年-2012年5月27日 |
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2年-2013年7月13日 |
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3年10月9日-2014年6月1日 |
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4年9月17日-2015年5月31日 |
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5年10月16日-2016年5月29日 |
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6年10月-2017年5月28日 |
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7年10月18日-2018年5月26日 |
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8年9月21日-2019年5月26日 |
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9年9月24日-2020年11月14日 |
第十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20年11月26日-2021年6月5日 |
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22年4月-2022年6月18日 | 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1] |
举办时间 |
举办届次 |
---|---|
2009年-2010年 |
第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0年-2011年 |
第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1年-2012年5月27日 |
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2年-2013年7月13日 |
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3年10月9日-2014年6月1日 |
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4年9月17日-2015年5月31日 |
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5年10月16日-2016年5月29日 |
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6年10月-2017年5月28日 |
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7年10月18日-2018年5月26日 |
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8年9月21日-2019年5月26日 |
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19年9月24日-2020年11月14日 |
第十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20年11月26日-2021年6月5日 |
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2022年4月-2022年6月18日 | 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1] |
蓝桥杯(3)● 立足行业,结合实际,实战演练,促进就业。
● 政府、企业、协会联手构筑的人才培养、选拔平台。
● 以赛促学,竞赛内容基于所学专业知识。
● 以个人为单位,现场比拼,公正公平。
朱宏任
蓝桥杯大赛组委会主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蓝桥杯大赛组委会主任 朱宏任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
倪光南
蓝桥杯大赛首席专家
蓝桥杯大赛首席专家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赛对象及报名方式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生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可报名参加除青少年创意编程赛外的其他各类比赛。
各参赛单位及个人登录大赛官网在线注册并报名。[8]
赛事阶段 |
奖项设置 |
---|---|
省赛 |
1.参赛选手奖 省赛每个组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原则上各奖项的比例为10%、20%、30%。获奖比例仅作为参考,组委会专家组将根据赛题难易程度及整体答题情况,制定获奖最低分数线,未达到获奖最低分数线者不得奖。 省赛一等奖选手获得直接进入全国总决赛资格。所有获奖选手均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 2.指导教师奖 省赛中获奖的参赛选手的指导教师将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参赛学校奖 参赛组织工作表现突出、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的单位,将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赛区)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参赛选手成绩优异、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的学校,将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赛区)优胜学校”称号。 |
总决赛 |
1.参赛选手奖 个人赛根据相应组别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其中,一等奖不高于5%,二等奖占20%,三等奖不低于35%,优秀奖不超过40%,零分卷不得奖。 所有获奖选手均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 2.指导教师奖 所有获奖选手的指导教师,均可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3.参赛学校奖 参赛组织工作成绩突出、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的单位,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参赛选手成绩优异、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的学校,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优胜学校”称号。[7] |
赛事阶段 |
奖项设置 |
---|---|
省赛 |
1.参赛选手奖 省赛每个组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原则上各奖项的比例为10%、20%、30%。获奖比例仅作为参考,组委会专家组将根据赛题难易程度及整体答题情况,制定获奖最低分数线,未达到获奖最低分数线者不得奖。 省赛一等奖选手获得直接进入全国总决赛资格。所有获奖选手均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 2.指导教师奖 省赛中获奖的参赛选手的指导教师将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参赛学校奖 参赛组织工作表现突出、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的单位,将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赛区)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参赛选手成绩优异、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的学校,将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赛区)优胜学校”称号。 |
总决赛 |
1.参赛选手奖 个人赛根据相应组别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其中,一等奖不高于5%,二等奖占20%,三等奖不低于35%,优秀奖不超过40%,零分卷不得奖。 所有获奖选手均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 2.指导教师奖 所有获奖选手的指导教师,均可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3.参赛学校奖 参赛组织工作成绩突出、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的单位,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参赛选手成绩优异、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的学校,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优胜学校”称号。[7] |
为保证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的公平、公正,对各赛区省赛和全国总决赛的初步评审结果执行监督反馈制度。投诉反馈期自公布评审初步结果之日起,为期3天,过期不再受理。
投诉反馈期间,各赛区大赛组委会和全国大赛组委会将受理有关违反大赛比赛章程、规则和纪律的行为等。投诉和异议须以书面形式提出,由个人提出的异议,须注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并附有本人亲笔签名;由单位提出的异议,须注明单位指定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并加盖单位公章。各赛区大赛组委会和全国大赛组委会须对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严格保密。[7]
1.Java软件开发
对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该专业方向设研究生组、大学A组、大学B组、大学C组。
说明:研究生只能报研究生组。985、211本科生只能报大学A组及以上组别,其它院校本科生可自行选择报大学B组及以上组别,高职高专院校可报大学C组或其他任意组别。如选手在报名时未遵照以上规则选择正确组别,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成绩。
2.C/C++程序设计
对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该专业方向设研究生组、大学A组、大学B组、大学C组。
说明:研究生只能报研究生组。985、211本科生只能报大学A组及以上组别,其它院校本科生可自行选择报大学B组及以上组别,高职高专院校可报大学C组或其他任意组别。如选手在报名时未遵照以上规则选择正确组别,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成绩。
3.Python程序设计
对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该专业方向设研究生组、大学A组、大学B组、大学C组。
说明:研究生只能报研究生组。985、211本科生只能报大学A组及以上组别,其它院校本科生可自行选择报大学B组及以上组别,高职高专院校可报大学C组或其他任意组别。如选手在报名时未遵照以上规则选择正确组别,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成绩。
4.Web应用开发
对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该专业方向设大学组和职业院校组。
说明:研究生、本科生只能报大学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可报职业院校组或大学组。如选手在报名时未遵照以上规则选择正确组别,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成绩。
5.软件测试
对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该专业方向设大学组。
6.嵌入式设计与开发
对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该专业方向设大学组。
7.单片机设计与开发
对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该专业方向设大学组和职业院校组。
说明:研究生、本科生只能报大学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可报职业院校组或大学组。如选手在报名时未遵照以上规则选择正确组别,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成绩。
8.物联网设计与开发
对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该专业方向设大学组。
9.EDA设计与开发
对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该专业方向设大学组。
10.青少年创意编程组
对象:7-18岁的中小学生。[7]
大赛设置全国组织委员会,并在全国参赛院校数量较多、参赛人数规模较大的城市选拔院校设置赛点。
(一)全国组委会
本届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作为主办单位,由国信蓝桥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承办并统一收取大赛相关费用。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二)举办省份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澳门、海外。
(三)赛点
大赛计划在报名人数比较集中的,符合报名要求、且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符合大赛需求的软件环境和硬件设备的院校设立赛点。赛点的设立既考虑报名人数,又要考虑区域的地理分布。赛点学校必须是有实力、有声望,对于组织当年省赛有很大的积极性。赛点的设立由蓝桥杯大赛组委会确认,并签订相应协议。各学校赛点严格按照大赛章程、实施办法及《“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规则与赛场纪律》组织省赛。
如因疫情影响,大赛将在受影响区域安排组织线上比赛。[7]
总决赛评审工作由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由竞赛评审系统自动评测并进行人工校验核对;评审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评审员若干,组长负主要责任。[7]
内容截至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评审中须严格遵守大赛全国专家组制定的统一评分及考核标准;在分数相同情况下,由评审专家组对代码质量、实现功能、提交时间、运行时间等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大赛名次;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评审记录交由大赛组委会保存;总决赛评审结果上报大赛组委会时,须同时提交含评审组每位评审专家签字的各项详细评分记录,否则其评审结果无效。
内容截至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蓝桥杯大赛个人赛(软件类/电子类)比赛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对比赛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蓝桥杯大赛的公平、公正,保证优良的比赛风气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比赛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蓝桥杯大赛个人赛(软件类/电子类)比赛,包括线下赛点比赛、线上比赛等。
第二章 比赛纪律
第三条 选手应当按规定时间进入赛场。比赛开始后半小时内未登录比赛系统,将禁止参加比赛,按弃赛处理。
第四条 选手进入赛场应当携带准考证、学生证、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指定的比赛必需用具。不得佩戴耳机(包括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耳麦)等各类接听设备;不得携带书籍、笔记、资料、通讯及存储设备等物品。(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硬盘、U盘、手机、平板电脑等)
第五条 线上比赛选手需按照线上比赛手册要求准备网络条件、硬件(电脑、摄像头、充电器等),提前安装比赛环境,进行赛前模拟测试。如因未按要求而影响比赛成绩,责任由选手自行承担。
第六条 选手应当服从监考人员的监考指令,独立答题,严禁各种违纪、作弊行为。
第七条 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包括线下及线上赛场),否则按违规处理。
第八条 比赛过程中未经监考人员允许,选手不得互借任何文具或其他物品。对试题有疑问,应向监考员询问,选手之间不得互相交流。
第九条 比赛结束后,选手征得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第十条 比赛进行一个小时后,选手方可提交离开考场(包括线下及线上考场),提交后不可再登录比赛系统。
第三章 比赛违规行为的认定及处理
第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比赛作弊,取消成绩,通报学校,并官网通报。作弊选手三年内将被禁止参加蓝桥杯大赛任何赛项。
(一)选手出现由他人冒名顶替参赛;
(二)授权他人远程登录;
(三)串通他人作弊的;
(四)组织作弊的;
(五)参与有组织作弊的;
(六)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条件;
(七)协助他人作弊的;
(八)有意为他人抄袭答案提供条件;
(九)无意被他人抄袭出现雷同卷;
(十)比赛过程中,发现被他人抄袭未加拒绝;
(十一)比赛过程中,与其他人交流;
(十二)比赛过程中,互打暗号或者手势;
(十三)比赛过程中,偷看或使用他人电脑,抄袭他人答案,强拿其他考生草稿纸;
(十四)利用草稿纸等工具携带与比赛内容相关资料参加比赛;
(十五)携带书籍、笔记、资料、通讯及存储设备等物品。(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硬盘、U盘、手机、平板电脑等)参加比赛;
(十六)佩戴耳机(包括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耳麦)等各类接听设备;
(十七)中途离开赛场传递比赛信息、偷看比赛内容相关资料,或者携带与比赛内容相关资料返回赛场;
(十八)拍摄、抄录、传播试题内容;
(十九)查阅电脑或手机存储资料;
(二十)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
(二十一)使用搜索引擎、论坛、博客、云盘等网站及软件;
(二十二)使用虚拟机软件;
(二十三)其他违反赛场纪律并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不具备公平竞争的比赛条件,成绩按0分处理。
(一)比赛过程中,摄像头不能正常使用的(限线上比赛);
(二)未按要求进行人脸识别的(限线上比赛);
(三)未安装ACMCoder-ExamHelper插件(限线上比赛);
(四)比赛过程中未运行或关闭ACMCoder-ExamHelper插件(限线上比赛);
(五)未打开比赛电脑麦克风音量并未设置为50%以上音量(限线上比赛);
(六)比赛过程中未开启或中途关闭屏幕共享的(限线上比赛);
(七)比赛过程中腾讯会议或比赛系统掉线超过10分钟的(限线上比赛);
(八)故意移开、遮挡或者关闭电脑摄像头超过10分钟的(限线上比赛);
(九)未经监考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座位超过10分钟的(限线上比赛);
(十)比赛过程中,有目光视线频繁偏离电脑屏幕或草稿纸行为的;
(十一)使用分屏等其他严重违规行为的;
(十二)其他违反赛场纪律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违反赛场纪律,视情节严重程度将采取奖项降级或取消奖项等措施,如3次及以上违反将被立刻终止比赛,取消成绩。
(一)腾讯会议或比赛系统掉线超过5分钟,未达到10分钟的(限线上比赛);
(二)故意遮挡或者关闭电脑摄像头超过5分钟,未达到10分钟的(限线上比赛);
(三)擅自离开座位超过5分钟,未达到10分钟的(限线上比赛);
(四)电脑和手机摄像头画面未按照当届线上比赛手册要求设置(限线上比赛);
(五)比赛过程中,比赛场地内出现其他不相关人员;
(六)扰乱赛场秩序或者干扰监考员监考;
(七)不服从监考人员安排与要求;
(八)比赛过程中,态度不端正,威胁、辱骂、诽谤、诬陷监考员;
(九)其他违反赛场纪律的行为。
第十四条 从第十三届蓝桥杯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始,蓝桥杯大赛建立不诚信名单库,蓝桥杯大赛中有作弊行为的选手将被录入此库。库中学生不享有蓝桥杯大赛组委会与知名企业合作的就业绿色通道政策。
第十五条 从第十三届蓝桥杯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始,历届作弊选手三年内将被禁止参加蓝桥杯大赛任何赛项。
第十六条 从第十三届蓝桥杯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始,若院校连续两年出现作弊选手,组委会将禁止该院校参赛一年。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赛场是指实施蓝桥杯大赛个人赛(软件类/电子类)线下及线上比赛的固定或临时空间。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蓝桥杯大赛组委会拥有最终解释权。
第二十条 比赛违纪举报邮箱:jubao@lanqiao.cn。举报人须提供有效佐证信息,并署本人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否则不予受理。大赛组委会将对举报人的信息进行保密。
蓝桥杯大赛组委会
2023年3月17日[9]
举办届次 |
举办地点(总决赛) |
举办规模 |
---|---|---|
第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北京 |
/ |
第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 |
|
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BM中国总部。 |
900多所院校、 1.5万多名选手、 200多个创业团队。[10] |
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IBM中国总部、 北京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
1100多所院校、 近2万名选手、 450个创业团队。[11] |
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1200余所高校、 2万5千余名选手、 500余个软件创业团队。 |
|
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北京 |
1200余所高校、 3万余名选手、 500余个软件创业团队。 |
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近1200所高校,[12] 3.5万余名选手。 |
|
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1200余所高校、 4万余名选手、 500余个软件创业团队。 |
|
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400余个团队。 |
|
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1200多所院校、 约6万名选手。 |
|
第十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一校一赛点(线上) |
6万余名选手。 |
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线上 |
1300多所高校、 7.5万余名选手 |
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线下、线上 | 线下4199名选手、线上6781名选手[1] |
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全国1600多所高校的16.5万名选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