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皂荚

滇皂荚

中文名 滇皂荚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L.C.L.,1982
植物界
山皂荚
蔷薇目
云实族
豆科
双子叶植物纲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达25米;小枝紫褐色或脱皮后呈灰绿色,微有棱,具分散的白色皮孔,光滑无毛;刺略扁,粗壮,紫褐色至棕黑色,常分枝,长2-15.5厘米。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具羽片2-6对),长11-25厘米;小叶3-10对,纸质至厚纸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7(90)厘米,宽1-3(4)厘米(二回羽状复叶的小叶显著小于一回羽状复叶的小叶),先端圆钝,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微偏斜,全缘或具波状疏圆齿,上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微粗糙,有时有光泽,下面基部及中脉被微柔毛,老时毛脱落;网脉不明显;小叶柄极短。

花黄绿色,组成穗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被短柔毛,雄花序长8-20厘米,雌花序长7-8(9)厘米;雄花:直径5-6毫米;花托长1.5毫米,深棕色,外面密被褐色短柔毛;萼片3-4,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两面均被柔毛;花瓣4,椭圆形,长约2毫米,被柔毛;雄蕊6-8(9);雌花:直径5-6毫米;花托长约2毫米;萼片和花瓣均为4-5形状与雄花的相似,长约3毫米,两面密被柔毛;不育雄蕊4-8;子房无毛,花柱短,下弯,柱头膨大,2裂;胚珠多数。荚果带形,扁平,长30-54毫米,宽4.5-7厘米,不规则旋扭或弯曲作镰刀状,先端具长5-15毫米的喙,果颈长1.5-3.5(5)厘米,果瓣革质,棕色或棕黑色,常具泡状隆起,无毛,有光泽;种子多数,椭圆形,长9-10毫米,宽5-7毫米,深棕色,光滑。花期4-6月;果期6-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昆明、嵩明、大姚、禄丰、宾川、漾濞、会泽、永胜、维西、贡山、文山、砚山、蒙自、建水、屏边和景东)和贵州。生长于海拔1200-2500米的山坡林中或路边村旁。

繁殖方法

采种

应选择地形开阔,背风向阳,土壤肥力较高,生长迅速,体形高大;树干通直圆满,木材纹理通直;树冠均匀对称,侧枝较多;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种子饱满、连续挂果10-25年的滇皂荚做为母树,10月底进行采收,采摘靠近树干中部的窄型紫荚种子,采摘后要把种子摊开、暴晒、晒干。先把皂荚四边剪去,不能机械伤害,留子粒相连的中间饱满皂荚做种,要做到当年采收当年育苗。

播种

育苗地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进行精细整地,然后翻土,暴晒,喷洒30%的辛硫磷100倍稀释液,盖上薄膜3-5天,杀死地下害虫,如蛴螬,小地老虎,非洲蝼蛄和红蚂蚁等。然后每公顷用4500-7500千克的细有机肥与草木灰,细土搅拌均匀筑成平床或高床。

12月份进行播种,播种时采用条播,播种前用20%的多菌灵1000-1500倍稀释浸泡24小时消毒,再用水浸泡40-50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软化种皮,待种皮破裂后,再播种。播种后覆盖细土1-2厘米,盖土后要进行一次振压,振压后用稻草或麦杆覆盖,然后浇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种结束后,搭荫棚,以利保护日后幼苗出土,荫棚高度不超过30厘米.幼苗刚出土不整齐,所以幼苗出土期间不能中耕松土,只能用手耙轻轻疏松表土,以免损伤还未出土的幼芽。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打尖,促进分枝增粗。6-8月份苗木生长快,要适时适量灌溉和追肥,同时注重防治蚜虫。7月份定植时苗木高可达20厘米以上。

栽培技术

选地

滇皂荚定植选择海拔1000-1900米,半阴坡或半阳坡。赤红壤、红壤、砂壤湿润肥沃疏松,平缓的坡地为宜。清理林地主要是改善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为新生幼林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加快有机质的分解,防治病菌。优化土壤,增加含氧量,利于生根,加速苗木生长。并采用全面清理的方式,主要清除灌木及杂草、碎石等。

整地

整地方式为环山水平带状整地,整地沿等高线进行。带宽1-1.5米,深50厘米左右,长度依地形而定。按22株/亩,5-6株行距打塘。塘的规格为0.8米×0.8米×0.6米。打塘后,在植苗穴底部施足底肥,回填部分表土充分混合,再回填一层表土。

栽植

苗木选择:采用植苗方式,植苗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有较多侧根和须根,苗干粗,已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的I或II级实生苗木。运输时应注意根系的保护,不要让它损伤、枯萎,尽可能的采取遮阴保水措施,以减少苗木水份蒸发,尽量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力求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

种植时间:雨季种植6-7月份进行,冬季种植在11月至翌年1月份进行。苗定植应选择在早晚或阴天为宜,并在充分保证植苗质量的同时加快植苗速度。

初植密度:滇皂荚树冠大,初植时要稀,株行距为5-6米,每塘定植一株,在上风方向定植一株不挂果的雄性皂荚树,以利于异花授粉,提高皂角的产量和质量。

配置方式:滇皂荚种植采用“品”字型配置方式,这样能充分利用空间,有利于光能的利用。

种植程序:①摆正:栽植时将苗木放人塘中,左右对正,居中放置。②直立:将苗木扶直,理好根系,使其舒展不窜根,不外露,同时保持适当的深度,最好是将实生苗原埋土痕迹以上5-10厘米处,埋在塘平面以下。③埋土:先填表土,后填心土,上层表土要细碎。④轻提:待根系全部埋人土壤中后,将苗木轻轻一提,提苗程度到苗木原埋痕迹线与土壤表面齐平为宜,这样可使苗木根系既得到充分的舒展又能与土壤密接。⑤踏实:填土到平面时,用脚稍加踏实,并让土稍高于地表。(雨季种植应选择高塘,回塘时,应适当高于地表面,而冬季种植则完全相反)。⑥浇定根水:要求浇足,浇透,浇水时间在早晚为宜,并轻浇,以防表土被冲走。

抚育

为提高种植成效,种植后每年须进行幼林抚育,连续抚育三年,可进行林粮间种,实行以耕代抚。抚育作业内容包括每年除草、扩塘、施肥两次,并进行缺塘补植。

整型:种植后2-3年可进行整型修剪,整型主要包括:选留优势中心杆为主,留一定数量和比例的主侧枝,注意主侧枝结构的布置要合理,尽量使其饱满,四面匀称,保持良好的内膛空间。控制适当的外延空间。使之达到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四齐饱满,空间足够,树体均匀,尽量增加树体总光照面。

修剪:主要包括剪去荫枝及部分内生枝、徒长枝、病枝和劣枝细枝,尽量保留粗壮枝。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幼苗根系。

施肥:滇皂荚树种表现为“喜肥”、“喜水”,并且耐水、耐肥,对水肥条件有一定的“偏好”和要求,要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就必须对施肥量进行充分设计。种植当年,每株施基肥有机肥10千克,复合肥0.3千克,普钙肥5千克,(放于塘底),幼林抚育期每年追肥,施肥量为每年2次,每次每株复合肥0.15千克、普钙肥0.15千克(采用放射状或沟状施肥法)。

打药:定植后,翌年3-6月,每公顷喷40%氧化乐果乳油3千克,80%敌敌畏乳油0.1千克,50%辛硫磷0.1千克,呋喃丹0.1千克进行防虫防病。

主要价值

滇皂荚木材较坚实,心材红褐色,边材淡黄褐色,供建筑、家具及农具用。荚果煎汁用于代皂洗涤。外胚乳含丰富多糖,胶质半透明,加热膨胀,俗称皂仁,为宴会甜食佳品。入药,有祛痰、利尿之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