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饼包小饼

大饼包小饼

中文名 大饼包小饼
主要食材 面粉
创始人 陈庆昌
分类 小吃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大饼包小饼为一种台湾台北市北区士林夜市五大招牌小吃之一(还有烩炒花枝 羹、柠檬爱玉、士林大香肠、 药炖排骨),自1980年代流传至今;据说最早是相邻两家店,一卖大饼一卖小饼,生意普通,有天,两家店老板灵机一动,把大饼拿来包小饼,竟大受欢迎,从此诞生了大饼包小饼。

制作方法

制作油炸馅饼,是小饼。

大饼包小饼大饼包小饼(5)备妥面饼皮,是大饼;把小饼置放于大饼里,拍松,再以大饼卷起,即可。

发展至今,馅料多达二十几种,营养丰富。

相关信息

士林大饼包小饼的创始人陈庆昌原来在士林市场内租了一间店面卖起家乡的大陆饼─ 酥饼,不久他做 锅饼的朋友前来投靠,两人便一起卖锅饼和 酥饼。几年后这位老友病了,陈先生感念老友同甘共苦,而将 锅饼与酥饼合而为一,成为今日的大饼(锅饼)包小饼(酥饼)。

美食特点

大饼包小饼大饼包小饼(6) 据说大饼包小饼的由来:原来是两家仳邻而居的店,一家卖大饼,一家卖小饼,有一回两人心血来潮,将大饼包起小饼来卖卖看,没想到却招来不少生意,才有所谓的大饼包小饼,除了口味众多,如:芋头、红豆、花生、咖哩外,而且饼香酥脆可口。[1]

媒体评价

大饼包小饼可说是士林夜市最知名的小吃,做法是在大张面皮中包小油酥饼,内馅则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豆沙、芋头、枣泥等,咸的则有花生、咖哩等,吃起来外Q内酥,风味相当独特。[2]

媒体报道

大饼包小饼大饼包小饼(6)35岁的陈文锡(化名)算是摊贩中比较年轻的,他63岁的妈妈也和他一起摆摊。母子俩的摊位卖的是大饼包小饼,这个摊子是他父亲留下来的。

  陈文锡的父亲是山东人,1949年从大陆来到台湾,1969年就和妻子开始在台北士林街头摆摊,那个时候经济不景气,像他们夫妻俩出门一起摆摊的人有很多。

  因为陈文锡父亲是山东人,平时喜欢吃面食,并做得一手好大饼,他们夫妻俩便在街头卖大饼。陈文锡小时候就是吃着父亲做的大饼长大的,并跟着父亲一起和面,学习做饼手艺。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当地开始流行一种大饼包小饼的吃法,大饼是锅饼,小饼是油炸酥饼,两种饼包在一起,渐渐成为夜市名小吃。陈文锡的父亲也发挥面食特长,做起了大饼包小饼的生意,一时间销路很好。

  等到陈文锡中学毕业,就跟着父母一起在街头摆摊,一家三口经营着面食摊,日子也过得顺顺利利。不想,就在几年前,父亲因为一场大病突然去世,只剩下陈文锡和母亲相依为命,还有这个夜市摊。

  “我的手艺是父亲教给我的,也是从大陆传过来的,这个摊位我会坚守下去。”在陈文锡看来,这个摊位不仅凝聚着父亲的心血,更象征着一种文化的结合,他会将摊位和手艺一起传承下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