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见于《明史》记载的第一任皇贵妃是明宪宗的 宠妃万氏,实际上最早获得这一个尊号的是 明宣宗宣德皇帝的宠妃孙氏( 孝恭章皇后)。宣德帝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孙,颇受爱重,在他为皇长孙和皇太孙期间,孙氏就被接入宫中抚养,与朱瞻基情投意合。朱瞻基即位后,册封孙氏为贵妃,胡氏为皇后,依例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因朱瞻基宠爱孙贵妃,破例让她得享像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皇贵妃”一称由她而始。此后,皇贵妃享有像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成为惯例。不久,宣德帝以胡皇后无子,皇贵妃孙氏育有朱祁镇(英宗)而废掉胡皇后,改立皇贵妃孙氏为皇后。
此外,明代宗朱祁钰的宠妃唐氏也当过一段时间皇贵妃,但比较特殊。事见《明英宗 实录》所载:“景泰七年八月(1456年)戊戌朔, ○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 命武清侯 石亨为正使礼部尚书 胡濙为副使持节册封妃唐氏为皇贵妃。”
数月后, 明英宗复辟(代宗是英宗的弟弟,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扣留,郕王朱祁钰即位为代宗,年号景泰),明代宗暴死且又被废为 郕王,他的原配皇后汪氏只被当作郕王妃,继皇后杭氏被削去皇后封号,陵墓被毁,唐氏也被革去皇贵妃封号,降级为郕王 侍妾的身份 殉葬,不被承认。
这一事实在《彤管拾遗》也有所印证:【唐氏者,景帝妃,都督 唐兴女也。以景泰七年进宫,八年封皇贵妃,宠幸冠后廷。尝乘马随帝游 西苑,马惊妃堕,帝乃命中官 刘茂,选御厩之最良者,日控习以待。天顺元年二月革封号。郕王死,群臣议殉葬。及妃,妃无言,遂殉之,葬金山。】
明宪宗宠妃 万贞儿则是明代首任得到认可的皇贵妃,万氏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册封为皇贵妃。之后,皇贵妃用于册封明朝后宫最得宠、尊贵的妃子。清朝,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等级,为顺治帝册封他所宠的董鄂妃时所设,此後渐成定制。后来的妃嫔如欲继立为中宫时,一般会先封为皇贵妃,暂摄后宫,然后再封为皇后。
皇贵妃正式成为名号是在明朝景泰年间, 明代宗封 皇贵妃宠妃唐氏为皇贵妃,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
到了清代,最先受封皇贵妃的是 顺治帝的爱妃,即在皇贵妃中最著名的 孝献皇后 董鄂妃,当时满人入关时间不长,后宫制度不完备,顺治之所以加封董鄂妃,和明代无异,都是表示特殊宠爱的意思。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赐之册宝册文曰:【朕惟乾行翼赞。必资内职之良坤教弼成。式重淑媛之选。爰彰彝典特沛隆恩。咨尔董鄂氏、敏慧夙成。谦恭有度。椒涂敷秀。弘昭四德之修。兰殿承芬。允佐二南之化。兹仰承懿命立尔为皇贵妃。锡之册宝。其尚只勤夙夜。衍庆家邦。雍和钟 麟趾之祥。贞肃助鸡鸣之理。钦哉。】
明代宗
皇贵妃唐氏,即 唐贵妃: 景泰七年八月庚戊封皇贵妃,宠幸冠后廷。唐氏实际上是 明朝最早册封的皇贵妃。一年多之后,天顺元年二月 明英宗复辟,革唐氏的皇贵妃封号,令其殉葬,葬金山,无谥号。
明宪宗
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万氏,即 万贵妃:《罪惟录》载小字贞儿,山东诸城人。 明宪宗 朱见深宠妃。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 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七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万氏是明朝首任得到认可的皇贵妃。《 明史稿·嘉礼》:册妃之仪。自 洪武三年册孙氏为贵妃( 孙贵妃),定皇帝不御殿,承制官宣制曰:“妃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节行礼。”但授册,无宝,馀并如中宫仪。永乐七年,定册妃礼。皇帝皮弁服御华盖殿,传制。至宣宗立孙贵妃,始授宝, 宪宗封万贵妃,始称皇, 非洪武之旧矣。
明世宗
1,端和恭顺温僖皇贵妃王氏,即 王贵妃。嘉靖十年三月册选的 九嫔之一,封 庄嫔,十五年生皇次子 朱载壑,晋 昭妃。十八年,因皇次子立为皇太子,十九年正月晋为皇贵妃。三十一年太子病故,谥庄敬太子。次年她亦病死。谥曰端和恭荣顺温僖皇贵妃。葬于“"世宗六妃、二太子墓"( 世宗贤妃墓)。
2,荣安惠顺端僖皇贵妃阎氏,即 阎贵妃。嘉靖十年三月册选的九嫔之一,封 丽嫔。十二年八月生皇长子 朱载基,两月夭折,追封“哀冲太子”。十三年晋 丽妃,十五年晋贵妃,十八年薨,追赠皇贵妃,谥曰荣安惠顺端僖皇贵妃。葬于“"世宗六妃、二太子墓"(世宗贤妃墓)。
3,庄顺安荣贞静皇贵妃沈氏,即 沈贵妃。嘉靖十年三月册选的 九嫔之一,封 僖嫔。十三年晋宸妃,十五年晋贵妃。十九年,与庄敬太子生母王氏、哀冲太子生母阎氏,同时晋升皇贵妃。无子女。万历九年十月薨,年60多岁,谥庄顺安荣贞静皇贵妃,葬在 孝洁肃皇后原先所葬的 悼陵。
明神宗
1,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王氏,即 孝靖皇后,初为宫女,万历十年六月封 恭妃,三十四年封贵妃、皇贵妃,三十九年薨,年47岁,葬于东井附近。因群臣、李太后拥护立她的儿子为皇太子而失意于神宗,一生受尽冷落和欺凌。育有一子一女,明光宗 朱常洛、 云梦公主。明熹宗即位,追尊皇太后,迁葬 定陵。全谥”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
2,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郑氏,即 郑贵妃。万历九年(1581年)册选的九嫔之一,为淑嫔,1584年生女儿云和公主后晋封德妃,生皇二子后晋封贵妃,1586年,郑氏生皇三子 朱常洵后进封为皇贵妃。当时神宗未立太子,朝臣怀疑贵妃想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争言立储,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 宫闱,攻击执政。神宗概置不问。由是门户之祸大起。明末著名的三大案“ 梃击案”、“红丸案”、“ 移宫案”皆与其有关。崇祯三年七月,薨,年六十多岁,谥曰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崇祯十七年秋七月戊子, 明安宗追尊皇祖妣贵妃郑氏曰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生称也;没而加之,非名也。)
3. 恭顺荣庄端静皇贵妃李氏,即 李敬妃。万历二十二年十一月封敬妃,二十五年三月薨,追封皇贵妃。生二子:惠王 朱常润、桂端王 朱常瀛。明朝灭亡后,李氏的孙子 朱由榔在1646年于肇庆登基,既是南明 永历皇帝,追尊李氏“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生称也;没而加之,非名也。)
明熹宗
1,皇贵妃范氏,即 范慧妃:天启二年因生永宁公主朱淑娥,被封 慧妃。天启三年生太子 朱慈焴,封皇贵妃。但两个孩子皆夭折,她自己也失宠被斥往偏宫。1644年明朝灭亡,范氏逃离皇宫。清朝入关,她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资赡养其生活。
2,皇贵妃任氏,即任 容妃:权阉 魏忠贤的侄外孙女,一说为义女。初封 容妃,天启五年因生献怀太子 朱慈炅,封皇贵妃,为人“丽而狡”。明朝灭亡时她逃离皇宫。清朝入关,她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资赡养其生活。
3,皇贵妃王氏,即王 良妃:天启元年(1621年)选美的前三名,入宫册为良妃,无子。明朝灭亡,王良妃逃出了皇宫,不知所终。(《 国榷》记载她后来被封为皇贵妃,可能有误,待考证)。
《 宸垣识略》又有承乾皇贵妃某氏,事迹待考。
明思宗
1,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即 田贵妃,名秀英,祖籍陕西,后来移居扬州。田氏纤细娇妍,多才多艺, 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蹴鞠骑射无所不能。但她性格内向, 不苟言笑。 朱由检做 信王时的妾室,崇祯元年封礼妃,后进皇贵妃。生四子: 永王慈炤、悼灵王慈焕、 悼怀王、皇七子。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去世,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天寿山。后来明思宗、 周皇后与之合葬,田妃墓亦升格为 帝陵,即 思陵。
2,皇贵妃袁氏,即 袁贵妃,崇祯帝妃,曾封淑妃、贵妃。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凌晨, 李自成挥军攻陷北京后直捣 紫禁城, 明思宗见亡国在即,便命周皇后与袁贵妃自尽。袁贵妃领命后,回宫悬梁自尽,但绳带却断裂,袁贵妃遂堕地昏去,许久后才苏醒。思宗见状,便拔剑对她乱砍了几剑,袁贵妃晕死在血泊中,思宗以为她死了,没有再砍。其实只是伤在肩部,后来被救活。清政府入关后,赐居所膳养袁贵妃,但她终因伤势过重、又伤心国破家亡,当年(1644年)逝世,并于同年五月己酉入葬,但葬地未详。明末《 北游录》等书记录她于1654年逝世,葬金山。
清世祖
皇贵妃 董鄂氏,即 孝献皇后:满洲正白旗,内大臣 鄂硕之女。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18岁入宫,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晋为皇贵妃。次年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和硕 荣亲王。 董鄂氏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崩。世祖哀痛至极,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六月,葬于 清东陵的 孝陵。
清圣祖
1,皇贵妃 佟佳氏:即 孝懿仁皇后,满洲镶黄旗人,为 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 佟国维之女。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亲表妹。康熙十六年封贵妃;二十年晋皇贵妃,摄六宫事;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为皇后,次日崩逝,实际上只当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全谥“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2,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孝懿仁皇后之妹。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贵妃,清世宗雍正二年尊晋皇考皇贵妃,清高宗乾隆元年尊晋皇祖寿琪皇贵太妃。乾隆八年癸亥四月初一年去世,终年七十六岁;五月谥为悫惠皇贵妃;十二月十一日辰时,奉安于 景陵皇贵妃园寝,即双妃园寝。
3, 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即 和妃:(1683年-1768年),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清圣祖时为 和嫔、和妃,清世宗雍正二年尊晋皇考贵妃,清高宗乾隆元年尊晋皇祖温惠贵太妃、温惠皇贵太妃,与寿琪皇贵太妃等同,形成平级的 双妃。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三月十四日,卒于宁寿宫,年八十六。五月,谥曰惇怡皇贵妃。十月十二日葬 景陵双妃园寝。
4,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即 敏妃,参领海宽之女。本满洲镶黄旗 包衣,初为宫女,康熙朝时无册封,为 庶妃。生一子二女:和硕怡亲王 允祥、 和硕温恪公主、 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被追封为敏妃。《陵寝亦知》记:(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 雍正下旨将敏妃家合族人等由包衣拨出编一佐领,连升两级追赠其为皇考皇贵妃,并且开了妃子从葬清帝陵的先例,将章佳氏从 景陵妃园寝迁葬于 景陵。《 清史稿》记追封迁葬敏妃缘由:“ 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2]清朝皇贵妃从葬帝陵系由雍正开创。
清世宗
1, 敦肃皇贵妃年氏,即 年贵妃: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 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十一月七月初二晋皇贵妃,同年七月二十五日薨。妃薨逾月,妃兄 年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从葬 泰陵。子三:福宜、 福惠、福沛,皆殇。女一,亦殇。
2, 纯悫皇贵妃耿氏,即 裕妃:事世宗潜邸,为 格格。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高宗时,屡加尊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岁。谥曰纯悫皇贵妃。葬妃 园寝,位诸妃上。子一, 弘昼。
清高宗
1,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初,封 贵妃。薨,谥曰慧贤皇贵妃。葬胜水峪。
2。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事高宗潜邸。雍正十三年,薨。乾隆初,追封 哲妃,进皇贵妃。谥曰哲悯皇贵妃,葬胜水峪。子一,永璜,为高宗长子。女一,殇。
3,皇贵妃乌喇纳喇氏:即 纯帝继皇后,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 孝贤纯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
4,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事高宗潜邸,为贵人。乾隆初,封嘉妃,进嘉贵妃。薨,谥曰淑嘉皇贵妃,葬胜水峪。
5。 纯惠皇贵妃苏氏:事高宗潜邸。即位,封纯嫔。累进纯皇贵妃。薨,谥曰纯惠皇贵妃。葬裕陵侧。子一,永瑢。女一,下嫁福隆安。
6, 令懿皇贵妃魏佳氏:即 孝仪纯皇后,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 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 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7, 庆恭皇贵妃陆氏:初封庆嫔。累进庆贵妃。薨。仁宗以尝受妃抚育,追尊为庆恭皇贵妃。
清仁宗
1,皇贵妃 钮祜禄氏:即 孝和睿皇后,礼部尚书恭阿拉女。事仁宗潜邸,为 侧福晋。仁宗即位,封贵妃。孝淑皇后崩,高宗敕以后继位中宫。先封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热河崩,后传旨令宣宗嗣位。宣宗尊为皇太后,居 寿康宫。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崩,年七十四。宣宗春秋已高,方有疾,居丧哀毁,三十年正月,崩于 慎德堂丧次。咸丰三年,葬后昌陵之西,曰 昌西陵。初尊皇太后,上 徽号。国有庆,累加上,曰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逮崩,上谥。咸丰间加谥,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2,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即 如妃:嘉庆初选入宫,为如贵人。累晋如妃。宣宗尊为皇考如皇妃,居 寿安宫。文宗尊为皇祖如皇贵 太妃。薨,年七十四,谥曰恭顺皇贵妃。子一, 绵愉。女二,殇。
3,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即 諴贵妃:事仁宗潜邸。嘉庆初,封諴妃。进諴贵妃。宣宗尊为皇考諴禧皇贵妃。薨,谥曰和裕皇贵妃。子一,未命名,殇。女一,下嫁索特纳木多布斋。
清宣宗
1,全皇贵妃钮祜禄氏:即 孝全成皇后,满洲 镶黄旗人。苏州驻防将军颐龄女,清宣宗道光皇帝的第三位嫡妻,清文宗 咸丰皇帝的生母。全谥: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初封全贵人。晋全嫔、 全妃、 全贵妃、全皇贵妃,道光十四年立为皇后。二十年正月十一暴崩,死因至今众说纷纭,成为 清宫疑案之一。
2,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即 孝静成皇后。 刑部 员外郎花良阿女,原为蒙古 科尔沁左右翼人,死后 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她育有3子1女,是恭亲王 奕䜣的生母,咸丰帝的养母。受宠。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摄六宫事。咸丰帝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七月尊为 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享年44岁。她虽然身前未成为皇后,但死后被咸丰帝追封为皇太后,同治帝时改谥。全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3,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即 琳贵妃: 笔帖式灵寿女, 光绪帝的祖母,生有3子1女。初为琳贵人,十七年降为秀常在,十九年复晋为琳贵人,二十年十一月封琳嫔,二十二年五月晋琳妃,二十六年十二月晋琳贵妃 。咸丰帝即位,进尊为皇考琳贵太妃。同治帝即位,进尊为皇祖琳皇贵太妃。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二十六逝世,年四十四,谥庄顺皇贵妃。葬慕东陵。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光绪帝即位,特诏增加陵寝祭品,十九年又加崇其园寝的规制。
清文宗
1,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即 丽妃:主事庆海女,咸丰帝后宫第一美女,咸丰二年五月初九封为丽贵人。四年十二月二十四封为 丽嫔,五年五月初七,生下女儿 荣安固伦公主,成为第一个为皇帝生儿育女的妃嫔,晋封丽妃。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十,同治帝尊封丽妃为 丽皇贵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光绪帝尊封丽皇贵太妃。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逝,年五十四岁,葬入 定陵妃园寝。谥号庄静皇贵妃。
2,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即 祺嫔:头等侍卫裕祥之女。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二十五日入宫。佟佳氏并非通过八旗选秀进入皇宫,而是直接由母家接入皇宫。在清朝可说是特例,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封为祺嫔。佟佳氏出身高贵, 不苟言笑,虽然容貌美丽,但很快就 失宠,在咸丰一朝未再进封。同治帝时才被尊封为皇考祺妃。光绪帝尊封 祺贵妃。宣统帝尊封为祺皇贵太妃。 宣统二年逝世,谥号端恪皇贵妃。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入葬 地宫, 始时距清皇朝灭亡只有九十四日。她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皇贵妃。
清穆宗
1,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即慧皇贵妃:员外郎凤秀女,同治十一年选入宫。 慈禧太后本瞩意立她为皇后,未成功,封为 慧妃,无生育。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晋封皇贵妃,同治帝刚死半个月,慈禧又封富察氏为 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正月封“ 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得到四个字的封号,在有清一代仅此一例,足证她在慈禧心中的地位。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逝世,终年四十五岁,是 同治帝的所有妃子中享年最短的人。谥为淑慎皇贵妃。入葬 惠陵妃园寝第一行正中(其他都葬第二行)。
2, 恭肃皇贵妃阿鲁特氏,即珣妃、 庄和皇贵妃: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帝 孝哲毅皇后的姑姑,同治十一年封为珣嫔。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晋升为珣妃,无生育。光绪二十年正月晋珣贵妃。光绪皇帝死后第四天, 宣统皇帝尊她为皇考珣皇贵妃。清朝灭亡后,1913年农历二月初五,溥仪尊封她为庄和皇贵妃。192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七)病死,终年六十五岁,谥为恭肃皇贵妃,同年十二月初七入葬惠陵妃园寝。
3, 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即 瑜妃、 献哲皇贵妃:知府崇龄女。据说她是同治四妃中最美貌多才的,自号懒梦山人。同治十一年封为瑜嫔,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晋瑜妃,无生育。光绪二十年正月晋瑜贵妃。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挟持光绪出逃,同治帝四妃被留宫中,由她处理宫中事务。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宣统帝尊封为瑜皇贵妃。1913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初五),溥仪又尊封她为 敬懿皇贵妃。她性格强势,在 隆裕太后死后,她曾企图以溥仪养母的身分谋取皇太后之地位,但因 袁世凯的指令没有如愿。民国十三年同溥仪先后被赶出皇宫。1932年2月5日(阴历辛未年除夕)病死,终年七十七岁,23日举行奉移礼。场面空前隆重,也是出现在北京人面前的最后一次皇家葬礼。 满洲国朝廷谥为 献哲皇贵妃。1935年3月14日葬于 惠陵妃园寝。
4,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即瑨嫔、 敦惠皇贵妃:满洲镶蓝旗人,主事罗霖之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封为瑨贵人,十三年十一月晋瑨嫔,无生育。光绪二十一年封为瑨妃,二十一年五月初六日尊为 贵妃,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尊为皇考瑨贵妃。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日尊为荣惠皇贵妃,十一年称荣惠皇贵太妃,十三年十月廿五日被赶出宫,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1933年5月18)下午7时卒,享年七十八岁。谥曰敦惠皇贵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1935年3月15日)与献哲皇贵妃葬双山峪惠陵妃园寝。
清德宗
1,温靖皇贵妃他他拉氏, 皇贵妃(16) 即 瑾妃、 端康皇贵妃:礼部侍郎长叙之女。光绪十四年和妹妹珍妃同时入选,初为瑾嫔,二十年晋升瑾妃,不久因妹妹珍妃得罪 慈禧太后受到牵连一同被降为贵人,次年复妃子位号,无生育。 溥仪登基后,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逊位后,上徽号为端康皇太妃,掌六宫事。终光绪一朝除 隆裕皇后外,以瑾妃地位最尊。民国十三年病逝,享年五十二岁,以端康皇贵太妃的身份,葬于 崇陵妃园寝,溥仪 谥 温靖皇贵妃。
2, 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即 珍妃,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无生育。 端康皇贵妃的妹妹。初为 珍嫔,晋珍妃,无生育。以忤太后,谕责其习尚奢华,屡有 乞请,降贵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 慈禧太后逃跑,命将其投于井淹死。二十七年,还京师。追封皇贵妃。葬西直门外,移祔崇陵。
除中国外 越南 阮朝、 大韩帝国也曾出现过皇贵妃的封号。
越南
阮翼宗(阮福时):皇贵妃 武氏缘,谥号 庄懿太后。
阮景宗( 阮福昪):皇贵妃阮友氏娴,谥号辅天纯皇后。
成泰帝( 阮福昭):皇贵妃阮氏定,维新帝生母。
维新帝( 阮福晃):皇贵妃梅氏黄,离异。
阮弘宗(阮福晙):皇贵妃张如氏静,出家为尼。[3]
朝鲜
朝鲜高宗( 皇贵妃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 李熙): 纯献皇贵妃严氏,本为宫人,得高宗宠幸和信任,在 俄馆播迁事件中立下功劳,生下英亲王(懿愍文仁武庄至孝明晖皇太子) 李垠后被封为贵人,累进为皇贵妃,觊觎大韩帝国皇后之位,却未能成功,反而使朝鲜政局更加混乱。晚年兴办女子教育,赈济穷人,得到好评。[4]
第一:大家知道满族发端于辽东的游牧民族,血液中有着热请彪悍的一面,同时清规戒律较少,因此即使是皇帝也多是性情中人,他们对待爱人更能尽情的表达自己的爱恋,而不想汉族那样内敛,因此在册封后妃的问题上就更能显示出自己的主见,从清太宗皇太极到顺治,他们最宠爱的人都不是皇后而是妃子,一个是被追封为元妃的宸妃,一个是一上来就升级为皇贵妃的董鄂妃,不论元、宸还是皇贵妃这些都是及其尊贵的字眼,都蕴含着第一、唯一的意思,可见,在皇帝的心目中这才是自己最珍爱的人,身为真龙天子,即使是贵为皇帝也不能随心所遇,很多时候他们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并没有多大的自主权。
康熙在世册封过一个皇贵妃 孝懿仁皇后,在受封皇后前曾为皇贵妃,可以看出, 康熙帝对当时皇贵妃的宠爱,尤其是 佟佳氏,她可说是康熙后半身最红的爱人,既是 红颜知己又是后宫的 贤内助,只是因为康熙知道自己命硬怕再克死佟佳氏而迟迟未册立她为皇后,直到她弥留之际才得此殊荣。
第二:康熙以后,历朝皇帝在册立皇贵妃的问题上基本就延续顺治和康熙的惯例了,同时,皇贵妃更多的承载起 典范、美德与责任这些更高的 道德标准,几乎与要求皇后无异了。
第三:除了备受皇帝 恩宠以外,皇贵妃在清代更多的被赋予副后的职责,当皇后病重或者后位空缺时则担当起主持后宫事务的责任,这个权力已经被制度化了,而非特例,由此很多最终册封为皇后的妃子都要在皇贵妃的位置上考察一段时间以后才转正的,因此,这种制度有效的保障了皇后 母仪天下的优秀素质,一个美丽端庄又 知书达理同时又具备统摄六宫的办事能力,这些才是理想皇后的正选。事实证明,清朝从乾隆起曾经册封过的皇贵妃,如娴皇贵妃、 令懿皇贵妃、全皇贵妃等等都是在这一位置上干得不错最终得到后位的,清代后宫相对安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