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

中文名 桥本氏
职业 医生
性别
目录导航

病情介绍

桥本氏甲亢,又称桥本毒症.桥本病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均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时可以发现两者合并存在的病例。一般将这样的病例命名为桥本毒症,即桥本氏甲亢。根据研究表明,桥本氏甲亢发病年龄50-60岁最多,男女之比为1比6,中年以上女性多见。

桥本氏甲亢有典型的甲亢症状和实验室改变,可伴突眼和胫骨前粘液性水肿。但患者TGAB和TMAB滴度高。这种桥本氏甲亢往往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病程长短不一,有的较长,有的较短。

由于桥本氏甲状腺炎为慢性疾病,所以一旦发现脖子比较肿大,诊断也确切时,不要冒然就开刀将甲状腺肿大的地方拿掉。因为此举较容易让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人提早进入甲状腺机能低下而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对付桥本氏甲状腺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运动、少吃含碘的食物、定期抽血检查及接受超音波的追踪。已经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则要定时回诊,做适当的药物调整。

桥本氏甲亢虽然有上述若干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要诊断桥本氏甲亢组织学检查还是不可缺少的。甲状腺穿刺活检组织学上,有典型桥本病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两种组织学征像都存在,才能确定诊断。两者所见在同一标本上,完全不同的部位,有时可以独立存在,多数病例还是两者重叠在一起。通常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并适当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疗程往往比较长。由于甲状腺储备功能低下,多量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容易陷于甲减。甲亢症状可持续多年,病程长者常发展为粘液性水肿。因此治疗上不宜采用手术和放射性碘治疗,否则易发生永久性甲减。

桥本氏甲亢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桥本氏并一过性甲亢。桥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甲状腺组织的淋巴细胞浸润,其结果是甲状腺组织受到破坏,最终常导致甲减。但是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情发展到某一阶段,由于免疫因素等因素致甲状腺滤泡破坏,滤泡内贮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液,使血液循环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引起甲亢症状。这种甲亢往往是一过性的,当释放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代谢(消耗)完以后,甲亢症状消失。治疗上只是采用对症治疗,一般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禁用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还有少数病人也可由桥本病发展为粘液性水肿,然后转化为Graves病,因为桥本氏病、Graves病和粘液性水肿均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三者发病机理相似,临床上可互相转化,目前有人认为三者属同一疾病的不同临床类型。

病情检查

基本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因病程不同而异。

(1)血清 T4、 T3早期正常,但TSH升高;后期血清 T4下降, T3正常或下降,TSH升高。

(2)甲状腺吸碘率早期正常或增高,但可被 T3抑制;后期吸碘率降低,注射 TSH也不升高。

2.免疫学检查 血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过氧化物酶)抗体(TMA)滴度明显升高,二者均大于50%(放免双抗法)时有诊断意义,可持续数年或十余年。

3.其他检查 血沉增快,可达100mm/h,血清白蛋白降低, r球蛋白增高。

进一步检查

1. SPECT甲状腺扫描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可表现为“冷结节”。

2.病理学检查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抗体滴度不高或阴性者,可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组织活检以确诊。

诊断要点

1.中年女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不论甲状腺功能如何均应考虑本病。

2.血清TGA、 TMA滴度明显升高(>50%),可基本确诊。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抗体滴度连续二次>=60%,同时有甲亢表现者需抗体滴度>=60持续半年以上。

4.本病需与甲状腺癌鉴别,后者抗体阴性。文献报道本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5%-1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