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孩子的成长》是知名教育专家薛涌继《一岁就上常青藤》后,时隔四年,又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诚意之作,献给正在为子女教育发愁的中国父母。
薛涌1995年赴美,旅居美国18年,时刻体会着中美教育的异同,在他看来,中美教育中都有值得家长学习的地方。美式教育强调“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培养孩子的信心、对世界的好奇,进而刺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在一生的奋斗中有更大的主动性。即“以孩子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注意力时段很短,不愿意经受漫长、枯燥的训练,面对挫折容易灰心甚至放弃。孩子内心的火焰即使点燃了,烧一会儿往往也会灭掉。只有不断地加柴,火焰才能持续地燃烧。所以,如何延长孩子的注意力时段,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重要责任。中国式的教育则强调就是第二个面向。
《参与孩子的成长》正是薛涌身为一个中国爸爸在美国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受中西两种教育方式碰撞而出的菁华之作,书中既融入了当前美国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又有作者在育儿过程中的实操经验。是一本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个性之作,正如小巫的评价:他不仅仅教是教你培育孩子之术,更是要您懂得培养孩子之道。从他的文字里悟道,开发出适合自己家庭状况的术。
作者简介
薛涌,1961年生。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3年在北大本科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1994年赴美,1995~1997年就读于耶鲁大学东亚研究课程并获硕士学位,1997年进入耶鲁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就任波士顿萨福克大学……
序言
道不同,无予为谋作为薛涌的超级粉丝,我看他的每一本书,都会因为他的话说到我心里而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参与孩子的成长》更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时时令我会意而乐,处处发现不谋而合之词。举一个最简单浅显的例子:薛涌的女儿上三年级学习历史时,老师要求孩子们找资料研究各自分配的历史人物,把研究结果写成讲稿,以……
引言
教育,特别是早教,有两个基本内容。一个叫作“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即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对世界的好奇心,进而刺激其对学习的兴趣,使之在一生的奋斗中有更大的主动性,这就是所谓“以孩子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另一个则叫作“给内心的火焰加柴”。孩子为了兴趣主动读书当然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注意力时段很短,不……
01学前期:让孩子的心灵自然绽放
婴儿学得最快的时期,正是成人无法指导其学习的时期。在生命的最初一两年时间里,婴幼儿能够把毫无头绪的“噪声”整理为语言,并用之进行基本的交流,而这一切都是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完成的。……
认识婴儿的大脑
孩子的观察力超出你的想象
幼儿园战争
让孩子的心灵自然绽放
把教育留给孩子自己
家长应该干什么
好爸爸有多重要
02小学:玩物也可以不丧志
中国人相信“玩物丧志”,我则相信“玩物不丧志”,甚至“玩物长志”。我们鼓励女儿玩,也和她一起玩。孩子往往能从玩儿中自发地生出志向,学业上你自然可以少操些心。……
“起跑线”之争:未满6岁该不该读小学
用第一人称爱国
女儿,你想说什么——我教女儿写作文
怎样教育“富二代”
怎样用体育培养孩子的品格
玩物不丧志
03在美国“小升初”
中国“小升初”的择校战和考试,对孩子最大的心理伤害恐怕就是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生活要听任他人安排。一旦有了这种感觉,孩子就可能丧失主动性和创造力,他们中的许多人恐怕在十几年后甚至整个生命中,都无法走出“小升初”的阴影。……
择校
在美国怎样准备“小升初”
中美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越考越傻的心理学基础
让美国的小学生回答“钱学森之问”
美国的“小升初”对孩子提出了什么挑战
等孩子“小升初”时买房
04初中:让孩子独立思考
互联网第一次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成了充满现成答案的世界,几乎没有事情不能从网上获得解答的。大多数家长没有考虑到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恶劣影响,把网络视为万能,习惯了现成答案的孩子就丧失了独立思考、创造的动机,更难以养成质疑的习惯。……
圣诞节:我向女儿道歉
我用了八年时间回答了3岁女儿的问题
怎样教女儿学历史
怎样教孩子写作和阅读
鼓励孩子做项目
关注生活的案例
确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矫正孩子的偏科,帮助孩子走出自我
让孩子面对生活的原初状态
要独立思考,就要先丢掉拐杖
05为什么不要学“虎母”
我与蔡美儿在教育哲学上的最根本不同:她逼着孩子用功,我帮助孩子立志。逼孩子用功,就必须削减孩子的自由;帮孩子立志,则要给孩子尽可能充分的自由。……
你能逼孩子用功,不能逼孩子立志
我为什么鼓励孩子拿C
怎么培养孩子“不听话”
06怎样让孩子练钢琴
在练琴的问题上,关键不是孩子的钢琴水平有多高,而是这方面的训练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有什么帮助。为人父母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要从孩子面临的困境中一点一滴地理解孩子,设计教育的战略,跟着孩子一起成熟。我就并不太在乎女儿的钢琴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我所要观察的,是她的人格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茁壮……
孩子练琴是为什么
女儿从钢琴中学到了什么
跟上孩子的成长
结束早教的转型:还从学钢琴谈起
严厉的价值
让孩子专心
学钢琴的原则
初中——自我管理的危机
这个问题家长未必懂:怎样把握孩子的自由时间
结语:让孩子带着人生使命走出早教
养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总有一天会“翅膀硬了”,该自己飞了,什么时候孩子才翅膀硬了呢?以美国为例,过去的主流概念是18岁高中毕业之时,现在则有所谓“新青春期”的概念,即26岁前后才算结束“青春期”。我在美国的大学教书,发现20岁左右的学生还把自己当孩子,这当然和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家庭越来越富裕有关。……
附录:《一岁就上常青藤》专访
1.你在书中明确地反对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反复强调讨论班的重要,甚至主张从小就要让孩子上这种“讨论班”。为什么讨论班培养出来的学生比满堂灌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好?薛涌:这一点,我在教书时也不停地给我的美国学生们讲,我让他们想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你到公司里上班,大家一起开会讨论企业战略,你凭什么显示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