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意识与忧患意识的不同在于,忧患意识认为问题出在外部世界,感到外部世界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因此,只要将外部世界的问题解决好,将那些不良的东西铲除,那么一切就都好了。如果感到自身正处于危机之中,也是觉得这个危机来自外部,是因为有某些“外人”的存在,他们正在觊觎自己的位置,所以自己才不安全。
幽暗意识强调要结合自己本身的因素来看待问题及危机,认为出自内部的问题更加严重。许多看起来是外部的灾难、外部的威胁,其实都来自内部的某些地方。那是因为人性中的坠落、陷溺、懈怠这些因素,是无法避免的,是难以完全克服的,对它们需要有充分的认识。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提升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形象,但是他实际上不一定做得到。事实上,人能够获得一点升华很不容易,相反,万一某个人想要坠落、堕落时,速度则快得不可比拟。因此,提出幽暗意识这个概念的思想史专家张灏先生称:“人最大的敌人是人自己。”
由此,对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某些不良,要有足够的估计,千万不可抱以侥幸的心理,不可盲目乐观,以一种天真的、想当然的态度,来对待自身内部的问题;同时以一种不必要的敌意,来看待自身之外的人们。
认清这一点,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在设计具体制度时,将人性中的这些幽暗的因素结合进去,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制止它们。比如贪婪和专制这两种东西,应该说人性中都埋伏着这些种子,潜伏着这些病毒,不是说一些人拥有,另一些人则天生取得豁免权。
事到如今,我们看到太多的例子--本来是值得信任的“好同志”,结果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变得面目全非,不管其胃口之大还是堕落的速度,都令人咋舌。我本人看到过一个贪官东窗事发之后谈感想,他抱怨说“组织上没有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让他们免遭牢狱之灾。他这样说,也许有相当的道理。
在不同制度建设的背后,有着不同的人性观作为铺垫。恰当的人性观,是制度建设之根基和保证。关于人性的幽暗意识,不仅是一门人性学说,还是一门制度建设之学说。
同时,还需要树立正当的道德观,意识到自己人性之恶,当“病毒”发作时,有一些思想准备,具备某些处理的经验,而不是浑然不觉。幽暗意识也是一种深刻的道德意识。
进入到21世纪,对待同样的事情,来自体制内的官员与来自体制外的人民群众之间,认知差异非常之大。一些官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老百姓一点也不认同。在邓玉娇事件中的那位官员怎么能够拿成把的人民币,来摔打一个女孩的脸,觉得自己的要求是理所当然的?!他怎么如此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丑恶到什么程度!
劝谏今天的官员不要将手伸得太长,这样的说法是缺乏说服力的--说这是为了社稷江山,为了党和国家的千年大计,为了居安思危,好像他们不那样去做,也是为了他人做下的一桩大好事。这样的理由缺少道德感、是非感,缺少面对自身人性恶的负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