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他们变成了避难所,逃出了丑恶的现实的唯一去路;大家带了一种绝望的热忱而直奔那里。……他们只带来一种美学,而不带来一种新的伦理学。”
介绍京派文学群体兼及各文体创作实践。
(1946——2005),复旦大学教授。1946年4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1958年至1964年在上海青浦中学读中学。1964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于1970年8月到安徽省农场劳动锻炼,1972年2月到中共安徽省太湖县委员会工作,1978年3月入中共安徽省安庆地委党校学习,1980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批评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3年7月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2005年4月8日因病在上海去世。
序
第一章 作为文学流派的京派作家群
第二章 冲突与调和
第三章 京派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
第四章 京派诗歌
第五章 京派散文
第六章 京派小说
第七章 京派戏剧
第八章 京派批评
[1]